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这一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独特地位的植物,君子般的存在,以其坚韧与高洁,一直吸引着我,其雅称或诗意盎然,或韵味悠长,每一个都承载着古人对竹子的深深情愫与无尽赞美,那咱们今天去追寻那一抹独属于竹的风雅与浪漫。
01
翠琅玕
秋声偷入翠琅玕,叶叶竿竿玉韵寒。
——宋.杨万里《省宿题天官厅后竹林》
翠琅玕:那翠绿的竹子
仿佛秋的声音悄然潜入了那翠绿的竹子之中,每一片叶子、每一根竿子都散发着宛如美玉般的清寒韵致。
给人一种清幽、冷峻的美感。
02
玉干
玉干百馀茎,生君此堂侧。拂帘寒雨响,拥砌深溪色。
——唐.卢纶《和徐法曹赠崔洛阳斑竹杖》
玉干:竹子
堂侧有百余茎竹子,它们犹如君子般静美伫立,默默守望着这一方空间。
寒雨轻拂帘,发出清脆声响,竹子相互拥簇堆砌,呈现出如深溪般的迷人色彩,深沉而内敛。
03
抱节君
寄语庵前抱节君,与君到处会相亲。
——宋·苏轼《此君庵》
此君庵:竹庵。周围有很多竹子的小竹屋。
抱节君:指竹,古人常以竹子的劲直有节来比喻人的气节和操守。
诗人对着庵前的竹子,也就是“抱节君”轻轻诉说着,无论我到哪里,都感觉和你特别亲近。
仿佛竹子就是自己亲密无间、相伴相依的伙伴,话语中满是温柔与深情。
04
冰碧
冰碧林外寒,峰峦眼前耸。
——唐·元稹《寺院新竹》
冰碧:指的是竹子,因竹子经冬不凋,外表翠绿,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
清莹似冰、碧玉般的竹子于林外散发清寒气息,连绵峰峦威严耸立于前,气势磅礴。
营造出清寒幽静又雄浑壮阔的意境,让人仿若置身其中领略独特韵味与魅力。
05
绿云
一径绿云修竹怨,半窗红日落花愁。
——【清】纳兰性德《浣溪沙·锦样年华水样流》
绿云:绿竹。
一条小路被如云般翠绿的竹子环绕,仿佛能感受到竹子的哀怨;半扇窗户映照着傍晚的红日,而飘落的花朵则让人泛起忧愁。
整句话传递出一种哀怨、忧愁的情绪和美感。
06
筠、湘筠、翠筠
交加月下影,浓澹雾中筠。
——宋.刘敞《墨竹》
湘筠帘卷泪痕斑,珮声闻,玉垂环。
——宋.辛弃疾《江神子》
笛竹出蕲春,霜刀劈翠筠。织成双人簟,寄与独眠人。
——唐.白居易《寄蕲州簟与元九因题六韵》
筠:竹
翠筠:绿色的竹子
簟:竹编的凉席
蕲春,有可制凉席的竹子,刀斧将那翠色的竹筠劈开,将其编织成可供双人使用的竹席,把它寄送给那个独自入眠的人。
这首诗是白居易写给好友元稹的,蕴含着一种深深的牵挂与关怀,以及淡淡的孤寂与思念之情。
当时元稹被贬到通州的,当地环境恶劣,疾病缠身,元稹抱怨通州很热,白居易就记在心里,要为元稹寄江州的特产凉席。还专门写了这首诗来解释江州凉席有多好,让小元放心过好这个夏天。
07
篁、丛篁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唐.王维《竹里馆》
沓嶂开天小,丛篁夹路迷。
——唐.宋之问《泛镜湖南溪》
沓嶂:重叠的山峦。
篁:竹子
丛篁:丛生的竹子。
在重叠的山峦中,天空显得狭小,而丛生的竹子夹在道路两旁,让人感到迷茫的景象。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镜湖南溪泛舟的情景,“沓嶂”和“丛篁”两个意象,生动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神秘。
沓嶂,它们高耸入云,使得天空看起来变得狭小。
丛篁,它们茂密地生长在道路两旁,形成了一道绿色的屏障,让人难以看清前方的道路。
整句诗营造出了一种幽静、深邃的氛围。
08
寒玉
门外晚晴秋色老,万条寒玉一溪烟。
——唐.雍陶《韦处士郊居》
寒玉:绿竹
雍陶,晚唐诗人,“韦处士”是诗人的朋友,一个深秋的日子里,诗人来到了韦处士的郊居。当他走入庭院,就被美景惊艳到了。
门外,傍晚时分天气放晴,但那秋色已然尽显苍老之态。远处耸立的万竿绿竹,如同万条清冷的碧玉一般伫立在那里,整个溪面上笼罩着一层如烟似雾的朦胧气息。
这句诗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萧瑟的氛围,读来令人心醉,仿佛置身于其中,远离尘嚣,很美、很静、很清新。
09
君子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刘禹锡《庭竹》
君子:竹之雅号。
竹子在风中随风飘摇,好像是君子一样,也只有竹子才能够做到,无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竹子都能够长得很好。
刘禹锡告诉了世人,我们尽管很渺小,但是也应该要像竹子一样,要有那种从容的人生态度,不管遇到了什么,那都要坚持下去,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只有这样你才能够活得更加精彩,活出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