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网络诈骗致家长的一封信(通用12篇)

防范网络诈骗致家长的一封信(通用12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书信的身影吧,书信是一种用书面的形式向亲人、朋友、同志问候、谈话、联系事宜的应用文体。你知道书信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防范网络诈骗致家长的一封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一、检查和控制孩子手机软件的使用

要经常对孩子使用的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进行检查。

建议仅保留上课必须要用到的APP,把其他无关的游戏、社交、支付类等APP软件全部卸载。

现实中发生过多起孩子上网课课间休息时打游戏被骗的事件。现在很多孩子玩游戏,特别在意游戏角色的“皮肤”,于是骗子打着“免费赠送皮肤”的旗号,利用孩子不敢与家长沟通的弱点,诱导孩子偷用家长手机进行转账操作。

孩子爱玩游戏,但常因超时被强制退出,骗子就以能解除未成年人游戏限制一步步诱导孩子通过家长手机验证,获取家长钱财。

二、加强对孩子的防诈骗教育

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上网要有防骗意识。

不要理睬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要贪图小便宜,轻信中奖、赚外快、双倍返还等说辞。记住,所有的刷单都是诈骗。

对于任何理由的转账、汇款、验证等要求,坚决不听、不信、不通过、不转账。

告诉孩子,不要在网上透露个人及家庭的任何信息。

把这些防诈骗范措施作为不可逾越的纪律给孩子做好规定,不让骗子有可乘之机,牢固建立防诈骗防线。

三、请家长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等物品

不要让孩子知道家长手机内支付密码。

不要将支付APP设置为免密支付,以免孩子受骗后大额转账汇款。

四、遭遇诈骗,及时报警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活动频发,有的学生及家长被骗。为了您和家人的财产安全,要增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和能力。希望您将此信的内容转告您的家人、亲友、同事、邻居,以此形成坚实的社会防范堡垒,切实杜绝受害被骗。

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

01刷单诈骗

凡是打着“网络兼职”旗号,以返佣金为诱饵,要求你以刷单形式做任务的',就是诈骗。

02网络贷款诈骗

凡是打着“零门槛”“无抵押”“当天放贷”等旗号,以预付手续费、预交保证金、增加银行流水记录等为由,要求先行转账汇款或者索要银行卡密码、手机验证码,就是诈骗。

03冒充公检法诈骗

凡是自称公检法机关或医保局、银行等以涉嫌严重违法犯罪并需要保密等为由,索要银行卡信息及密码、验证码进行“资金清算”或者让你直接把钱打到所谓的“安全账户”的,就是诈骗。

04冒充老师诈骗

05冒充亲友诈骗

06网络交友诈骗

07虚拟物品交易诈骗(游戏账号)

凡是要求私下交易、使用对方推荐的网站或者APP进行交易的网络游戏充值、网络账号交易,就是诈骗。

如何预防电信网络诈骗

2.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有占小便宜的心理;不要有盲目自信,自己一定不会被骗的心理。

3.加强保密意识,不轻易透露自己及家人身份、银行卡信息(密码、验证码),更不要向陌生人汇款、转账。

4.遇事不要着急,可以通过拨打110或者到就近的派出所进行咨询求助,未经核实前,切勿将资金转入陌生账户。

5.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和“金钟罩”进行拦截,实名注册,并开通预警设置。

你们好!目前电信诈骗事件频发,为切实保障您和家人的财产安全,请认真阅读此信,提升识诈防骗能力,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发生。

一、假期针对学生群体的常见作案形式和手段

2、游戏诈骗:通过抖音或者游戏公屏等发布低价游戏商品的信息,诱导当事人前往所谓的第三方交易平台进行账号交易,待受害人提现时,以解冻费等借口要求转账,或是要求在没有三方保证的平台直接转账,待交易完成追回游戏账号并将受害人拉黑。

3、红包返利诈骗:在社交平台发布类似“转账888返1888”的信息,待转账后引诱其加大转账或直接拉黑。

4、网络购物诈骗:在网络平台发布低价商品信息引诱受害人购买,以各种理由诱骗受害人线下直接交易,待收到货款后将受害人拉黑。

二、针对教师和家长的常见作案形式和手段

3、刷单诈骗:凡是打着“网络兼职”旗号,以返佣金为诱饵,要求你以刷单形式做任务的,就是诈骗。

4、网络贷款诈骗:声称需要先交手续费、会员费才能贷款,或是银行卡号填写错误导致账号冻结需要交解冻费、保证金等。

5、冒充公检法诈骗:凡是自称公检法机关或通管局、医保局,以涉嫌严重违法犯罪并需要保密等为由,索要银行卡信息及密码、验证码进行“资金清算”或者让你直接把钱打到所谓的`“安全帐户”的,就是诈骗。

