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父亲萧华记忆拾贝

1916年,父亲萧华出生于江西兴国县一个贫苦泥瓦匠家庭。为了能够读书,父亲从小刻苦学习,总是考第一名,在萧氏家族奖励资助下,得以完成学业,一直到他参加红军。

参加红军后,父亲先后担任连、营、团政委,他任团政委时才15岁。16岁担任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部长,34岁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39岁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最年轻的开国上将。

做政治工作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

记得我上中学时,有一次问父亲怎样做政治工作,父亲的回答是:“最重要的一条是政治工作者本人的以身作则。”

这正是父亲一生的真实写照。在长征中,父亲是师级干部,部队配发了马,但骑在马上的往往不是父亲本人,而是伤病员。过草地时二师一个非常能打仗的连长周长胜负伤不能走路,父亲下命令用自己的马驮着周连长走出草地。到了抗日战争时,周长胜缴获敌人一匹好马,跑了几百里地,通过敌人几道封锁把马送去给父亲,父亲坚决不收,最后还是115师代师长陈光说:“老萧,你不要,我要。”才算打了圆场。

遵义会议后,“少共国际师”(由一群年龄不到18岁的青少年组成的武装部队)被遣散分别编入红一师和红二师,父亲改任一军团组织部长。由于父亲善于做思想动员宣传等工作,军团首长随后任命他带领先遣工作团随先头部队行动。从此以后,长征中任何重大军事行动,父亲始终身先士卒,冲在第一线。他亲自带领先头部队,有时作战前动员,有时会亲自吹冲锋号……突破乌江,巧渡金沙江,彝海结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腊子口,直罗镇战役,东征,西征……都有他的身影。特别是彝海结盟。父亲带领先遣队和小叶丹的四叔谈判,耐心做解释说服工作,不仅说服他放弃让红军帮他打冤家的想法,还采纳了通司(翻译)沙玛尔果的建议,表示愿意和彝族首领结为兄弟。先遣队司令刘伯承得知谈判结果喜出望外,立即骑马来到彝海边与小叶丹歃血结盟。年仅19岁的父亲能够在危急时刻灵活机动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促成汉彝结盟,表现了他过人的才能。

长征胜利后,父亲率领二师东征,在攻打山西兑九峪的战斗中,被敌人机枪子弹射穿大腿,负重伤。当他被战士抬上担架撤下阵地,看见后续部队四师的同志们时,满身是血的父亲振臂高呼:“四师、二师比比看,谁是英雄,谁好汉!”四师的将士们高喊着为萧政委报仇,冲进硝烟……

随后,在没有麻药、没有手术台、没有手术刀的情况下,军医用菜刀给父亲做手术。父亲躺在一个土炕上,嘴里咬着一条毛巾,一声未吭。等手术完成后父亲和军医的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即便这样,军团首长也舍不得父亲离开部队,命令他躺在担架上继续随一军团主力部队行动。父亲在野战医院的担架上躺了一个月,伤未痊愈便回到红二师,这也是父亲在战争年代离开一线部队最长的一次。在四保临江的战役中,我军在抗击国民党军大举进攻的战斗里,战士大部分是被冻死的。在冰天雪地的东北战场上,纵队副司令员韩先楚看到战士身上还穿着单衣,就把自己的袜子、大衣脱给战士,当父亲看到冻得直流眼泪的韩司令时,又把自己的大衣脱给韩,而我的母亲则把自己的大衣脱给父亲……

父亲长期从事部队政治工作,不管谁和他搭档,父亲总是挑重担,把战场准备工作、后勤工作、干部思想工作、部队和地方的动员与协调工作甚至于干部家属工作,全部一肩挑,默默干活,有了错误自己承担,有了成绩归功于他人,而让军事主官一心一意考虑作战计划和得到充分休息。

