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发展,相亲的形式也在变化,由此催生出一种现象——独特的“相亲经济”
不久前,一则“中国式相亲价目表”让相亲再度成为舆论焦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亲的形式古已有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相亲的形式也与时俱进,无论是亲友、朋友、同事介绍的“被相亲”,还是自己通过相亲交友平台寻找另一半,相亲至今仍是解决单身男女婚恋问题的重要途径,由此也催生出了独特的“相亲经济”。
“中国式相亲”经久不衰
相较于早前的“先成家后立业”,现在的年轻人似乎偏爱“先立业后成家”。有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单身人口约2亿,其中约有2000万青年过着独居生活。有舆论认为,新一轮的“单身潮”正在到来。
全球最大的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联合珍爱网发布的《2017单身职场人调查报告》显示,职场单身男女脱单方式主要有5种:亲朋介绍占31%,比例最高,其次是职场社交占23%、婚恋网站占20%、同学聚会占14%和相亲活动占12%。智联招聘发布的《2017中国职场情感现状调查》显示,从职场白领认识异性的渠道来看,有68.73%的人群愿意接受相亲。
今年31岁的小钟曾经是“相亲大军”的一员。家境、外形条件良好,工作学历俱佳的他坦言,工作以来给自己介绍对象的人流从未断过,前前后后见了几十个,最初他也有些排斥,觉得见面很尴尬,找不到话题,后来慢慢地接受了这种形式,平时工作很忙,相亲则“目的明确,省时省力”。见得多了,小钟也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相亲攻略”,见几面、有针对性地问几个问题,便可以判断是不是适合自己的人。去年,小钟经朋友介绍认识了现在的妻子,俩人认识不足3个月便领证结婚了。“觉得自己三十而立,也不想再挑了,刚好也遇见了合适的人,一切顺理成章。”小钟说。
相亲形式花样繁多
按照相亲活动发起人与被介绍人的关系,相亲可分为被动相亲和主动相亲。亲朋好友、同事同学介绍是典型的被动相亲,被介绍者本身处于被安排的位置,有些是完全的“被介绍”,本人并不知情,甚至态度很反感。有人戏称,被相亲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公园里的“相亲角”独具特色。无论是在北京地坛公园、上海人民公园还是广州天河公园,都有不少父母夹着子女的征婚简历,三三两两聚在树下,相互试探,既像招聘面试,又像交易现场。物质至上,成了相亲角最让人诟病之处,更有人称这是赤裸裸的“爱情买卖”。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相亲也从线下走到了线上,“线上+线下”是大多数婚恋交友平台通行的模式。征婚网站正成为不少都市男女解决婚恋问题的选择。世纪佳缘、百合网、珍爱网等网站的注册会员人数均已破亿。很多创业者建立起互联网相亲平台、相亲公众号等,通过组织收费的线下活动,扩大单身男女的交友圈。一些相亲平台甚至做起了跨国婚恋生意,帮助会员将择偶的范围扩大到全世界。
小叶是一名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白领,迫于家庭压力开始考虑个人问题。有朋友向她推荐了“北清缘”交友平台,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一场周末相亲活动。“参加一场活动需要交100元入场费。当天参加人数大概有七八十人,两男两女坐在一个小茶座里交流8分钟,每个人手里拿着自己的‘相亲档案’,上面写着自己的基本情况和对另一半的要求。”小叶说,表格上的内容非常详细,身高体重、学历、户籍、工作、年收入、购房购车情况等信息一应俱全。
半天下来,小叶见了几十个单身男孩。这些男孩以互联网从业者为主,年龄偏大、不善言谈、经济状况良好是他们共同的特点。她也加了几个人的联系方式,但对这种相亲形式,她的感觉并不好。“光介绍自己的工作内容就说了几十遍,遇到健谈的还能聊几句,有些男孩特别闷,自己还要拼命找话题,场面很尴尬。”小叶说,不知道后续发展会如何,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自己再也不会来了。
相亲理念与时俱进
内有亲友邻里热心张罗,外有同学聚会公司联谊,闲时还能通过社交软件自助交友,有如此多的“脱单”机会,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找不到对象?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传统模式还是新兴模式,“条件”是相亲绕不过去的话题,也是这种模式最为人所诟病的一点。面对“结婚看条件”的社会现实,有些相亲平台顺势而为,将会员范围缩小再缩小,抬高门槛,划定精英圈子,从一开始便确保“门当户对”;也有平台反其道而行,将重点放在调整人们的个人预期上,弱化对经济条件的强调,而是要“聊得来”。
在上海被媒体广泛报道的Sparkle单身俱乐部创始人唐立奇,是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海归精英,基于一次不成功的感情经历,他决定为出身名校的单身男女搭建相识平台,定期组织单身聚会活动。参与者大多来自名校名企,其中不乏海归和企业高管,Sparkle单身俱乐部因此被称为“上海最牛相亲圈”。面对“唯学历论”的质疑,唐立奇表示,越是优秀的人做事的目的性越强,对人对己的要求越高,在择偶上有很多不能妥协的硬性标准,搭建这个平台的目的,就是最大程度上为他们找到“符合标准”的人。
另一个相亲公众号“今日相亲”的创办者曾克也是位“学霸”,毕业于清华大学的他是个资深“月老”。曾克告诉记者,在家乡江西宜春有个风俗就是乐于“做媒”,自己继承了这个传统,在清华求学期间,他就经常给别人介绍对象;毕业后在IBM工作10年,一直担任工会主席,义务为别人介绍对象。2016年,他将这个业余爱好发展成了职业,做起了专业婚恋相亲平台。
集团始终秉持“发展企业、富裕员工、服务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经过快速发展,连续多年列入中国500强企业、中国承包商80强企业30强、黑龙江百强企业前10强。具有建设部核发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和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具有建筑行业(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2个、公路行业设计甲级资质1个,具有各类一级资质65个,是国内业界具有“双特三甲”的少数企业之一。拥有房屋建筑、道路桥梁、建筑安装、水利水电、科技创新、投融资、地产开发7个业务板块。在册职工1.8万人,年拉动社会就业16万人。集团共有权属及所属企业71家,年生产经营能力300亿元,预计“十三五”末,打造成为“500亿”规模的大型现代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