7、购物退款诈骗:声称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有质量问题,主动提出退款,要求在指定链接内填写个人信息、银行卡账号、验证码或者声称将退款打入支付宝备付金,后以多退款需退还为由诱导受害人前往各大贷款平台贷款后转钱到对方账户。

三、在此提醒广大师生和家长朋友:

1、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有占小便宜的心理。坚信无端的返利都是骗局。

3、加强保密意识,不轻易透露自己及家人身份、银行卡信息,更不要向对方汇款、转账。

5、家长妥善保管好自己的银行卡或网络支付端的密码,不要随意泄露,特别是家里的孩子。

四、发现电信诈骗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报警

(一)及时下载、启用国家反诈中心APP

1.下载方式:在应用商店搜索“国家反诈中心”并下载。

2.该款app集合报案助手、举报线索、诈骗预警、反诈宣传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2.“96110”来电一定要接听,这说明您或您身边的人可能正在遭遇诈骗。

(三)借款、转账核实身份

(四)防电信诈骗“五不一打”

1.不点:不明短信链接不要点。

2.不怕:冒充公检法诈骗。

3.不信:转账指令不轻信。

4.不贪:积分兑换现金不要贪。

5.不转:不核实清楚,千万别转账。

(五)防电信诈骗“六个一律”

2.只要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掉。

4.但凡让我点击链接的所有短信,一律删掉。

6.一提到“安全账户”一律挂掉。

(六)防电信诈骗“八个凡是”

1.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都是骗子。

2.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都是骗子。

3.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都是骗子。

4.凡是通知中奖、领奖要你先交钱的,都是骗子。

6.凡是让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都是骗子。

7.凡是叫你宾馆开房接受调查的,都是骗子。

8.凡是叫你登陆网站查看通缉令的,都是骗子。

尊敬的各位学生家长:

当前,电信犯罪形势非常严峻,电信诈骗手段多样,诈骗手法不断翻新,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扰乱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很多群众因防骗意识不强,识骗防骗能力差而落入诈骗陷阱,给自己的生活、学习、家庭带来了严重后果。以下几种电信诈骗手段是学生家长应重点防范的:

5.网络交友。诈骗分子将自己伪装成为“高富帅”或“白富美”,通过相亲网站、漂流瓶、摇一摇等方式与受害人结识,并迅速与受害人网恋,在素未谋面的情况下,以各种借口向受害人借钱,或者诱惑被害人参与赌博、网上投资等,骗取钱款。

无论骗子如何花言巧语、危言恐吓,大家一定要不轻信、不泄密、不刷单、不汇款,遭遇电信诈骗时要注意保存证据,并尽快拨打110报警。

1.家长群落实实名制度,要求核实所有成员身份,严格入群批准验证,杜绝陌生人随意入群,对身份存疑的.由群主一律清除出群。

2.学校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不会开展任何性质不明的网上募捐。不会以任何形式组织家长或学生集体买口罩或对外捐赠口罩等防护用品;

3.学生缴费会通过学校官方公布的正规渠道进行;

5.一旦发现涉及诈骗的收费行为,及时将有关线索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最后,请广大家长提高防范意识,积极举报所在群内可疑人员。

4.冒充客服购物退款类诈骗。对方自称是淘宝等平台的客服或卖家,可以详细报出被害人的个人订单信息,并称订单无效要“退款”、或者“退货给补偿”等,引诱被害人点击钓鱼链接、或扫描二维码等手段,诱导被害人将自己借呗、花呗、网贷平台资金转入骗子账户的方式实施诈骗。

除了上述诈骗手段之外,骗子还有许许多多的'诈骗手段,那我们要如何防止诈骗呢

2.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有占小便宜的心理。坚信无端的返利都是骗局。

3.加强保密意识,不轻易透露自己及家人身份、银行卡信息,不要向对方汇款、转账,更不向他人提供收到的验证码。

4.遇事不要着急,可以直接拨打96110或110咨询或求助,未经核实前,切勿将资金转入陌生账户。

另外还郑重提醒您:

2.凡是虚假注册公司、开通公户后出售出租的行为都是犯罪。

3.凡是利用多卡宝、GOP、猫池等设备为犯罪集团提供通信、洗钱、宣传等服务的行为都是犯罪。

4.协同公安机关与电信网络诈骗作斗争,发现线索后请立即举报。

最后,祝家长们幸福平安、工作顺利!