父亲过世后,萧劲光伯伯流着眼泪对母亲讲:和老萧(指父亲)共事的那几年,是我有生以来工作最痛快的几年。所以当父亲所在部队要“分家”时,领导们都会抢着要父亲。

睡在毛泽东大床边的小床上

父亲在1929年13岁时参加毛主席举办的土地革命训练班,从那时起,父亲与毛主席之间一种类似师生和长辈的革命友情,伴随了父亲的一生。

主席比父亲年长23岁。主席非常喜欢这个稚气又充满朝气天不怕地不怕的“小老表”。主席第二次来兴国,曾多次找父亲谈话。父亲汇报了兴国共青团的工作,主席认真地听、记,还不时插话,教父亲怎样做青年的工作。父亲在主席那里学到不少革命道理。第一次吃饺子时,席间主席高兴地唱山歌:“兴国出了个小娃娃,他的名字叫萧华,唉哟……”有几次谈得晚了,主席就叫人在他的大床边搭一小床,父亲睡在小床上。

这以后,父亲被主席调入红军,给他的任务是组建红四军的共青团组织。当时红一军团正在整编,父亲随总前委一块生活、战斗了一个月。在这一个月中,主席和朱老总多次找父亲谈话,给父亲讲革命道理,介绍红军的情况,使父亲受益匪浅。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朱老总在晚会上遇到我父亲,还会牵着他的手到处走,就像牵着自己的孩子一样。朱老总比父亲大30岁。

遵义会议后,少共国际师编散,父亲任一军团组织部长,经常找不到宿营地,主席只要碰见他,就会叫父亲和他一块睡。

1938年,由毛主席提议,中央军委急电,命父亲率一支精干的小分队挺进冀鲁边区,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但随后又发来急电,叫父亲稍等几天,报务员王新兰随后赶到。原因是主席在延河边碰到我母亲王新兰,当他得知王新兰是父亲的未婚妻后,和母亲开玩笑说:“萧华去的目的地渤海与日本只有一海之隔,近得很哪!你再不去找他,将来他到日本去了,当心日本姑娘把萧华抢走了!”主席的关怀使父亲非常感动,他随即回电:“主席,来电尽悉,国难时期,一切以民族和党的利益为重,个人问题无须顾虑。”主席接到这份电报后,派人转交王新兰,母亲一直珍藏这份电报。

主席在七大以后曾经对着新当选的中央委员讲过这样的话:你们当上了中央委员,不能骄傲,不要翘尾巴,我们党内还有很多优秀的干部,像萧华、李井泉……没能当选中央委员,你们更要加倍努力为人民多做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每年“五一”“十一”天安门城楼上都要举办晚会,我多次跟着父亲登上天安门,经常见到父亲和主席坐在一个沙发上,无拘无束,谈笑风生,亲如一家。

“萧华也是小华,年纪很轻嘛”

父亲16岁时由当时的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点名调到总政任青年部部长。到总部工作后结识了中央局书记周恩来。周总理长父亲18岁。周总理第一次见到我父亲,就亲切地抓住他的手,使劲摇了摇,风趣而亲切地说:“萧华也是小华,年纪很轻嘛。”在以后的日子里,周伯伯对父亲的工作十分支持,青年开会,有请必到。

1933年召开青年工作会议,中央的首长全来了。正当周恩来讲话时,突然有6架敌机出现在会场上空,敌机飞得很低,寻找轰炸目标。周恩来正要指挥大家撤出会场,敌机便开始轰炸,周恩来抬头看见几颗炸弹当空坠下,大喊一声:“卧倒!”伸手将父亲按倒在自己身下。炸弹在不远处爆炸,将王稼祥的腰部炸伤了。

长征开始时,“少共国际师”(15师)又归红一军团建制,担负掩护军委机关纵队任务。担任后卫任务的部队特别艰苦,他们要用鲜血和生命誓死保卫中央,阻击敌人。当他们完成阻击敌人的任务追赶部队时,沿途的粮食、补给都叫前卫部队吃光了。即便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少共国际师”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湘江之战,担任阻击任务的“少共国际师”打得很惨烈,八千多子弟兵打得只剩下不足三千人,而且有被敌人切断的危险。周恩来知道此事后,十分着急,命红一军团主力前去接应,好在父亲和师长彭绍辉机动灵活,在敌人未合围之前率主力从咸水圩渡过湘江,保存了实力。

