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当身边的单身女孩子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漂亮时,相信所有人都会想不明白——男人的脑子被猪拱了吗?单女们聚在一起互相分析,最后发现姐妹们面临的问题都一样:那在一个缺少单身男人的环境里工作,否则的话,早被抢走啦!这么说,职业选择已经成了女性是否能顺利走向幸福家庭生活的重要因素吗?
Padame
为了制作这个专题,我们在不同行业进行了大量单身女性的采访,其中一位是曾经在COSMO工作3年并于半年前跳槽到某纯IT公司的84年女孩CC。去年30岁大限逼近,空窗了N年的她被父母勒令必须一年内解决个人问题。“都觉得时尚媒体圈光鲜亮丽,接触的人非富即帅,但绝对是剩女的重灾区。”CC的话因为共鸣太大深深地刺痛了我们每一颗耍单的心,每次听到有人说“你们怎么可能找不到男友”,那理直气壮的神态语气就像问一个瓜农——“你怎么可能没吃过无籽西瓜?”
然而,这位瓜农很可能就是因为自家的田地不产无籽西瓜而没吃过,而我们“高大上”的时尚媒体圈,一项以盛产高B格矫情男和性向无定论男著称,莫愁前路无知己,前路到处是基友。而我们因工作机会接触到的那些高富帅们,正如我们平常拍片也总能接触到的那些顶级大牌——可远观,难亵玩焉。
少小离家老大回,我连对象都没有:被卡住的80后
在IT公司每日浸淫直男春色的CC如今还是没有男友,但却总觉得男友已经唾手可得转角就能遇到爱:“你知道我现在唯一后悔的就是应该早点来到这儿,IT就是个少年得志的行业,你猜我昨天去谈合作遇到的一个知名网站的部门经理多大?91年的!”CC说她每天都能遇到看起来特“靠谱”的男孩,但就是年龄普遍比她偏小5~8岁,“都是小底笛,完全不好意思下手啊。”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从公关公司转行到律师事务所的Silence身上,虽然她本身的业务领域没有发生太多改变,但职场环境却可谓天翻地覆的差别。“以前接触的就是客户和媒体,都是姑爷爷姑奶奶,谁敢跟爷爷奶奶谈恋爱啊。现在的公司都是西服革履前途无量的律师,但问题是,资深的那些忙到根本照不到面,很多事务律师都是新招来的小孩,还有不少是在校实习生。”
这种“恨不相逢妙龄时”的尴尬会最集中地体现在80~85年出生的这批单女身上。在她们毕业时,“剩女”还没有成为众矢之的“社会公害”,她们是最渴望女性独立、强调精神物质、生活方式自主经营的一代人,也正因为如此,“谈恋爱”并非她们的生活主旨。她们可能谈过很多短暂的恋爱,也可能谈过一场旷日持久毁于一旦的恋爱,但最终的结果都是,在30~35岁这个阶段,当她们三观建立,事业独立,开始需要进而迫切需要进入稳定恋情或婚姻之时,却发现自己的选择已经越来越少。
“我的青春都给了老板!”在某会计事务所公司工作了10年的杰西埋怨道,“刚进入公司的头两年,夜里10点前回家会被视为工作不努力,动不动就会被派到偏远山区个把月。办公室恋情?每天相对16个小时看着桌对面那张残脸我都想吐。”在稀稀拉拉地谈了几场无疾而终的恋爱后,已经晋升为部门中层专门负责政府事务的杰西更没闲情逸致谈恋爱了,“现在只要有人介绍相亲我就一定会去,因为我现在社交圈里接触到的男人大部分都是有妻有孩甚至有小三的老头子了。”
离男人越远,离女汉子越近:职业造就的性别错乱症
转战IT公司的CC和投奔律所的Silence都异口同声地承认,在男人堆里工作的最大好处就是“终于觉得自己像个正常的女人了。”
有天CC回到COSMO办公室,给我们讲了一个特别激动人心的故事。她说刚到IT公司报到时,有一天她走到饮水机前接水却发现水桶空了,于是她熟练地挽起袖子扎起马步抱起地上满满一桶纯净水……这时斜刺里冲出一名猛男二话不说就从她手里抢过水桶三下五除二安装完毕然后潇洒地消失在办公室的某个凌乱的角落。
