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发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侦查处置与对策新闻动态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以及互联网的深度普及,传统的刑事犯罪发生一定程度改变,作为新型犯罪之一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案率逐年上升,其中高发类电信网络诈骗更是凭借着发案多且增长速度快、犯罪涉及地域广、人民群众财产损失严重等特点,为公安机关侦查办理带来巨大挑战。

对于电信网络诈骗,我国《刑法》中对此没有设立独立罪名,缺乏明确统一的定义,虽然大多数学者对其定义各有不同,但基本构成要素也都相差无几。电信网络诈骗与传统诈骗之间存在关联,其主要区别就是诈骗方法不同。因此可以总结为:电信网络诈骗是犯罪分子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方式,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诈骗不特定对象公私财物的行为。而高发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是经国家反诈中心统计并于2022年5月11日公布的发案率较高的五种类型的电信诈骗案件。

这五种类型占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量近百分之八十左右。其中刷单返利类诈骗案件发案率最高,占发案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而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案件的损失金额最高,占全部涉案金额的三分之一左右。

1.1.1刷单返利类诈骗

1.1.2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

域注水站运行负荷不同,其中,纯油区负荷率69.2%,相对适中;东、西部过渡带区域平均负荷率48.9%,尤其东部过渡带区域内2座注水站平均运行负荷率约为45.8%,负荷率偏低。为提高系统运行负荷[1],结合杏北油田深度水注水站布局分布以及注水管网连通性,提出停运东部过渡带杏A注水站及为其供水的杏A深度污水站的思路[2]。

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中,犯罪分子以获取虚假特殊身份骗取受害者信任后,引导受害人参与虚假投资网站或App中的投资理财。被害人有参与投资理财的真实意思,但是因为犯罪分子所提供的投资平台并非正规的投资理财平台,而是一些非法投资网站、非法钓鱼网站等,受害人对此并不知情,对于投资实质的有错误的认识而处分财物,最后遭受财产损失。

1.1.3虚假网络贷款类诈骗

1.1.4冒充客服类诈骗

1.1.5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中,犯罪分子声称受害者涉嫌违法犯罪,欺骗受害人将自己的钱财转入其指定的安全账户进行检查或是监管。犯罪分子利用各种技术伪造文书获取信息,使得受害人对于犯罪分子的身份以及所编造的内容产生错误认识,从而错误处分财产。

1.2.1诈骗分工职业化

随着电信网络诈骗的不断发展,围绕此类犯罪衍生出一系列专业的黑灰色产业链条,基本形成了互相支持与依存的上下游合作关系。黑灰色产业链条之间紧密联系,为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有力支撑,使得其不再是曾经单一的组织机构,现在的电信网络诈骗通常呈现企业化发展,组织结构严密,内部分工明确,由上至下,实施犯罪的每个环节都精准控制,不同环节安排不同的“专业人群”进行操控。为其提供帮助的团伙也会不断更换,以确保其诈骗活动安全稳定进行。

1.2.2诈骗对象精准化

犯罪分子在作案时选择目标进行精准诈骗,往往根据不同特征的诈骗对象采取不同种类诈骗方法。在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后,犯罪分子前期进行信息汇总与分析,挑选出合适的诈骗对象,根据其所掌握的精准信息,为受害人量身定制诈骗方案,使得诈骗对象容易对犯罪分子产生信任,进而遭受诈骗。

1.2.3作案地点地域化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由于依赖网络空间进行活动,具有鲜明的跨地域性。2008年前后,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出现诈骗窝点逐渐向境外转移的特点,诈骗分子不仅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便捷的支付渠道,而且将诈骗团伙分成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安排到不同的地域,导致整体很难根除,真正的上游组织往往都潜伏在国外,也给公安机关调查取证及后续抓捕工作等带来困难。

1.2.4诈骗手段专业化

电信网络诈骗仅仅依靠事后对于犯罪的惩处是远远不够的,刑法规制的事后回应过于被动和僵化,难以实现有效遏制犯罪。在打击中无法把握主动性,会难以遏制此类犯罪上升的势头,真正的核心应从事后的反应转移到前端的防范上来。但我国当前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的综合性防范,整体层面的深度不够,“防范为先”的理念未能落实到深处。针对黑色产业,主体责任未设定清楚,而且金融机构部门、电信业务服务部门、互联网服务行业的反诈技术设施不够完备,内部的风险防控机制不够健全,未能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其次,公安机关开展的反诈宣传,未能建立覆盖范围广泛的反诈宣传教育体系。第三,在日常治理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对涉个人信息的黑灰产业链打击力度不够,个人信息的泄露问题突出,因此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未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完善队伍建设的第一步就是要更新侦查机关技术设备,加大对技术设备的资金投入,完善系统平台建设,侦查人员要与犯罪分子作斗争,首先自己的装备得过硬,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一方面来说就是技术和设备的博弈。

打击高发类电信网络诈骗需要持续优化防范机制,借助大数据技术,结合犯罪规律进行数学建模,通过有关算法,分析判断出犯罪高发地和高发期,对于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群进行分析,对潜在的受害人和潜在犯罪易发地进行及时把控和及时预警,有效减少犯罪的发生。

最后,公安机关在开展反诈宣传教育时,要有针对性有层次的开展,对全社会覆盖的同时,要对不同地点、人群进行不同程度的宣传教育,以其达到精准反诈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建光.浅谈当前形势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治理[J].信息网络安全,2021(S1):30-33.

