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仙岳医院心理危机干预热线提供全天免费咨询,已挽救数千名高危来电者。
文/本报记者楚燕
通讯员陈鹭
图/厦门市仙岳医院提供
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全球每年有超过70万人死于自杀。记者从厦门市仙岳医院心理危机干预热线0592-5395159了解到,今年1月-7月,该热线共受理1.5万个来电,其中七成左右来电者有自杀想法。仅7月份,该热线就接到约50个高危来电,近一半来电者为青少年。
高危来电增多
青少年占比增长
近年来,热线来电持续增多。今年1月-7月,该热线共受理1.5万个来电,其中七成来电者有自杀想法。求助者来自全国各地,有时候还会遇到说英语的海外咨询者。
小小手机引爆少女轻生冲动
从这些自杀高危来电中不难看出,青少年苦恼的问题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学习,家庭,人际关系。
有时候,引发高危行为的不一定是多大的事情,引爆情绪的可能只是一个看似很小的细节。小玲(化名)是一名初中生,为了给她庆祝生日,父母答应送她一个手机。可是,生日当天,小玲并没有收到期盼已久的礼物,父母给出的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觉得小小年纪就送几千块钱的手机太过溺爱;二是怕她沉迷手机影响学习。小玲失望极了,和父母大吵一架,扯出一堆陈年旧事,她愤怒之下夺门而出,冲上顶楼,很想自杀。
“三步法”专业干预成功化解危机
中年危机碰上青春期导致矛盾升级
针对高危来电青少年占比渐高这一现象,陈冰冰建议家长多了解一些青少年心理特点。“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快速发育,不太成熟的脑袋和相对成熟的身体,容易出现各种矛盾冲突,很需要家人的理解和帮助。父母和孩子交谈时,要尽量避免很着急地讲道理,可以多倾听,先了解孩子的问题在哪里。”
有的家长抱怨孩子太叛逆,或是太内向,心里想什么不愿意和家长说。“内向的人不一定不会表达,只是缺乏足够的安全感让他们表达。”陈冰冰说,许多来电咨询的青少年表示,内心的苦闷、委屈无法向父母倾吐。有的孩子说,“一开始也想和父母说。可是,在学校里被老师误会了,觉得很冤枉,回到家一开口,父母就先责怪我,不仅帮不到我,反而让我更难受。几次下来,我就不想和他们提了。”
【链接】
预防自杀
我们可以
做些什么?
每当自杀悲剧发生后,总会有许多人感慨,“怎么会这样?为什么一点征兆都没有?”实际上,绝大部分自杀发生前,都有言语或非言语性的暗示。陈冰冰提醒,自杀是可以预防的,每个人都可以采取行动,减少这一悲剧发生。
当你不确定一个人是否有自杀倾向时,可以直接询问,“我很担心你,你的心情怎么样?”“我能帮你做点什么?”通过主动询问,可以展示对他的关心,并且在适当的时机表达你愿意成为他的倾诉对象。给对方一个机会重新考虑,有可能阻止自杀行为的发生。
当他们主动倾诉时,我们要当好倾听者的角色,不要去否定他,不要对他们说一些简单粗暴的论调,也不用急于给出建议,只需要在一旁陪伴倾听,可以看着他们的眼睛认真倾听,用真诚的方式告诉他们,“你并不是孤身一人,有我陪伴着你”“当你想放弃时,哪怕再撑一天、一小时,也要再坚持一下”。
假如自己的亲人朋友有自杀倾向时,应立即和专业的精神卫生机构联系,可以拨打心理危机干预热线,陪他去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降低自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