尊敬的家长:

为有效预防被诈骗案件的发生,请各位家长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消费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保持健康上网的心态,切实做好以下几点:

三、遇事不要惊慌失措,不能轻信上当,不可向陌生账户汇款。时刻保持警惕,看好自己的钱袋子,坚决不让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得逞。

四、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做到“四绝不两立即”:

1、绝不轻信。

2、绝不下载。

3、绝不出租。

4、绝不转账。

5、立即安装。

如家长手机还未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的,请立即下载、安装、激活。

6、立即报警。

发现遭受电信、网络诈骗等不法侵害是,要注意保存证据材料,立即向公安机关报警,通过合法途径保护自身权益。

现向大家介绍以下常见诈骗手段,请家长认真阅读,提高防范意识。

1、冒充领导诈骗:

2、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诈骗:

4、提供考题诈骗:

5、校讯通短信链接诈骗:

犯罪分子以“校讯通”的名义,发送带有链接的诈骗短信,一旦点击链接进入后,手机即被植入木马程序,存在银行卡被盗刷的风险。

6、发布虚假爱心传递:

7、低价购买游戏装备:

犯罪分子通过游戏发布低价游戏装备信息,当事主与其联系,以缴纳定金、或交换等方式骗取钱财和装备。

8、高薪招聘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群发信息,以月工资数万元的高薪招聘某类专业人士为幌子,要求事主到指定地点面试,随后以缴纳培训费、服装费、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9、假冒代购诈骗:

犯罪分子假冒成正规微商,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等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为由要求加付款项实施诈骗。

10、退款诈骗:

11、快递签收诈骗:

12、冒充知名企业、娱乐节目中奖诈骗:

冒充知名企业、热播栏目节目组的名义,通过虚假中奖刮刮卡、发送手机中奖短信,后以需交保证金、公证费、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诱骗受害人向指定银行账号汇款。

写信人:xxx

日期:xx年xx月xx日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一、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

2.家长群收费诈骗。在学生家长群里面,以老师名义群发交资料费、二维码或者向家长借钱等都是诈骗,利用新冠肺炎,以销售口罩、新冠肺炎疫苗、特效药都是诈骗。

5.刷卡消费诈骗。骗子通过短信提醒手机用户,称该用户银行卡刚刚在某商场、酒店刷卡消费等,如用户有疑问,可致电XX号码咨询。在用户回电后,其同伙即假冒银行客户服务中心的名义谎称该银行卡可能被复制盗用,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要求用户到银行ATM机上进行所谓的加密操作,逐步将受害人卡内的款项转到骗子指定的账户。

二、如何应对电信诈骗

3.陌生短信、邮件、社交工具中发来的链接不要轻易点击,陌生应用不要随便安装;

5.不轻易将个人信息留在不熟悉或不正规的机构、网站中,网银账号、普通社交账号密码要区分,密码定期修改,谨防信息泄露。

三、防范电信诈骗“三不一要”

2.不透露。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3.不转账。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决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公司财务人员和经常有资金往来的人群等,在汇款、转账前,要再三核实对方的账户,不要让不法分子得逞。

诈骗手段多种多样,变化多端。谨记不转账、不汇款、多核实,提高防骗意识,避免上当受骗。再次提醒同学及家长们,遇到涉及转钱等不确定情况,及时跟老师、家人、朋友确认信息,避免上当受骗!如果发现上当受骗,不要有侥幸心理,应当迅速保存涉案证据,并及时报警。

xxxxx中学

20xx年xx月xx日

尊敬的家长朋友:

防诈知识速递

电信网络诈骗常见手段

兼职刷单返利诈骗

不法分子打着“兼职刷单、月入过万”等旗号,发布赚快钱的刷单兼职信息吸引人注意,一开始以小额资金骗取信任,待骗取大额资金后将求职者拉黑。

网络交友诈骗

虽然隔着手机,但是你们聊诗和远方,和生活里的小确幸,以及生活里的小雾霾。你想着力所能及,TA想着“利”所能及,以各种理由要求、建议你“转账”“买东西”“投资理财”。

网络贷款诈骗

网络购物诈骗

冒充身份诈骗

不法分子伪装成学校领导、老师、辅导员、公检法人员、快递人员或电商客服人员等实施诈骗。

防诈骗小秘籍

骗子都是利用受害人趋利避害和轻信麻痹的心理,诱使受害人上当而实施犯罪活动的。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意识,以免上当受骗。

