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华尔街那边有内幕消息,你可以跟着我们一起买。”听到一名网友这么说,王枚心动了,点开这名网友发来的投资网站,她陆续转入5万元、10万元、30万元、80万元……为了得到所谓充值奖励,王枚四处网贷,抵押房产,前前后后投入200万元左右。而当她试图提现时,却遭到平台拒绝,告知其交易量不足,需要继续充值,“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真的被骗了。”王枚说。
“杀猪盘”,通常是指诈骗分子利用网络交友,诱导受害人投资赌博的电信诈骗方式。近年来,国家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力度不断加大。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杀猪盘”交友诈骗从传统的婚恋网站渗透到社交媒体各个层面,AI换脸、换声技术的升级,更让此类诈骗变得更加隐蔽,亟须进一步加强精准防范,提高治理打击力度。
“杀猪盘”不止存在于相亲网站
之后,这名网友会时不时主动关心王枚的情况,得知王枚在当地人生地不熟,特别热情地解答她的问题,“他是我在这里认识的第一个人。我刚到的时候,对于打车、叫外卖这些事情都不太会,都是他在教我,这让我对他很信任。”王枚回忆道。
在一来一往的交流中,两人的感情逐渐升温。后来,这名网友向她表白,声称想与她一起生活。一个人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遇到了对自己关怀备至的人,王枚心生感动,很快两人确定了关系。
此后,这名网友隔三差五就会给王枚邮寄礼物,嘘寒问暖,尽管两人从未见过面,约定的见面日期也一次次推迟,她仍对他深信不疑,“他一直在给我描绘美好未来,看我喜欢海边,说要在海边买一套属于我们的房子。”王枚说。
在这名网友的游说下,王枚一次次“入金”,金额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最终发现提现不成,才猛然醒悟自己被骗了。
在各种社交平台上,类似故事不断上演。2022年7月,一名211女硕士遭遇“杀猪盘”,两周被骗138万元;2023年3月,上海一名老师深陷“杀猪盘”骗局被骗400万元,民警12次上门劝阻无果……
随后,B又以出差不方便为由,试图将记者引导到另一款国际社交软件上,并“贴心”地帮忙注册好了账号。
利用人性弱点设下连环圈套
研究发现,在社交平台“寻猪”阶段,诈骗分子善用“晕轮效应”和马斯洛需求理论巧立人设,满足受害者的安全感、被尊重感、归属感等需求;在“养猪”阶段,通过适当的“自我暴露”、构造社会相似性等手段加深信任;“杀猪”阶段,通过无意间透露“投资信息”来激发受害者的“猎奇心理”,并给受害者构建期待;在成功实施诈骗后,还会通过虚构紧急事件给受害人制造慌乱,利用“沉没成本效应”让其加大投入。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诈骗分子会通过AI换脸等手段模仿真实的人与环境,这为电信诈骗的识别和劝阻增加了难度。
作为心理专家,向静曾参与某地一项调研,研究电信诈骗劝阻机制与话术。通过研究民警上门劝阻的录像,她发现,当民警明确向受害人表示其正在遭遇诈骗时,大部分受害人起初并不承认,在他们眼中,诈骗犯并非陌生人,而是自己的“朋友”“爱人”,是来带他们“发家致富”的,不少受害人甚至会帮着诈骗犯一起哄骗民警。“骗子已经在心理上给他们打过‘预防针’了,告诉他们投资利润太高,在国内就是不合法的,警察肯定会找上门。”向静说。
如何破解“杀猪盘”的心理控制机制
被骗后,王枚一度生活在痛苦和自责中,和很多受害人一样,她没有办法接纳自己,甚至自我伤害。整整一个月,她每天只吃一顿饭。
在与群友沟通中她发现,有一些受害人深陷“杀猪盘”营造的虚幻“爱情”中无法自拔,明知对方是诈骗犯,依然选择与其保持联系,被一骗再骗,甚至还会拉身边的人入局。
上海女青年余欣就遇到了这种情况。去年,与她交往10年的闺蜜突然向她介绍了一款投资产品,说是投资新股会有返利,如果发展下线还有佣金。闺蜜是学金融的,出于对她的信任,余欣被闺蜜拉进投资群,一直被催促绑卡、投钱,感到事情不对,她半路退出了。几个月后,所谓的“资金盘”崩盘,群内所有投资人都“亏”了,金额从几万到二十几万元不等,闺蜜也被骗了35万多元。余欣这才知道,这款投资产品是闺蜜网恋了半个月的“男友”介绍的,“他们都没见过面,我不明白为什么能那么相信他?”
“一旦发现陷入‘杀猪盘’骗局,应立即报警,越早报警,追回损失的可能性越大。”向静说。
向静认为,一些劝阻人员在接到预警信息后,立即上门直接指出受害者被骗的事实,这种单刀直入的方式往往难以见效。在尚未建立良好信任关系之前,受害人可能会感到被冒犯和贬低。
比如,可以使用“自我暴露”、构建社会相似性等方法与受害人共情,从而引导其说出受骗的细节。在倾听过程中,通过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受害人自行发现疑点。
面对诈骗手段和技术的全面“升级”,向静认为,需要不断创新反诈宣传形式和内容,无论诈骗形式如何变化,其背后的心理控制机制往往是相似的。她提出,今后可将向公众普及“杀猪盘”的心理控制机制作为反诈宣传的重点。
通过分析“杀猪盘”心理控制机制,她总结出一系列“反制”措施:对于个人来说,在“形象塑造期”,应对“糖衣炮弹”多些警惕,利用查图工具去鉴别照片等个人资料的真实性;在“信任加深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通过尽快制造见面机会来识别对方。对于民警来说,在“利益引诱期”,可以结合心理学知识,向受害人宣讲心理控制机制,帮助受害人打破对“甜蜜爱情”的幻想;在“推拉再害期”(通俗地说,就是受害者发现被骗后,诈骗分子利用他们的慌乱情绪,以帮忙解套等借口再次骗取他们的钱财,进行最后的“收割”——记者注)可引入专业心理咨询技术,引导受害人以“自我对话”的形式化解不良情绪,避免继续“投资”。
遭遇“杀猪盘”后,王枚发现身边没人能理解自己,大多数情况下只能自己去消化那些不良情绪。她期待能多一些针对受害人的心理辅导,“很多受害人知道自己被骗的那一刻都是受不了的,有些会采取极端的做法。”
(应受访者要求,王枚、余欣为化名)
“杀猪盘”,通常是指诈骗分子利用网络交友,诱导受害人投资赌博的电信诈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