这个故事的Point你们能听懂吗?在我们这个几乎全部都是女人的办公室里,跑腿、搬抬、换水、修打印机、安装电脑这些工作往往都是我们这些铁骨铮铮的女汉子的举手之劳。像媒体、公关这种需要建立面子工程的职业更是如此,我们有时候不得不顶着浓妆、踩着高跟鞋、穿着看起来挺美但并不舒服的衣服,手里挽着大包小包,像个脱了缰的蛇精病似地狂奔在工作现场——谁说认真工作的女人最美丽?那一刻的鬼样子估计连自己亲爹都不想认。
因为把职场角色带到生活中来进而影响到感情关系的例子不胜枚举,写过不少情感专栏的杂志编辑小刀就曾被男人认真调侃:你的尖酸刻薄让你成为一支好笔,却让男人怎么都爱不起来。
做什么的女人不敢娶:男人也有职业黑名单?
正如我们在相亲的时候喜欢打听男人的职业,男人的内心其实也有一份“娶妻黑名单”,只不过这份名单往往无关于收入、地位、前景等这些女性对男性职业最在意的元素。百合网针对高级会员罗列出社会上主流的十几个行业,抽样调查的2.4万份男性问卷显示,在最不受他们欢迎的女性职业中,演艺界、空姐、导游位列三甲。而世纪佳缘网站制作的“最受男性青睐的女性职业”排行榜的前三位则是:教师、医护人员、会计/审计人员,其中有超过半数的男士选择了前两样职业。
南航值飞欧洲段的Lina也很郁闷。Lina的表姐比她大20岁,她的职业黄金期正赶上王朔们对空中小姐百般谄媚的年代,表姐经人介绍嫁给商务部的一名时任处级干部,现在表姐自己已经是海航天津分公司的中层干部。几年前姚晨与凌潇肃还是两口子时,技术男、国企男能够找个空姐同居都是往脸上贴金的事情,但就在今年3月,父母拿着27岁的Lina照片去中山公园相亲时,却避而不答女儿的具体工作,只说是做行政的。
致“剩”行业的三宗罪:男人太少、工作太忙、交际面窄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我们的调查出现了一个鬼打墙的场面:媒体、创意、公关行业抱怨直男太少,IT公司、律所普遍存在单身男幼齿低龄现象,投行、外企一天到晚到处飞忙到吃顿闲饭都是奢侈,国企、机关基本是已婚男和凤凰男的天下。这样看来,如果你并非足够年轻的单身女,恐怕已经是路路不通、处处碰壁。但即使你现在还足够年轻,估计已然开始默默担心“一入侯门深似海,自此男人无觅踪”。
那么,单身到底是不是因为我们选错了行?或者换句话说,有些行业会不会耽误我们谈情说爱?
既然“社交面太窄”和“缺乏和异性相处的技巧”是任何行业单身男女的两大课题,那么似乎我们“怨天怨地怨老板”就显得并不那么公平了。因为毕竟不论哪个行业,除去剩下的那部分,还有爱情甜蜜、感情稳定、婚姻美满的另一部分。不信你环顾四周看看身边的那些非单身的同事,她们还不是“靠山靠水靠自己”。
男人都在什么地方?别把身边的男人不当男人
“男人在哪里?”“剩女”们总在问。“我到处都看到男人,而她们怎么都看不到男人。我在机场候机的时候,不看报纸,我看身边的人,看到好看的男人就多看他几眼,也有就因此搭上话的,换个名片。我工作的商务楼里很多公司,我常在电梯里看到不错的男人,我跟剩女同事报告了这个发现,建议她们以联谊的名义去认识他们,从交朋友开始。她们觉得这个主意很棒,可是没有一个人主动去做,都等着别人先去做。还有,原来跟别人约好要去参加一个社交活动的,仅仅因为下雨了、有点累了就懒得去了。永远有借口原谅自己不行动,最好用的借口当然是“工作忙”。但是根据我的观察,‘剩女’加班多正是因为没男朋友、下班后没事做、没地方可去,而越加班当然也就越没男朋友,恶性循环。”
别拿工作说事儿了,做你该做的
1、想吃樱桃,自己种树——你也可以利用工作之便
2、增加接触面,增加可能性——把自己扔到男人堆里找概率去吧
3、别老跟单女闺蜜混,你们想要组团耍单吗?