不要轻信

不要泄密

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要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

不要汇款

不要遗留

手机里不要保留一些奇怪的信息或者网址,以免骗子利用手机信息进行诈骗或盗取重要密码。

防诈骗小口诀

中奖退税送便宜,哄你汇钱是目的;

暴利理财和投资,多是骗局莫搭理;

刷卡消费欠话费,细分真伪辨猫腻;

任凭骗术千万变,我自心中有主意;

不理不信不汇款,小心谨慎防万一。

写信人:

日期: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为提高广大师幼及家长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营造安全、健康、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保证幼儿园网络的正常运行,以此引导幼儿,特别是引导家长安全、健康使用网络信息技术。在“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到来之际,我园特此发出倡议:

网络对孩子的影响

研究发现,网络在儿童中的渗透率远超大人想象,如今儿童数字化成长出现明显的低龄化倾向,早在幼儿园时期(3-6岁),幼儿对手机的接触率为91.8%,平板电脑的接触率为83.4%,电脑的接触率为80.6%,孩子们在享受电子设备带来的快乐同时,其中也隐藏着不少网络风险。

幼儿通过一日生活接触各种电子产品了解网络、认识网络,以及对游戏、动画等虚拟空间的'痴迷,这对幼儿的视力危害很大,当幼儿的感官世界发生变化后,对幼儿专注力、自控力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让幼儿无法正确使用网络。

另外,幼儿的模仿能力较强,经常会在手机等电子设备上浏览到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内容,例如:暴力、危险性极强的动作、不良生活习惯等,这些情境对幼儿的影响极其恶劣。

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1、尽可能晚一些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尽量不要给孩子玩电子产品。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自制力,再慢慢培养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特别是两三岁以前的孩子,屏幕的刺激对眼睛的发育影响很大。

3、家长以身作则,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玩游戏。家长要以身作则,不管多么喜欢玩游戏,只要孩子在身边,都不能玩。

4、不要把玩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当作奖励。这是很多家长会犯的错误,只要孩子不听话、不吃饭时,就把电子产品给孩子玩,作为吃饭或听话的交换条件。经常这样,一旦孩子想玩了,就会使小性子。遇到这种情况大多数家长都会妥协,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建议把握好开始关,不要让孩子养成这种不良习惯。

5、多给孩子一些有趣的图书或是带孩子户外活动,参加集体活动。一旦孩子已经上瘾了,那也不要太急,慢慢帮孩子戒掉。可以试着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例如给孩子很多有趣的图书,带孩子一起读故事,或是带孩子到户外去活动,让孩子交朋友,慢慢培养孩子的各种其他兴趣,这样孩子玩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的兴趣就会慢慢降下来。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我们将和广大家长一起共同创造安全、健康和文明的网络环境。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们:

当下电信网络诈骗花样层出不穷,幼儿园防诈骗安全教育也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为进一步提高全体师幼与家长的防诈骗意识,掌握防诈骗的技能,嵩阳幼儿园进行防诈宣传,帮助全体师幼与家长了解更多的诈骗形式、特点和危害,掌握必要的防范技能,切实筑牢思想防线。

一、什么是电信诈骗?

二、常见诈骗手段

1、网上刷单诈骗:凡是打着“网络兼职”旗号,以返佣金为诱饵,要求你以刷单形式做任务的。

2、网络贷款诈骗:凡是打着“零门槛”“无抵押”“当天放款”等旗号,以预付手续费、预交保证金、增加银行流水记录等为由,要求先行转账汇款或者索要银行卡密码、手机验证码的。

3、冒充公检法诈骗:凡是自称公检法机关或通管局、医保局,以涉嫌严重违法犯罪并需要保密等为由,索要银行卡信息及密码、验证码进行“资金清算”或者让你直接把钱打到所谓的“安全帐户”的。

5、冒充领导要求下属向其汇款。

6、红包返利诈骗:凡是声称发红包就返利的。

三、如何防诈骗?

电信诈骗危害极大,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大家应该怎样学会去了解、认识诈骗方式并规避被骗风险呢?

