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诈骗公司套路太深受害者被骗后叹"有缘无分"

3个月前,鹿城警方接到举报称,辖区内一家名为“智峰网络”的公司存在诈骗行为。

负责人潘某招供,他与朋友沈某、李某合伙成立公司,打着销售茶叶、茶具的幌子,在网络上以婚恋交友的名义实施诈骗。

请女模特拍照

利用征婚网站“狩猎”

潘某交代,他们公司通过58同城等网络招聘平台招募业务员,大部分都是90后的年轻女孩。

为避免他人怀疑,业务员通常不会主动找男性好友,而是吸引他人加自己为好友。

有男性上钩后,业务员通常会说,“我刚刚失恋了,闺蜜好心把我的信息挂到征婚网站上,我并不是真的想找对象”。

这招欲擒故纵骗了很多人,受害男性们还以为自己遇到了“单纯的好女孩”,更加不会放弃。

为增加诱惑力,骗子们会请专门的女模特来拍生活照片,让对方误以为自己正在聊天的人,是一个年轻漂亮的,还有可能朝男女朋友方向发展的对象。

经过十几天的网络聊天,业务员将会佯装与对方确定男女朋友关系,并筛选出30余名相对“优质”的客户作为重点发展对象,主动给对方邮寄一些自称是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辣椒酱、泡菜等伴手礼。

然而,这些所谓的伴手礼,其实是他们花极低的价格从市场上批发购买的。

成功获取对方的信任后,业务员会按公司设计,开始切入主题实施诈骗。

例如,“我外公摔倒了,脑溢血住院后,我很无助”。聊到最后,业务员趁机暗示住院需要高昂的医疗费。

业务员会把准备好的虚假CT报告单、医院诊断报告、病危通知书等发给受害者。

甚至还会统一找模特,去医院拍些照顾老人的视频,用来迷惑受害者。

在受害者表示关心慰问时,业务员会根据之前对对方经济实力和大方程度的评估,委婉地向对方提出金额不等的经济帮助要求。

面对求助,一些深信不疑的男网友,往往会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

完不成业绩罚吃柠檬、爬楼梯

这样老套的骗术,成功率却颇高。

骗子们总结出经验:美色当前,男性一旦信任你,就不会怀疑你。

这家公司规定,每名业务员每月至少达到1万元的诈骗“业绩”,根据金额获得不同比例的提成,金额越高,提成也越高。

一万元以下的提成是8%,每多一万提升两个点,最高可以提成26%。

为了刺激业务员提升业绩,这家公司制定了奖惩措施,业绩好的业务员可以抽取相应的奖励红包,对没有完成业绩目标的进行惩罚。

有一个业务员当月业绩做到了十万元,基本工资3000元,加上奖金和提成,这个月拿到37000元。

如果没完成业绩,公司安排了吃柠檬、爬楼梯、深蹲等惩罚措施。

蒙蔽性强

受害者被骗后自叹“有缘无分”

诈骗得手后,业务员会根据剧情设计,慢慢冷淡与对方的关系,并逐渐减少聊天次数。之后,业务员会为自己的诈骗行为,再次设计一个收尾作为掩饰。

骗子们最常用的手法是,告诉受害者,自己的老人听说对方帮忙垫付医药费,“不能白拿好心人的钱,我们这边钱都还不上了,只能拿自己最好的茶叶来补偿对方”。

业务员称用来“补偿”给对方的茶叶,市场价约两三千元一斤,还有“祖传”的贵重紫砂壶。事实上,这些茶叶都是几十元一斤的廉价茶叶,紫砂壶价格不超过100元。

办案民警介绍,目前,公司负责人潘某与业务员张某、刘某、林某等四人已被鹿城警方依法刑拘,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THE END
1.网络反诈警惕!婚恋交友需谨慎网信真爱虚假身份随着网络婚恋交友平台的兴起 诈骗分子也趁机而入 企图利用我们的感情和信任谋取不义之财 他们可能以甜言蜜语、虚假身份 和承诺来迷惑我们 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他们的陷阱 为了守护我们的真爱防线 我们必须提高警惕 学会识别婚恋交友诈骗的套路和特征 来源:国家反诈中心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FJMNSQ205341Q4V.html
2.风险提示多地频发网络交友诈骗案这些套路要提防!对于此类诈骗,多地警方持续加强打击。“目前已摧毁多个窝点,抓获一批犯罪嫌疑人。”福建多地公安机关相关负责人说。 警方提醒,网络交友诈骗套路并不复杂,年轻人在网络交友时要提高警惕,多渠道核实对方身份,不要轻易被感情冲昏了头脑,对方一旦提出参与网络博彩、投资等建议时,要果断拉黑。http://credit.wuzhi.gov.cn/news/content/1559343482686
3.网络诈爱——你以为的爱情,可能都是套路今年接警上百起 警惕网络婚恋诈骗 今年,泉州警方已接到婚恋诈骗上百起。对于网络恋爱和相亲,泉州市民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些年纪稍长者觉得这种方式不靠谱,不少年轻人却认为这是交友的好方式。 各方说法 网络婚恋 既爱又恨 60后 觉得不够靠谱 却让孩子找对象“多条路” https://www.qzwb.com/gb/content/2018-06/12/content_5829431.htm
4.一群人骗一个人!资深股民被骗300多万!七大“荐股骗局”套路曝光从近期开展的“世界投资者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等活动来看,基金公司等机构的投教工作已不再停留在泛泛而谈层面,而是深入到了“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非法证券投资咨询”等案件中来,并从专业合规视角提取出了7大“荐股骗局”套路等作案手法。甚至有机构还通过展示“资深股民被骗300多万”“个别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311042894688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