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郭虹妘钛媒体收录于话题#新职业研究所7个
钛媒体作者丨郭虹妘
钛媒体注:新经济行业的崛起,科技的演变共同带来了多元化的职业选择。钛媒体出品的「新职业研究所」栏目,着眼新职业浪潮下的新商业趋势及年轻人生存状态。
当你遇到职场烦恼、亲密关系、亲子关系等问题,无法向父母、朋友、另一半倾诉的时候,你会如何处理呢?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个人压力的增加,使得公众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增加。据《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数据显示,目前,73.6%的城镇居民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城镇居民为16.1%,心理完全健康的城镇居民为10.3%,社会心理问题的凸显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心理服务市场的发展。
倾听是个专业活儿,要听得懂对方说什么
严格来讲,倾听师并非是人社部定义的新职业,可在现实生活中却又真实存在的工作,而且倾听是个专业的活儿,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从事倾听师。
倾听环境有一定要求。在与倾诉者通话是要保证通话的空间安静,且只有自己一个人,这是对倾诉者信息进行保密的职业要求。
此外,倾诉过程中,倾听师不是以自己主观感受、认知的给予对方建议和意见。
倾听是一种艺术,倾听师通过倾听、共情穿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倾听的时段内,倾听师是悬置记忆、欲望和评价的,为另一个人而存在的。
倾听的核心是在运用和发展人的同理性,是需要理论学习和技术训练才能达到真正的倾听,听到对方在说什么?情感是什么?认知是什么?究竟想表达什么?所以,倾听不是在自己的心理框架下给建议。
倾听一般有三个过程:接收信息、加工信息和传递信息。
所以,整个过程是倾诉师利用自己以及所学的理论、技能全然的投入到倾听过程中,与倾诉者在一起耐心的听、积极的听,并把听到的,感觉到准确的反馈给来访者。
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理论技能的训练而从事倾听工作,当长期面对不同的情绪倾注而来时,对于自己、对于倾诉者而言都可能是一种伤害。
“心理咨询是正餐,倾听则是快餐”
当这些问题对于日常社交生活没有影响的时候,选择短平快的情绪倾诉作为出口何尝不是一项最优的选择。
来倾诉的大多为女性,从高中到中年人皆有,高中生多为学业、与父母的关系、恋爱、个人成长困扰;中年人则是婚姻关系、亲子关系、职业发展等问题困扰。以前很多人会羞于向外界倾诉自己生活不好的面向,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认知水平的提高,人们反而会主动寻求解决和改善,与一位陌生、专业倾听师对话,不仅排解了内心的困扰、还可以对自己不好的生活进行保密,也是不少人会选择的一个原因。
一个健康的人是同时拥有负性情绪、正性情绪是正常的,只是因为社会生活的要求,我们要在一定程度上克制、压抑负性情绪,才让我们认为它是不好的情绪、垃圾情绪,在专业的倾听师眼里情绪是没有好坏、对错之分,情绪反而是一个“资源”。
全然的接纳倾诉者的一切情绪,才可以找到通向倾诉者的内心的线索,用这个线索逐渐探寻倾诉者内心的地图。
最后,无论是否从事倾听师的工作,当一个人具备了倾听师的能力,是可以帮助一个人学会倾听自己,学会倾听他人,有利于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的改善,这才是倾听最无形的价值。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郭虹妘)
原标题:《我是倾听师,倾听是个专业活儿,要为另一个人而存在|新职业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