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侣间、夫妻间感情破裂,急于挽回的一方往往会“病急乱投医”,凭一己之力依然无法挽回的,专业人士提供的“情感咨询”服务成了他们在走投无路时的一线希望。可是,这类的情感咨询真的安全有效吗?
近期,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就审理了这样两起由情感咨询引发的服务合同纠纷案件。
无奈之下,小林只好寻求专业情感顾问的帮助,希望能从更专业的角度发现双方问题的症结所在,借此打开前女友已经关闭的心门。
可没过多久,小林居然在某问答平台上发现自己的个人感情经历被作为情感咨询案例公布于其上。虽然案例原文中没有使用小林的真实姓名,但文中所描述的情况正是他向情感咨询公司提供的个人真实咨询情况。
本以为有专业机构加持,事情会开始往好的方向发展,可让大陈没想到的是,付款后,该机构提供的服务仅是向第三者发送了一条短信,而这条短信不仅没有帮到大陈,反而激怒了大陈的前妻,让大陈与她的关系更是雪上加霜。
首付款付好后,该机构负责人再次与大陈进行了协商,并签订了一份委托复婚服务协议,协议签好,大陈再次向该机构支付了5万元。但该机构却依然迟迟未有实质性服务动作,于是考虑再三,大陈决心自己与前妻耐心沟通一下。经过几次悉心交流,前妻与大陈的关系渐渐得到了缓和。
大陈觉得,夫妻感情本就是夫妻二人的个人问题,无需他人帮助,于是联系该咨询机构要求解除合同并退还服务费共计11万元。针对大陈的要求,该机构并未作出明确的回应,大陈最终一纸诉状递上了法庭。
寻求情感咨询前
规避风险很重要
感情受创后,受伤一方在心理上都需要得到倾听或者是更为专业的开导,情感咨询类服务行业就此应运而生,并在近几年大有发展迅猛的势头,与此同时,由这类情感咨询而引发的特殊服务合同纠纷也逐年增多。情感咨询类服务的发展初衷固然是好,但是作为一类新兴服务产业,其中的风险更是值得各方重视。
消费者
注意合同中的格式条款,以防权益受损注
文中所提两个案例,小林作为咨询者,前女友的心尚未挽回,个人隐私反而被当做案例披露出来,而大陈也是在咨询的过程中,未能感受到这类情感咨询类服务对破碎家庭关系的缓解,反而一再让感情降至冰点。
因此作为消费者,在选择这类情感咨询服务时要注意:
01
注意选择有专业资质的咨询机构,也要注意对接咨询师是否具有相应专业资格证书;
02
明确对方的服务内容与服务对价,对整个咨询过程及每个咨询阶段做到心中有数;
03
经营者
明晰合同中的权利义务,保护消费者隐私
同其他服务行业不同,情感咨询所针对的是感情及意识类,抽象感情意识的变动起伏难以具体衡量,亦难以确定其所达到的程度或取得的结果,因此也难以划分服务进行的阶段。上述两个案例中,小林和大陈都支付了不菲的服务费用,而他们对应的情感咨询机构也并非是毫无作为,但纠纷难点也正在于此,服务难以对价,取得效果难以评估。
因此作为经营者要注意:
签订具体明确的协议,明晰双方的权利义务;
服务项目标准明确,且可量化,避免纷争。
管理单位
加强监管,优化市场环境
不过,法官提醒,感情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两人之间的问题,情感咨询机构作为第三方,有时候可能未必有感情双方之间坦诚地沟通交流更为有效,毕竟感情这种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