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身份隐瞒婚情……“甜蜜陷阱”惯用六大套路

主动加好友的气质美女竟是直播诈骗团伙成员,偶然相识的白马王子到头来却是债台高筑的赌徒,梦幻恋情转眼破碎,最终落得人财两失……婚恋骗局持续高发,海淀法院近日梳理了近三年来审结的婚恋诈骗典型案件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此类骗局的常用套路,帮大家破解“甜蜜圈套”。

美女主动加好友引他步入直播间

在一家咖啡店里,徐某向王杰聊起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我今年22岁,大专毕业没多久,刚入职一家企业从事文职类工作。”徐某说,自己出身于小康家庭、不缺钱,父亲做小生意,母亲是教师。说到感情经历,徐某情绪低落起来,“我在大学有一个初恋男友,结果他酗酒、赌博,还出轨我的闺蜜,我们最近分手了。”说着说着,徐某哭起来,看着对面的女孩梨花带雨,王杰心里也痛苦起来,可他不知道,以上全是徐某的谎言,而她马上要进入正题:

原来,徐某只是这个团伙的“门面”。

警方查明,该团伙分工明确,王某、刘某、熊某三人共同出资成立了一家科技公司,与某直播平台合作,由曹某担任“主管”,徐某作为主播,另招聘多人进行辅助,通过互联网假借交友、谈恋爱的方式,诱使被害人进入直播平台观看主播直播,从而诈取被害人的打赏金。仅自2019年7月2日至8月8日,这伙人诈骗数额就达31万余元。

■骗局拆解

庭审时,法官也摸清了该团伙的主要作案手段。

首先,要筛选“客户”。主要通过婚恋网站、婚恋APP、贴吧、车友会等方式猎取个人信息,“客户”年龄在22岁至28岁之间,年龄太小没有经济基础,年龄太大没有开发希望;职业则选择身边一般没有长期女伴的客户群体。

然后,就是“添加好友”。不法分子向目标群体发送好友申请,一旦通过,便利用固定话术和前期分析得出的个人兴趣等,吸引目标注意,提升亲密度。

随后,派出“门面”引流。徐某以编造的谎言,先引起对方同情,然后“无意中”透露主播身份,再以交友、恋爱等借口,让对方主动收看直播。

最后,就是以各种理由要求“打赏”。将“客户”引入直播间后,主播就以生日、表演、送礼等为由,要求对方刷礼物。

法院审理认为,王某等五人结伙利用互联网诈骗多人钱款,数额巨大,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根据各被告人在本案中所起的作用、认罪态度等量刑情节,对五名被告人分别判处二年六个月至六年六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相应罚金。

“偶遇”的爱情让她被骗上百万

虽然互联网是婚恋诈骗的重灾区,但线下的婚骗手段也在不断翻新升级,甚至有人通过制造在特定场所的“偶遇”,完成了一场诈骗,林女士就不幸落入了圈套。

被害人林女士学历高、收入高、心智成熟,属于人们常说的高级白领,她在一次顺风车拼车过程中,认识了葛某,最终被骗走131.91万元。

林女士和葛某因为顺风车拼车而结缘,葛某注重外表,谈吐不凡,很快和林女士熟起来。聊天中,得知林女士的职业和经济情况后,葛某更加热络。渐渐地,两个人从好友变成了情侣。

葛某告诉林女士,自己是一个小有成就的商人,而葛某从着装到行为,都优雅得体,赢得了林女士的信任和芳心。其实,此时的葛某正为赌债和高利贷焦头烂额,他的不菲行头、阔气的出手都是借债消费。

案发后,林女士后悔莫及。“我也不是没有怀疑过。”林女士说,自己一开始要求葛某还钱,他就许诺两人马上就要结婚了,何必分那么细;后来借的钱越来越多,再让葛某还钱,他就写欠条,甚至说卖房还钱。“我觉得谈钱伤感情,就没有再逼他。”直到金额过大,林女士讨要无门才选择报警。到案后,涉案钱款葛某未退赔。

庭审时,葛某否认自己诈骗,说和林女士之间算是民间借贷关系,是基于恋爱关系产生的日常花销,或者因为爱情林女士对自己的赠予,提出自己无罪。

法院查明,从一开始虚构身份、隐瞒事实,到向林女士借钱后赌博、还高利贷,再到以各种理由推诿拒绝还钱,葛某始终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他人财物,构成诈骗罪。最终,法院判处葛某有期徒刑12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并处罚金12万元。

法官指出,无论是网络交友还是线下“结缘”,不要轻信对方的一面之词,一定要核实该人的真实信息,交友除了观察外在,更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在和对方的真实生活、工作情况,这是自我保护的第一步。

另外,在热恋中,一旦提钱,特别是屡次借钱不还,当事人就要警惕是否是诈骗,必要时可以报警。

支招

识破婚恋诈骗六大套路

据统计,从2018年1月1日至今年第二季度,海淀法院共审结涉及婚恋交友诈骗类刑事案件45件,其中,2018年审结1件,2019年审结14件,2020年审结25件,每一年度均较上一年度有大幅增长。今年前两个季度,此类案件审结5件。

