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曾被在山区支教、甘于奉献的事迹所感动,但是,上海的小谌(化名)从未预料到,自己竟然被一个这样的“支教女孩”所骗。
这个游戏金额从10元、20元、30元……到520元、1314元、3344元不等。一开始,小谌觉得女孩只是看自己是否在乎她,并不会收这些钱。但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红包发到6666元时,女孩突然全部收下所有转账,并迅速将其拉黑。此时,小谌已付出了1.34万余元的代价,终于醒悟。
蚂蚁搬家式:层层推进都是套路
他们先是伪装成年轻漂亮的女孩,与“客户”聊天培养感情,并配发朋友圈日常工作、生活的场景图片;接着,哭诉说被男友无情抛弃,悲痛欲绝,以博得同情;失恋后,回到外公家的茶山,帮忙炒茶、采茶等,还搭配有手部受伤的情节,继续博取“客户”的同情心;最后,再编造出亲生母亲去世,自己与继母争夺茶庄经营权,条件是必须在限期内达到一定营业额,否则继母就要卖掉茶庄。经过艰辛的市场奔波,女孩谎称营业额还差数千元,恳求“客户”购买帮自己达成心愿。
欲擒故纵式:话术撩人实难放弃
认识“空姐”不到两个月,被恋爱冲昏头脑的冯先生刷爆了所有的信用卡,甚至通过网络贷款、信用卡套现等方式,借钱转账近16万元。从始至终他都未识破骗局,直到网络借贷的债权人上门讨债,经其父母逼问后,才前往公安机关报案。
原来,所谓的“空姐”根本不存在,完全是嫌疑人方某伪装出来的,而方某却是一个20岁的小伙。他盗用女性朋友照片,伪装成性感“空姐”,对被害人冯先生热情回应,让其觉得迟早能发展为恋爱关系。冯先生曾多次提出见面却屡遭拒绝,“空姐”只是发来许多生活照和空姐制服自拍照暂解相思之苦。这个“空姐”曾三次答应见面,却又临时“放鸽子”,让冯先生每次都觉得“只差一步就可以见面了”,不愿轻易放弃。近日,犯罪嫌疑人方某被上海市普陀区检察院批捕。
犯罪嫌疑人方某只有20岁,为何却能一个人假扮空姐,多次骗取比自己大近十岁的被害人十余万元?原来,方某案发前从事的工作就是在网络上伪装成美女身份,为游戏、网站等招募客户。因此在工作中积累了一些职业搭讪“话术”,掌握了单身男网民的心态,最后发现如此“生财之道”。
该案办案组成员、普陀区检察院检察三部检察官助理张楚昊向记者表示,该案呈现出网络化和流程化的特点。犯罪嫌疑人把自己包装成单纯善良的“空姐”身份,在网络上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同时利用网络流行的“快节奏恋爱”心态,“广撒网”进行流程化的操作,一旦发现社会经验不足的“潜在目标”,就频繁索取钱款来满足私欲。
情感诈骗如何辨别?网络社交中到底如何防骗?对此,张楚昊表示,应做到这几点:第一,培养防骗意识,警惕经济上的来往,不向陌生人转账;第二,保护个人隐私,不轻易透露自己的财产状况等信息;第三,保持正确的投资、理财心理,规避高风险、不切实际的冲动行为;第四,警惕对方发来的不明二维码、链接、App等,不轻易点击,不轻易扫码,避免财产损失。
(王帅/漫画)
最高人民检察院(100726)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010-65209114(查号台)010-12309(检察服务热线)
为了获得更好的使用,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chrome)、360浏览器、IE11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