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界,开展心理咨询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但大众游离在心理学门外,可能不太理解:
心理咨询以谈话的方式开展,
是怎样起作用的?
心理咨询的具体流程是怎样的?
需要心理咨询时,
又该做哪些准备呢?
#1
心理咨询是什么?
心理咨询是一场内心探险。有位心理医生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把心理咨询的作用总结为:
“帮助精神正常但又存在某种心理困扰的人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人际交往以及疾病和康复等方面的心理不适或障碍,减轻他们内心世界出现的矛盾,增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在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方面有所变化,学会发掘自身的潜能,去更好地适应环境,完善自我、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发展。”
那心理咨询又是如何达到正向反馈的呢?从心理动力学取向的角度,心理咨询起作用主要有三个因素:设置,咨询关系和改变。
1
心理咨询的开展需要一定的设置,
设置是咨询产生效果的前提。
这些设置打造了一个适配的容器,可以容纳心理咨询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和张力,让心理咨询发挥效用。
2
咨询关系
是心理咨询产生效果的基石。
3
咨询不是理智层面的说教过程。一般的心理困扰几乎都是起源于意识的:“我活得很失败”“我害怕与别人交往”……类似的失败体验不断叠加,潜意识被增强,从而让咨询者陷入循环。咨询师要做的就是打破循环,提供不一样的体验。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经验,以及对咨询者的了解,会让咨询师明白咨询者的内心困扰,制造不一样的体验,让咨询者跳出重复体验和自我催眠的漩涡。
所以,与惯有印象不同,心理咨询并不是一场简单的聊天,它更像是一场内心探险,咨询师就像是内心丛林的向导,让咨询者明晰正确的道路,看到真实的世界。
#2
心理咨询的流程设置根据具体情况而改变,但大致上可以分为四个环节:
1.预约登记
2.初步接触
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需要提前了解自己的咨询者,进行初步的分析评估、明确症状、探究病因,形成初步的心理诊断。所以咨询者需要尽可能地配合咨询师的工作,从而让心理咨询顺利开展。
3.心理咨询
与咨询师达成咨询协议后,就正式进入了心理咨询的环节。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如果咨询者觉得咨询效果不理想,不匹配,无法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和期待效果,可以考虑咨询转介。心理咨询的深入需要建立在良好的咨询关系上,当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咨询者可以主动寻求一定的改变。
4.咨询结束
在咨询结束后,咨询者可以进行自我评估和自我审视,来判断心理咨询是否给自己带来了正向反馈。虽然心理咨询的效果评定是模糊且主观的,但咨询者仍可通过咨询师评估、自我心理评估和现实反馈来确认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
#3
需要心理咨询时,又该做哪些准备呢?
信任自己的咨询师
对于心理咨询,大众往往存在误区,比如咨询师会过度窥探咨询者的内心。但事实上,作为咨询者主动选择的倾诉对象,咨询师只会了解与你的痛苦有关的过往,帮助梳理问题,给予理解、关怀、陪伴以及鼓励。所以咨询者一定是出于本意来建立这样一种咨询关系,并且适当放松,学会信任。
明确自己的定位
与传统的“看病吃药”不同,在心理咨询中,咨询者才是占据主导、需要积极表现的角色,咨询师往往只担任配角的位置。如果要让心理咨询产生正向反馈,咨询者需要扭转存在的错误认知,试着主动去展露自我。咨询师没有真正的读心术,消极和回避的态度并不能让咨询师读懂你,为你提供心理良方。
建立现实而合理的期望
心理咨询需要一个过程,它是一次勇敢坦率而循序渐进的内心探险,一次两次的心理咨询不可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希望心理咨询真切地改变自己的现实状况,就需要尽可能遵循咨询计划。
静下心来,
与内心的自我独处一会儿。
附: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预约方式
注:
其中,『面谈咨询』的服务对象是华南师范大学全日制在读学生(免费),现暂不接待外来社会人士。
【心铃有约】:
020-85213819或020-8516115
【心晴热线】:
18011959205
作为一门探究内心的学科,近年来心理学逐渐摆脱大众误区,为大众提供一种治愈途径。也希望我们能多点了解心理咨询,明白并不只是有病的人才去看心理医生,才去做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