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丹法院通过线上调解的形式,成功调解了一起因闪婚闪离引发的纠纷。
案件当事人夏明(化名)与王琪(化名)二人在短短一个月内便经历了从初识、闪婚到闪离的戏剧性转折。
案情简介
2023年4月,安徽省庐江县的“95后”夏明与广西南丹县“00后”的王琪,在合肥一家婚恋服务公司的牵线搭桥下相识并迅速坠入爱河。
4月23日,这对年轻人在庐江县民政局领证正式结为连理。然而,令人咋舌的是,扯证后六天,王琪便以民族习俗为由,向夏明提出了离婚请求,承诺退还彩礼20万元并额外支付5万元作为夏明的精神及名誉损害补偿。
同年6月14日,二人正式离婚。王琪退回彩礼后,并与夏明约定剩余5万元补偿款将于8月30日前结清,如有违约则承担违约金1万元。
但后来,王琪仅支付了5千元后便再无下文。夏明在多次催讨无果后,决定诉至法院,以维护自身权益。
、
法院审理
该案起诉至南丹法院后,为妥善化解当事双方的矛盾和心结,承办法官深入调查。
通过细致询问双方当事人,终于揭开了这“闪婚闪离”背后的深层原因。
原来,王琪出身于瑶族的一个特定支系,该族群中流传着不与外族通婚的传统习俗。当王琪的婚事被家族知晓后,她的父母坚决反对并要求立即解除这段关系。自幼乖巧听话的王琪,在家族压力与个人情感的挣扎中,最终选择了遵从父母之命,向夏明提出了离婚请求。
▲开展线上调解
鉴于两人均不在本地,且相隔甚远,承办法官决定采用云上法庭的方式与双方进行调解。
王琪
我一个20出头的女生,真的没办法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出来,能不能宽限一些时日……
王琪向法官道出原委,表示并非有意推脱,请求法官帮助延长履行期限。
而夏明虽然同意离婚,但其对王琪对婚姻不负责任的态度以及王琪老家的习俗是既疑惑又愤怒,觉得自己受骗了。对于5万元的赔偿,夏明认为既然王琪与自己做出约定协议,就应当按照协议按时履行。
在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全力与夏明进行沟通交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期望夏明能够顾念往昔情谊,设身处地从王琪的角度去理解她所面临的困境,进而延长补偿款的支付期限。
法官同时告知夏明,倘若王琪再度不依协议履行,其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双方达成协议:
由王琪向夏明偿还离婚补偿款5.5万元,分11期支付,即从2024年9月起至2025年7月止,每月月底分别向夏明支付5000元。
法官寄语
婚姻是神圣的,应建立在双方相知相识相爱的感情基础上,年轻人要树立正确的婚恋观,避免“闪婚”又“闪离”带来的不必要纠纷。
法官提醒:“闪婚”极可能潜藏欺诈、骗取对方财产或其他利益的风险,旨在实现非法占有的目的。此外,还有可能因没有明确的约定产生共同债务,从而在离婚时引发债务纠纷,甚至有可能对继承财产产生影响等。鉴于“闪婚闪离”带来的诸多风险,为保障个人合法权益及婚姻的稳定性,建议大家婚前充分了解对方,尤其是通过婚介认识的伴侣,更应采取婚前调查、财产公证等预防性措施,以有效规避潜在风险。
原标题:《一次性解纷|相亲闪婚6天又闪离,法院云上法庭调解止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