法院统计发现,当前,利用互联网交友诈骗行为凸显,在全部45件案件中,通过婚恋网站、网络游戏等网络平台结识进而交往的案件有16件,占比35.6%。

此外,从被告人和被害人双方性别来看,婚恋交友诈骗刑事案件的主体模式仍然是“男骗女”,共有35件,占比77.8%,女性仍然是此类模式诈骗案件的主体被害人。

在婚恋交友诈骗案中,被害人年龄多为25岁至45岁间。

虽然诈骗手段日益多样,但法院从中分析得出,婚恋骗局的六大常用套路:

①虚构身份,编织光环。婚恋交友诈骗刑事案件中,无业被告人占比最大,他们最爱虚构的职业包括教师、警察、军人、公司高管等,这些职业通常具有收入较高、环境相对稳定、社会认可度较高等特点,通过编造这种身份,极易在婚恋交友市场上受到青睐。

②隐瞒婚情,假冒单身。在45件婚恋交友诈骗案件中,有14件是被告人隐瞒真实婚姻状态与他人交往。

③改名换“性”,瞒天过海。有的被告人为逃避事发后法律追究、增强诈骗行为隐蔽性,在与被害人交往过程中使用虚假的姓名,有的男性被告人则“更换性别”,假冒女性身份与被害人交往。

④广泛撒网,重点突破。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同时与多名被害人联系,然后寻求突破口。

⑤短暂交往,借口索财。在现实案例中,行骗一方通常在交往一个月,甚至十几天后,即以家人生病、公司周转、偿还信用卡、办理请托事项用款等理由,向对方索要钱款。

⑥假意许诺,借机骗财。一些人为了达到骗财的目的,还通常会借助骗色的手段、承诺结婚等,加速索要钱财的进程。

建议

婚恋网站应建立“黑名单”并全网共享

法官认为,对于很多被害人来说,在婚恋交友方面的自我防范意识不强,这是诈骗行为得逞的最根本原因。

THE END
1.婚恋网站上的骗局婚恋网上的骗局骗术摄影婚恋网站上的骗局是指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婚恋网站平台,通过虚假信息、欺诈手段等手段,骗取他人财物、个人信息等,甚至诱骗受害人进行非法交易或从事非法活动。常见的婚恋网站骗术包括假冒身份、虚假照片、欺诈信息、诱导交易等。这些骗术通常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和隐蔽性,需要用户提高警惕,谨慎对待婚恋网站上的信息,保护好自己的https://www.taofang114.com/post/16107.html
2.各大婚恋平台收费情况(婚恋网站收费一览)这些付费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网站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性,同时也给用户带来更多的选择和趣味。用户在使用这些付费服务之前要认真考虑自己的需求和经济实力,避免因为财力不足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压力。相信在付费之后,用户们会从中获得更多的交友机会和幸福。 婚恋平台最新骗局http://www.aichao521.com/hunl/6821.html
3.警惕“交友”骗局男子婚恋网站交友遭遇电信诈骗警惕“交友”骗局 男子婚恋网站交友 遭遇电信诈骗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前不久,在上海打工的男子小郑,在某婚恋网站上,交了一个“女朋友”,两人聊得很投机,也相互发过照片,并约好要见面。但等小郑给对方汇了不少款之后,却再也联系不上这个“女朋友”了。https://news.sina.cn/sh/2018-07-16/detail-ihfkffak6637667.d.html
4.警惕“交友”骗局男子婚恋网站交友遭遇电信诈骗央视网消息:前不久,在上海打工的男子小郑,在某婚恋网站上,交了一个“女朋友”,两人聊得很投机,也相互发过照片,并约好要见面。但等小郑给对方汇了不少款之后,却再也联系不上这个“女朋友”了。央视影音客户端 电视直播应用,聚合海量独家资源! 打开 https://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EEx3h2jqMCHV2YMOAOEq180716
5.婚恋平台乱象丛生"杀猪盘"致人财两空受访专家建议,有婚恋需求的消费者须增强法律意识,提高甄别能力;婚恋网站和交友平台须强化监管,确保客户信息真实、可靠、安全,净化网络交友环境,同时与相关部门加强信息认证,从源头遏制婚恋网站违规失信乱象,为“有情人”架设“鹊桥”。 婚恋骗局屡见不鲜,受骗者中女性居多 http://news.hnr.cn/xwrd/article/1/1336145340235124736
6.交友网站如何识别交友网站骗局征婚交友网站防骗术→MAIGOO知识【交友网站】如何识别交友网站骗局 征婚交友网站防骗术 目前征婚交友网站已成为婚介、交友的重要平台,为众多的单身人士解决了婚恋问题,但有些犯罪分子利用单身人士感情上的缺失,实施感情欺骗,让众多应征人士受到精神上的伤害和财产上的损失,公安机关也接到了许多举报电话,控诉其被骗的经历,现公安机关结合一些案例总结了骗https://m.maigoo.com/goomai/104235.html
7.交友APP诈骗黑幕:有组织手把手传授引诱充值套路合聊平台被骗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已有警方介入类似骗局。 2022年7月,山西警方查处了一个名为“博今传媒”的婚恋交友电信诈骗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冻结涉案资金2000余万元。 充值聊天投诉超3000条 “刚注册账号和女生聊天,结果没聊两句就提示要充钱”、“用假人聊天骗玩家充值”、“全是机器人,一人控制多号操控聊天”… https://blog.csdn.net/xingxincsdn/article/details/12721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