8月25日,记者对此事进行采访时,民警向市民介绍了骗子的几种诈骗套路,同时提醒大家提高防范意识,多思考、少贪念,才能不给坏人机会。
办手机卡损失百元
家住让胡路区的小刘(化名)今年参加了高考,考入南京一所大学。
小刘生怕错过开学的一些注意事项,赶紧按要求照做,奇怪的是,群内200多人,都被禁言了,只有管理员发布的办理手机卡信息和一个二维码。
小刘虽有疑虑,但觉得入学后原来的手机卡不能用了,肯定要办理新的手机卡,就扫描了群内的二维码,进入了办理手机卡的链接。
填写个人信息、上传身份证照片后,按要求支付了100元钱。
事后小刘听他人说,最近有人冒充学校工作人员,要求新生办理手机卡的骗局高发,频频有人上当。
为了避免更多的人上当受骗,小刘选择了报警。
民警解析诈骗套路
还没等迈进大学的校门,就先和骗子碰了面。
在此,龙南公安分局民警总结了骗子的诈骗套路,给准大学生们提个醒。
利用新生群诈骗
一些不法分子以学校工作人员的名义建立新生群,在取得学生们的信任后,在群里收集个人信息,甚至是以各种名义骗取钱财。
建议拿不准的新生,可在入校后咨询辅导员或者学校的团委、学生处,切不可盲目加入。
推销手机卡、网卡
很多不法分子趁着新生到校要办理新手机卡之际,盯上校园这块大肥肉,采取各种手段实施诈骗。
比如潜入各种新生群,打着“师兄师姐”、“营业厅工作人员”等旗号,推销手机卡或网卡,套取新生个人资料。
如果轻易相信这些,很容易泄露个人信息,往往是交了钱后也拿不到卡。
在此,建议那些准大学生们不要着急,入校后到正规营业厅办理也不迟。
警惕兼职骗局
这类骗局通常都是让先交钱再分派工作,结果往往是交钱了却没有工作给你。
所以,大学生在寻找兼职信息时,不要盲目,更不要轻信那些以骗钱为目的的黑中介,凡是因做兼职而收费的,万万不可相信。
网络交友骗局
大学期间谈恋爱,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有的学生选择网恋,这种恋爱方式就不太靠谱了,因为网络毕竟是虚拟的,很容易被一些骗子所利用。
民警提醒,网络的另一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聊聊天可以,但不能轻信他人,如果有人以各种理由提出转账、汇款等要求,应保持戒心,果断与其断绝联系。
寝室推销骗局
几乎每个大学在刚开学之际,都会有人来寝室推销洗面奶、护肤品、低价正品球鞋等生活物品。
大学生刚刚走出高中的校园,对于推销者的花言巧语,几乎没有抵抗力,傻傻地相信了推销者,美滋滋地以为自己买到了物美价廉的“好东西”,最后发现,自己买来的东西不是正品,而是伪劣产品或是私自抬高价位的廉价品。此时再想找推销者,早已消失不见了。
在此,建议大家无论要买什么东西,最好在校园内或者校外大型超市内购买,不要轻易相信上门的推销者。
小心校园贷诈骗
上了大学,遇到事情,有些人不愿再麻烦家里,尤其涉及金钱,或许出于恐惧,或许出于担当,一些学生就想着自己摆平,而校园贷诈骗,就是利用“低门槛、零利息”等所谓优惠政策为诱饵,骗取大学生信任实施诈骗,有些学生不慎就会掉入校园贷骗局。
警方建议:要建立文明、理性、科学的消费观,拒绝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如资金紧缺,可以向家长和老师寻求帮助,确有贷款需求,请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最恰当的借款方式。
个人信息以及证件信息要妥善保管,一旦泄露,不仅存在随时被骗子骚扰的危险,还有可能被不法分子进行信息倒卖,用于进行各种犯罪行当。
此外,还要多多学习防骗知识,做好见招拆招,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