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相亲的出现,让单身族们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和更大的自主性。然而,“倾网之恋”不仅有白首偕老的真情,也有心怀鬼胎的算计。羊城晚报记者在多个网络相亲平台注册体验,发现不少别有用心的用户。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少相亲网的身份检验系统已相对完善,但缺乏对财产、婚姻等信息的联网核查。
受骗案例
“香港男友”借钱后失联
今年1月,沈阳的小洋因家长催婚,便在珍爱网上注册并购买了一年期的会员资格。很快便有一个网名为“为爱而寻”的32岁男子与小洋取得了联系,其自称在香港九龙的金融单位上班。两人建立起联系,男子也将家人的合照发给小洋,逐渐赢得了小洋的信任。
记者体验
没过几天,记者便收到世纪佳缘和百合网安全中心的来信,表示以上两名疑似诈骗用户已经被封号,数据显示其曾与记者有联系,因此提醒记者小心交往。
监控难点
信息查证无法联网会员私聊脱离监控
广东经纶律师事务所胡劲科律师认为,网络相亲者的信息核查责任,不应完全交由相亲平台承担,公安、民政、工信等政府部门应共同参与,才能最有效地过滤混入网络相亲平台的骗子。
律师提醒
婚介合同比较特殊主观性强易生纠纷
广东经纶律师事务所胡劲科律师认为,婚介合同比较特殊,可参照国标《婚姻介绍服务》对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作出明确规定。但找对象的要求有时难以用文字写入合同表述,类似相亲服务合同也会因主观性不同产生不同的判断。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