4、放开心态见男人——就算你是女神,也不要只给男神留档期
你不会参加公司组织的相亲活动,因为全是熟人太丢人了;你不会参加社会招募的相亲活动,因为你猜男人质量高不到哪儿去;你不会参加朋友组织的相亲活动,因为你觉得那些男人岁数不是太大就是太小;你不会通过网络或者手机APP认识男人,因为听起来就不靠谱;你不会愿意接受家长给安排的相亲,因为那些男的跟你完全不是一路人;你不会……你不会跟全天下的男人都有仇吧?
5、跟男人一起玩——培养几个“爷们儿”的爱好
在这些地方,你准能遇到合适的男人
2、很多大型公司都会有自己的工会,而工会也特别热衷于举办孤单寡女派对。尤其是男性比较集中的IT公司、研发机构、大型国企等等。同样地,让有门路的朋友带你一起参加。
3、参加各种名目的校友会、归国人员俱乐部等。这种打着认校友的旗号行相亲之实的组织特别实用,根据统计,经常参加校友活动的成员超过一半是单身。
“不停地工作调动,让我很难建立稳定的恋爱关系。”
Padme,31岁,广州某酒店公关总监
你随便去问哪个酒店行业的高管都会发现,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他/她们的另一半通常都是如影随形的,因为酒店人员的工作移动性太大了,所以往往要求另一半完全放弃自己的事业。我有过一段持续3年的异地恋。一开始对方迫切希望我去他的家乡,但很快我们都清楚地意识到,他的城市没有我规划的事业,而我的漂泊也很难让他心安。当年离开深圳准备到海南工作时,一位工作结缘的男记者为我送别,他对我说,如果有一天你希望安定下来,那么你要换个让男人心里安定的工作。
这一次,我又作别了工作一年的北京,目的地是广州。而一年多前,离开上一份工作地点海口时,我为自己买了个不大的房子。大家都奇怪生活这么动荡的人为什么会在一个地方置业,我也说不清楚,可能有太多事情不受自己的控制,所以希望能留住一点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吧。
“在我的职位我的年龄,却找不到合适的他。”
WeiWei,37岁,外资建筑事务所中国区首席代表
我和前夫是同行,就是这样一段水到渠成的姻缘。他有天分,我有才华,我们走到哪里都被赞般配。但现实生活直中,琴棋书画是猛药,柴米油盐却是毒药。没人主动打扫的厨房,相互推诿的家务,各种毫无意义的琐碎争执,在生活的魔镜上划出无数道细碎的裂痕。男人无论何种成长背景和教育职业,多少都有些大男子主义。那些年,我们都在螺旋向上的奋斗期,他每次出差都是“天经地义,无可指责”的。而我每次出差进门,都要面对累积了一周的家务。
我现在扎根北京,是事务所的中国首席代表。我的工作仍旧被大建筑行业人士、建筑师事务所的高管、经济实力不俗的开发商等挤满。我不自认为强势,但也算有些气场。二十几岁时,我会刻意把遗传的天生银发染黑,但今天,我更喜欢做本来的自己。我画出过几千张令人称赞的设计图,但多年来还只会做那固定的几样菜。当年林奕华写给黎坚惠的话很好地概括了我的心情:因为相夫教子,不是每一个(女)人都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