新中国成立后,每逢周末,周总理只要有空闲,总是邀父亲、母亲和当时最年轻的副总理习仲勋四人一块吃饺子,参加文娱活动。母亲要动手术,总理会亲自安排。1976年,总理去世后,父母非常难过,父亲用自己的专车一批又一批地把想去悼念总理的干部、老朋友和普通群众带到灵堂,去看总理最后一眼。

罗荣桓为父母牵线

1942年年初,在日军残酷“扫荡”下,山东根据地大片大片被日伪军蚕食,被迫缩在“南北十余里,东西一线穿”的狭窄地带。造成这种局面的客观原因是敌强我弱,力量悬殊,主观原因则是根据地主要领导之间长期存在意见分歧。主持115师工作的罗荣桓十分着急,多次致电中央调派领导同志去解决问题。中央决定派新四军政委刘少奇经山东回延安并解决山东问题,4月,化名“胡服”的刘少奇到达115师驻地朱樊村。父亲具体负责刘少奇的接待工作。由于罗荣桓病重体弱,115师的工作由父亲向刘少奇汇报。父亲代表115师汇报完后,刘少奇请父亲谈谈自己的看法,父亲大胆地谈了自己的意见,分析了形势,坚决支持罗荣桓的正确主张。刘少奇听后十分满意,谈话中突然将父亲的笔记本拿过去,写了四个大字:“少年英俊”。抗战胜利后,中央命父亲带领3万人抢占东北(当时主席正在重庆谈判),就是由主持中央工作的刘少奇提议的。

罗荣桓长父亲14岁,父亲作为罗荣桓的得力助手,他们几乎是形影不离地工作战斗在一起。罗荣桓对父亲就像良师、兄长,也是父亲的楷模。从教他打绑腿、打草鞋、怎样使用武器,到介绍战斗经验和红军情况,传、帮、带,支持和鼓励他做好红四军“团”的组建工作。在红军“肃反”运动中,父亲被当作“AB团”抓起来,罗荣桓从前线赶回来质问保卫干部:“萧华是毛委员亲自调来的青年委员,怎么也成了‘AB团’,马上放人!”父亲才幸免于难。

为了锻炼父亲,取得基层工作经验,罗荣桓安排父亲从连的党代表干起,逐步从连、营、团一级一级地走向部队中层领导干部,并经历一次次战斗的洗礼,成长为一个成熟的部队指挥人员。在红军第二次攻打长沙时,罗与父亲正在吃饭,一颗炮弹落在饭桌上,还好是臭弹未爆,两人拍拍身上的尘土,又继续吃饭。

长征以后,父母在云阳镇相识、相爱到结婚,就是罗荣桓牵的线,从此后罗荣桓和夫人林月琴和父母长期在一起生活、战斗,亲如一家。当抗战胜利后父亲率3万人渡海前往东北时,就把刚满周岁的姐姐萧雨托付给罗荣桓夫妇。在山东抗战期间,在罗帅和父亲的指挥下,115师用首脑机关吸引日军主力,而让自己的主力部队得以休整,伺机消灭敌人,这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给全军做了表率。

创作《长征组歌》

新中国成立以后,父亲长期担任军委总部的要职。在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下,父亲终于累倒了。1964年2月,父亲得了严重的肝炎,但仍然坚持工作,最后在总理和军委秘书长罗瑞卿的命令与安排下,由我的母亲陪着来到杭州养病。