1、观看防诈骗宣传视频

2、保持冷静,确定损失

当遭遇了网络诈骗,我们需要尽量保持冷静,切莫慌张。首先,我们要确定自己的损失,如:钱财、物品等,可以的话,可以列出损失清单,供报案所用。

3、报警,防止二次受骗

确定了损失之后,我们必须尽快报警,切不可再联系网络诈骗者,防止二次受骗,有的受害者损失心切,未经报案便私下联系网络诈骗者,并且轻信了其提供的退款、退物的谎言,二次受骗,使损失进一步扩大。

4、想尽办法,及时止损

不听不信不转帐。

网络兼职刷单诈骗。嫌疑人利用“赚快钱”心理,打着“网络兼职”旗号,以小利骗取信任,然后逐步增加刷单量及金额,骗取受害人资金。

冒充各类银行、ETC、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发送含有木马链接的短信。骗子以各类政府机构或各类银行的名义发送含有木马链接的短信,以各种理由诱使受害人点击短信内的.木马链接,进入骗子事前开设的网址与真实网站极为相似的“虚假网上银行”、“网络交易平台”、“政府机构网站”等蒙骗受害人并盗取银行账号、密码进行诈骗。

网络游戏诈骗。骗子先是在游戏聊天频道、交易平台、贴吧、论坛等发布消息。等到受害人联系后,买家假装讨价还价或卖家以极低价诱惑,都是为了获取信任,将受害人引到虚假交易平台上伪造支付页面,让受害人以为有第三方监管,交易真实可信。然后骗子通过各种手段,引诱受害人交激活费、认证费、解冻金、会员费,反正,就是各种为了提现交费。最后,钱财到手,拉黑闪人。

在此,新城幼儿园提醒广大家长朋友做好以下几点:

