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8黄金眼》一夜捧红素人小张,吸引了网友“吃瓜”的心;明珠电视台的《和事佬》曝光5旬保安试图“吃绝户”,智力障碍女孩的七旬老母与豺狼斗智斗勇,让热心观众一起“可怜天下父母心”。
地方台的民生调解节目,这几年大有突破本省婆婆妈妈群体,借互联网和年轻群体向全国挺进之势。
在如今言必称“圈层文化”“垂直内容”的内容时代,这些地方台调解节目似乎就是不言自明的天然存在。节目中调解的风格和内容因地域不同,呈现强烈的个体差异,构成了本乡本土的乡愁——我和我的家乡,在民生节目的烟火人间里,也在调解节目的鸡零狗碎里。
京津冀:不许占我的地!
河北农民频道的《非常帮助》里,“帮大哥志愿服务队”一年365天全年无休调解各类家庭矛盾;天津电视台公共频道的《二哥说事儿》里,二哥带领人民群众逛大集、买家具;北京台科教频道、青年频道的《第三调解室》《谁在说》,调解了很多拆迁户的矛盾。
“帮大哥”高瑞奎(中)
和河北的“帮大哥”群体类似,天津的“二哥”最初也由不同男主持人担任。北京的《谁在说》《第三调解室》没有如“帮大哥”“二哥”这样个人化的角色,往往由主持人、律师、心理专家构成主持调解群。
有意思的是,不论是寸土寸金的首都北京,还是京津冀三地,调解节目的内容在“寸土必争”上达到了高度统一。河北台的“帮大哥”走街串巷,调解各家围绕宅基地、农田生出的种种纠纷。天津台调解节目面对的问题多与楼道杂物乱占地、邻居扯开嗓子对骂有关。北京台调解节目大多关于拆迁房的产权、公租房的使用权等问题。调解的内容和过程非常接地气,“土味”中透露着一丝温暖和踏实。
江浙沪:紧跟时代
宣克灵、柏万青、万峰和陈蓉被观众称为上海调解界的“四大传说”。
与影响力局限于华北地区的“帮大哥”“二哥”们不同,江浙沪的民生调解节目更能“造星”,早年打造出知名主持人,这几年更下沉到了求助群众,从小吴到小张,节目里很多素人都迅速蹿红。
《新老娘舅》是一档全国首创的调解类谈话节目,即使大部分调解员操着一口沪语,也不妨碍其在互联网迎来走红。作为调解员的柏万青成为一众“老娘舅”中的C位担当。柏万青自1996年起担任街道工作,嗓门大、脾气急,是个标准的上海老阿姨。她的调解风格,可以概括为“简单粗暴,强势输出”——儿子不孝顺父母,别管内情是什么,她先骂个狗血淋头再说。该节目的热播也带动了《钱塘老娘舅》《爱情保卫战》等一批调解节目的诞生。
江浙沪调解节目受人欢迎的原因还在于节目主张“看事实说话”,宣扬正确的价值观。例如,最近在网络上引起讨论的杭州明珠电视台播出的《和事佬》,与其他节目内容类似,群众有事求助,主持人与“和事佬”了解情况后“劝和”。然而,面对居心叵测的保安试图娶智力障碍女孩,对其家产图谋不轨。“和事佬”和主持人立刻站到了女方妈妈的一边,质问保安有何企图,戳破他憨厚外表下的豺狼心。看到这一幕,不少群众大呼痛快,称赞“和事佬”给其他劝和不劝分的节目做出了表率。
此外,在《1818黄金眼》中出现的宠妻狂魔刘先生、以“杭州雪景很美”宽慰轻生者的派出所所长等人行为,也在网络上也引起热议。这些事例及价值观选择多多少少都与如今网络群众的兴趣点一致,破圈传播也在情理之中。
山东与江西:大省的情感问题
再来看看山东、江西两大省的调解节目有何不同?
山东台有一档《拉呱》节目受到好评。“拉呱”,是聊天的意思。《拉呱》以聊天的方式说新闻、说民生、理纠纷、谈家常。主持人小么哥操着一嘴标准山东话,点评各类民生现象,调侃读者来信中的奇闻异事。节目经常出现的内容包括某位农民朋友家的鸡下的蛋,又大又好不一般;农民趣味运动会上,69岁老农民亲自上阵;医院门口出现假和尚,幕后涉及多少黑产等。因为小么哥每天陪山东人民“拉”各种新鲜事,所以其在山东群众心中地位极高。
除了鲁味民生节目,山东台还有《和为贵》《第一家》《打开你的心结》等以情感调解为主打的节目。
江西台的《金牌调解》影响力更叫响全国。从2011年首播至今,收视率一直较为稳定,妥妥的长寿节目。与其他调解节目侧重点不同,《金牌调解》瞄准的是家庭成员间的爱恨纠葛,尤其以夫妻情感矛盾居多。节目大体都是“妈宝男”“孔雀女”、孩子偷钱玩游戏之类的家长里短。尽管节目播出10年内容迭代缓慢,但人民群众依然喜闻乐见。
值得一提的是,江西台情感调解节目做得好,民生新闻也不差。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一度是全国热播栏目之一,虽然每集仅20分钟,直接成本几千元,但独特的主持风格及重新解构素材,以说故事的方式讲新闻,依然俘获大批观众。
除此之外,其他省市及地区也有颇具本地特色的民生调解类节目,如宁波的《来发讲啥西》、东北地区的《说和》、湖北地区的《调解现场》等。
乡音不同的人们,悲喜各异却相通,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台调解节目出圈传播。如果你想Pick自己家乡的调解节目,不妨在后台留言写下它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