THE END
1.父母不小心把我的户口注销了,有哪些处理步骤?法律分析:可以强制注销。当事人的情况,可参照如下处理:1、当事人因双重户口而注销的,原则上来说,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748930.html
2.如何解除长江证券的开户?开户解除过程中有哪些关键步骤?股票频道在金融投资领域,有时候由于各种原因,投资者可能需要解除长江证券的开户。下面为您详细介绍解除长江证券开户的相关流程和关键步骤。首先,在决定解除长江证券开户之前,您https://stock.hexun.com/2024-12-03/215929011.html
3.又要证明“我爸是我爸”,手机销号咋就这么难时事评论据极目新闻报道,11月29日,福建泉州惠安县一男子带着户口本及其父亲的户口注销证明,到当地电信营业厅注销亡父的电话号码时,遭到推脱刁难。11月30日,当事男子回应记者称,自己第4次去电信营业厅前派出所已做出说明,且户口本也能证明父子关系,营业厅仍让他证明“我爸是我爸”,其拍视频发到网上,业务员才给办理。 https://www.zgcsswdx.cn/info/11918.html
4.办理迁户口需要哪些材料(通用4篇)由申请人提交:⑴申请报告;⑵子女的户籍证明;⑶迁出地公安机关出具的子女与父母的关系证明;⑷父母的居民户口簿、结婚证等材料到迁入地派出所户籍窗口办理,派出所受理后上报县、市公安局审批,5个工作日内办结。 三、父母投靠子女落户 由申请人提交:⑴申请报告;⑵父母的户籍证明;⑶迁出地公安机关出具的父母与子女关系证https://www.360wenmi.com/f/filevupqr73p.html
5.欠钱判刑后仍然不还钱怎么办?如果该债权有抵押担保或者有第三人提供担保的,债权人可与抵押人或者保证人进行协商,也可请第三者“牵线搭桥”,使抵押人以足额的抵押资产抵偿债务,或者由保证人来代偿债务。 (二)调解法 债权人可向所在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书面调解申请。经调解达成协议后,债务人应按约履行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协议。对于签订https://mip.64365.com/zs/1202575.aspx
6.分家协议书通用12篇1973年3月,23岁的刘大河经媒人牵线搭桥,与22岁的李兰珍姑娘相识。双方均感到满意,很快便定下了这门亲事。 刘大河童年时父母双亡,他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李兰珍是独生女,选择刘大河这样的小伙子做上门女婿,正合李兰珍父母心愿。1974年5月1日,刘大河“嫁”到了李兰珍家,成了上门女婿。 https://gwyx.xueshu.com/haowen/43016.html
7.齐鲁晚报《齐鲁晚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齐鲁晚报的报、网、端、微等载体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本单位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齐鲁晚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https://epaper.qlwb.com.cn/qlwb/content/20230224/PageArticleIndexLB.htm
8.婚介平台频繁骚扰用户,投诉父母牵线婚介平台不断的骚扰把他拉成黑名单,还要拼命的骚扰,不断的发信息,搞了头都晕了,怎么这样的企业,这样的父母牵线平台,真的吓人了,谁还敢要他婚介,这部门这样的企业真的吓人的你这样再搞下去这个平台到底存在的意义干嘛就拼命的要钱加入以后就要付这个费那个费不理他他就天天的发信息给你这样的平台说句心里话怎么存在下去https://www.xfb315.com/tousu/97953448
9.;我昨晚在父母牵线相亲平台上泄露了个人信息,怎样才能避免上当关于;我昨晚在父母牵线相亲平台上泄露了个人信息,怎样才能避免上当受骗骗?的律师回答 高太领律师 已帮助 214958人· 综评4.9 咨询我 既然已经泄露了个人信息,所以平时接到不明的电话短信不要回复。要小心上当受骗。 2024.07.27 08:06 · IP属地:上海 西城区 姚志明律师平台推荐 已帮助 26371人· 综评5.0 https://m.66law.cn/question/48317352.aspx
10.吃军人的大黑龙「やってほしい」民警问李先生,和女朋友是怎么认识的?李先生说当晚他们是通过网络聊天认识的,是那个女人先添加的他。两个人聊天后,发现距离很近,他们就约出来吃夜宵了。吃完夜宵,女孩就说晚上没地方住,希望李先生能到酒店开一间房。他们一起住共度良宵。李先生就带着女孩开房去了。可是,刚把房间打开,不到二十分钟,就冲进来了http://house.hfhome.cn/gov/172527847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