1、不要轻信“高佣金”、“先垫付”等网络兼职刷单类工作。

2、网络购物请选择正规购物平台,仔细核对网站的域名及对方详细信息,不要轻易点击对方发来的链接。

THE END
1.线上相亲被骗婚恋平台是否担责?——中国青年网事实上,由线上婚恋平台相亲被骗引发的诸如责任承担、权益救济、规制途径等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当下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社会性问题。 线上相亲诈骗频发 “60秒完成注册,就能幸福一辈子”,北京市民马女士注册了一个主打同城交友的线上婚恋平台,很快便收到一男子“打招呼”的信息。在连续沟通多天后,该男子突然提出,“我是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youyue.youth.cn/yw/202411/t20241112_15643042.htm
2.婚恋平台曾被曝侵犯会员隐私卷入“杀猪盘”诈骗每经网线上相亲信息或有假? 网友透露曾遭遇“诈骗” 江苏省消保委于2021年9月26日发布了《婚恋交友平台服务状况消费调查报告》,调查发现所涉平台世纪佳缘、百合网(两家已合并为“百合佳缘”)、珍爱网、我主良缘等5家存在包括但不限于退费规则不明确、宣传承诺不兑现、会员信息审核形同虚设等问题,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https://www.nbd.com.cn/articles/2022-07-20/2371216.html
3.发现他人利用相亲诈骗可以报警吗?葛宇翔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执业:5年主办律师 专家导读 发现他人利用相亲诈骗可以报警,但即使报警公安机关也有可能并不会立案处理,故此在报警之前收集相关证明他人确实利用相亲实施了诈骗行为的证据是十分有必要的,且不得因为需要公安机关受理诈骗案件就提交需要的证据。 https://mip.64365.com/zs/1635489.aspx
4.揭秘网络电商,是真经营还是涉嫌诈骗?深度探讨电商诚信问题网络电商属于诈骗吗 1、不属于,需要明确的是,无货源电商是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商家通过在电商平台销售商品,但并不实际持有库存,他们通常与供应商或厂家合作,根据订单进行商品调配,虽然有些人认为这种模式可能涉及欺骗消费者,但并不能一概而论为诈骗行为,是否构成诈骗,需具体分析其商业行为和合规性。 2、电子商务http://m.9213.net/9719dA2f49Aa.html
5."东欧美女"的跨国网恋陷阱背后由犯罪集团操作东欧网恋要闻在互联网发展迅猛的今天,在网上寻找另一半已经成为很多人的选择。如果一位金发碧眼的美女通过网络对你发来爱慕之词,你是否会期待展开一段异国情缘呢? 心动了?先别急着行动!据欧洲网监机构统计,目前在东欧及世界各地共有近两万名年轻美女以约会相亲为名,在互联网上进行专业诈骗活动,这些“美女”诈骗者大部分来自俄罗https://news.hsw.cn/system/2017/0331/709241.shtml
6.快手公布双11节奏抖音团购配送将拓24城丨零售电商周报抖音称,平台近期在日常巡查中发现,有极个别账号通过仿冒勤工俭学学生、名校研究生、外海务工中介主持人等人设,博取关注,不当牟利,甚至实施诈骗。2023年第二季度,平台累计处置虚假人设账号近2.7万个。“平台会对上述不当行为持续治理”,抖音安全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电商报) https://www.ebrun.com/20230917/528962.shtml
7.滋生了陌生人社交这个千亿级别的市场。婚恋网站,相亲软监管一直是悬挂在陌生人社交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出现色情、诈骗等问题,将对平台造成毁灭性打击。 2014年10月,因策划并参与推动95后女孩“用身体去旅行”这样的热门事件,陌生人社交APP“友加”被勒令下架。大半年后回归,早已元气大伤。 同年11月,YY前高管焦一创办的微聚,在广州推出“约跑不约炮”大型活动https://xueqiu.com/2684655177/209056128
8.征信知识宣传提高诚信意识,拒绝各类诈骗针对大学生,通过承诺高额回报、创建假投资平台、利用社交媒体建立信任、制造紧迫感等手段诱骗投资。大学生因缺乏金融知识和经验,容易受骗。 (三)网上交友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网络交友、相亲网站、编造虚假身份或通过博取同情心等方式,与受骗者进行网络交流,在骗取对方信任、确立交往关系后,选择时机提出借钱周转、家庭遭遇变故https://sxx.hezeu.edu.cn/info/1096/5521.htm
9.对婚恋相亲平台的建议和意见简短对婚恋相亲平台的建议和意见保证平台安全,营造信任氛围说到婚恋平台,安全问题一直是大家最为关注的点之一。每年,网络上都会出现一些通过婚恋平台实施诈骗或是侵犯个人隐私的案件,令许多人感到不安。要知道,建立信任感,对于任何婚恋平台来说,都是一项非常关键的任务。 平台应该更加重视用户的隐私保护,建立严格的信息安全措施,确保用户资料不被滥用。http://www.wedating.cn/hunl/47373.html
10.网络诈爱——你以为的爱情,可能都是套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在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如今,各种交友软件、征婚网站层出不穷,网上婚恋已经成为大众择偶方式之一。然而,这些交友征婚平台,也成了不法分子实施违法行为的“沃土”,他们盯上急于找对象的男女,骗财骗色。 记者暗访发现,网上恋爱相亲有“恋爱秘籍”,只要购买课程,所谓的导师就会教授你https://www.qzwb.com/gb/content/2018-06/12/content_5829431.htm
11.互联网相亲小程序,如何解决恋爱和婚姻的问题?研究发现,外貌和身材通常是大多数人选择配偶的第一标准,其次是年龄、工作、户籍、住房和家庭脾气、性格和其他因素。一直以来,任何关于相亲的话题都会引起争议数据显示,2021上半年,中国交友平台累计活跃用户3655.7万,比2020年同期增加607.8万,同比增长19.9%。随着移动互联网向生活的渗透,客户的社交网络逐渐向移动终端https://www.unisoft.cn/service/xcx/0f36f20212f8fdb3.html
12.我网恋对象,期间我花了四万,后来发现她脚踏两条船,现在把钱逼着还双方可先尝试友好协商解决;若协商无果,可寻求第三方进行调解;若怀疑涉及诈骗,可报警并准备相关证据提起诉讼。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官方 2024.07.14 19:20:18 解答 咨询我 关于网恋对象花费四万后发现问题是否构成诈骗的问题,需具体案情具体分析。若存在女方通过虚假陈述等手段骗取钱财的情况,可能构成诈骗,建议报警并https://wap.findlaw.cn/wenda/q_44313437.html
13.社区防骗知识传播宣传句子汇总四十六条银行防诈骗宣传标语拒绝陌生来电,避免上当受骗。电信网络诈骗不断侵害群众的财产安全,我们需要增强广大群众抵制电信网络诈骗https://bbs.openke.cn/thread-476751-1-1.html
14.女子#网络相亲被骗80万婚介该担责吗#?法院:赔偿5%,自身担主责该司辩称,已在相亲软件网页上进行了反诈提示,且手机注册时输入了验证码就视为完成了实名认证。但经公安机关查实,骗子的手机号是虚拟号,没有真实的用户注册信息。法院审理认为,胡女士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接受了平台反诈宣传后仍放松警惕,遭遇诈骗,自己应承担主要责任,最终判决该司赔偿胡女士损失的5%,即4万https://weibo.com/2431078520/P2xUd3e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