[2]庄华,马忠红.东南亚地区中国公民跨境网络犯罪及治理研究[J].南洋问题研究,2021(04):41-54.

[3]王晓伟.如何提高电信网络诈骗侦破打击能力[J].人民论坛,2019(35):108-109.

[4]郝家英.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跨境追赃与国际刑事司法合作[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21(02):1-9.

[5]单勇.数字社会走向前端防范的犯罪治理转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为中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1(03):58-66.

[6]刘道前.打击跨境电信诈骗国际警务合作的问题与对策[J].犯罪研究,2019(06):50-57.

[7]王晓伟.海峡两岸合作打击跨境电信诈骗犯罪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02):71-78.

[8]孙梓翔,于龙“.杀猪盘”式婚恋交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研究[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22,37(02):86-92.

[9]公安部部署开展“云剑-2020”打击贷款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群战役[J].信息网络安全,2020,20(05):95.

[10]娄永涛,唐祥.大数据时代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防控反思[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34(03):121-128.

原文刊载于《互联网天地》2022年8期,作者单位: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研究生院

THE END
1.以网络婚恋交友为诱饵实施的虚假投资诈骗相关裁判规则【案例要旨】犯罪分子为实现诈骗目的,招募人员在婚恋网站或使用即时通讯工具搭识被害人,通过将自己包装为成功男士或美貌女性,使用专门话术,骗取被害人感情信任、建立虚假恋爱关系,诱导、怂恿其到虚假交易平台大量投资,从而骗取钱财。“杀猪盘”式诈骗以感情为诱饵,迷惑性强,持续时间长,严重侵害被害人的财产安全,欺骗被害人http://m.tongrunlawfirm.com/nd.jsp?mid=304&id=1800&groupId=0
2.网络婚恋诈骗怎么判刑网络婚恋诈骗的判刑主要依据诈骗金额等因素。一般来说,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五十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https://www.66law.cn/question/answer/73050632.html
3.天桥岭森林公安破获系列诈骗案,揭开婚恋“杀猪盘”背后的层层骗局吉林省公安厅森林公安局天桥岭森林公安分局在开展破案攻坚会战中,始终对电信诈骗违法犯罪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历时一个月,辗转黑龙江省、上海市、重庆市,成功破获系列诈骗案,冻结帐户3个,累计冻结被骗资金7.9万元、追缴被骗款2万元,扣押涉案手机3部、电脑2台,抓获网逃2名、采取刑事强制措施4人,破获关联案件3起。 http://www.dajilin.com/mobile/content/2023-11/12/content_238812.html
4.电信诈骗的发展与成因(通用7篇)由于电信诈骗犯罪多为跨地域作案,犯罪手段不断翻新,涉及人员多,因此这类犯罪的侦查工作周期长,线索经营和取证工作都十分困难,任何一个公安机关碰到这类案件都感到棘手,往往是投入了大量的警力,工作了数个月的时间,效果却仍无法预见,影响了侦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致使打击效果不佳,犯罪活动则更加猖狂。https://www.360wenmi.com/f/filec6lv64p1.html
5.法院:9成以上婚恋诈骗通过网络产生超8成系男骗女海淀法院发布婚恋交友型诈骗案调研分析 96.8%婚恋诈骗“缘”于网络 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海淀法院获悉,该院就4年间审理的32起婚恋交友型诈骗案件进行统计,发现96.8%以上的婚恋诈骗是通过网络产生,其中87.5%是男性对女性实施婚恋诈骗。 海淀法院对2015年至2019年间审理的32起婚恋交友型诈骗案件进行统计,除一起罪犯系通https://m.jnnews.tv/p/711913.html
6.婚恋交友求职网站成赌博拉人渠道持续打击屡禁难止龙岗警方介绍,这种新兴骗局在东南亚骗子圈中称为“杀猪盘”。骗子们在国内婚恋网站以谈恋爱为名接近大龄男女,平日里的嘘寒问暖、谈情说爱就是骗子们口中的“养猪”,时机成熟,骗子们便会以网络赌博为借口,“杀猪”骗钱。 公安部表示,今年以来,各地连续发生多起“杀猪盘”网络投资诈骗案。此类案件主要特点为不法分子https://www.chinanews.com/sh/2019/10-15/8978926.shtml
7.公安部会同发改委工信部人民银行通报《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惩戒办法》规定因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人,适用金融惩戒、电信网络惩戒、信用惩戒措施,惩戒期限为3年;经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认定具有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物联网卡、固定电话、电信线路、短信端口、银行账号、支付账户、数字人民币钱包、互联网账号等行为的单位、个人或相关组织者,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41889192618557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