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两个星期,她体重掉了10斤。“我根本不能失去这个人,只要能让他回来,我愿意尝试任何办法。”
在网络世界里,隐秘的“情感挽回机构”突然闯入范颖雨的生活,被她视作救命稻草。
跟着“情感挽回大师”拯救爱情2个月,花了近2万元,反被前男友拉黑……范颖雨慢慢看清“大师”的真面目。
被围猎的失恋者不在少数。上海警方今年6月抓获了69名“情感挽回大师”。犯罪团伙打着专业情感咨询机构的旗号,利用话术诱骗受害者购买“情感挽回服务”,以此骗取大量钱财。这起案件被警方定性为新型“情感挽回”诈骗案。
“患绝症的突然遇到偏方,你说试不试?”
“挽回前男友”的想法突然出现脑海那一刻,范颖雨迫切地想在网络上找到“良药”。
这让范颖雨看到挽回前任希望。她毫不犹豫在知乎支付了一笔69元的“图文咨询”费用。
曾在情感挽回机构工作过的阿禾说,“生智老师”的角色一般被称作“前端情感咨询师”,任务是引导客户下单付款。
按照“生智老师”要求,范颖雨提供了涵盖个人信息、双方恋爱次数、感情经过等16个问题的答案。
“那老师,我该怎么办?”范颖雨越听越兴奋,感觉自己的世界变得明亮了。
“不急,慢慢来,你报一个包月课程,我们教你,让你一点点去影响他,改变他。”
时隔5个月,范颖雨至今觉得,那时老师就像是一座“灯塔”。当晚,她全款付了5800元的包月课程,占她月工资的一半。
2020年5月,27岁的李向南也在知乎平台上遇到所谓的“灯塔”。交往5年,已经到了谈婚论嫁那一步,女友突然提出分手。
女友离开后,他感觉像患了绝症,尝试了很多办法都治不好,“这时候突然遇到偏方,你说试不试?”
如何“分离小三”?拿到方案后,她彻底清醒了
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李向南花了15000元向一名“情感挽回老师”购买了2个月的咨询服务,这是他整个月的工资。
李向南事后总结“挽回方案”的核心是“展示自己的价值,将前任吸引回来”,咨询师的作用相当于陪聊。与私信认识的网友对照买来的“定制方案”,李向南发现,相似度很高,甚至形象改变的内容都一字不差。
范颖雨所属“客户专属团队”也有三名老师,但交完包月咨询费后,主要发言人变成了“熊老师”。
“熊老师”给她提出的“挽回方案”第一步是断联。他要求范颖雨不主动联系前男友。每日,她还要阅读“熊老师”发来的PDF版情感和心理学类书籍,以及一些“心灵鸡汤”短文,还要交作业,也就是阅后心得体会。
而后,“熊老师”教她如何“套路”前男友:先约对方出来吃饭,达到调动对方情绪的目的,然后爽约不去,此时对方会生气,也有了进一步情感投入。
这次爽约后不久,范颖雨收到前男友提出的见面请求。“老师”让她先答应,再放一次“鸽子”。那次,前男友等了范颖雨一个多小时。
一切看起来都在“熊老师”掌控之中。他还对范颖雨说,“前两次爽约是为了调动他的情绪,你再找一个节日约他出来,这次要好好打扮自己。”
5月20日,一个因谐音似“我爱你”而成为相恋的人用来庆祝的日子里,范颖雨见到了分开一个多月的前男友。她说不清究竟是机缘巧合,还是“熊老师”的指导真的起到了作用。
眼看月咨询服务就到期了,“熊老师”提醒范颖雨该续费了,并建议升级为中级课程,70天,14800元。
“熊老师”解释,在中级课程里,会让她掌握“拿捏男人心理,低位逆转”的能力,以及如何“分离小三”。
紧接着,“熊老师”给范颖雨计算了成功挽回的概率,按男友7年的投入成本和感情基础,概率是70%以上。与前男友约会结束不久的范颖雨很自然地将自己归类到了概率内。
“换成任何一个想挽回的人都不会拒绝这样的概率吧。”范颖雨说,正是这个“70%的概率”让她又一次选择相信“老师”,“其实诱导性已经很大了。”她再次全款付清了中级课程费用,13024块钱,打8折。
直到“分离小三”(与前男友吵架、与前男友现任女友见面以及成为前男友的“备胎”)方案提出,范颖雨这才彻底清醒。
按“老师”要求,她找前男友吵闹一番后,对方改了全部App密码,断了所有联系方式。
范颖雨提出终止服务,并要求退款。“熊老师”陷入沉默。一连追问下,群内从未发言的“李米老师”走到“台前”,她以合同条款“学员不得以任何理由终止服务,一旦终止视为自动放弃”为由拒绝退款,还提出非要终止服务也可以,范颖雨需要再补咨询费2000元。
无奈之下,范颖雨加入了一个“维权群”,但这被“李米老师”发现,对其“利诱”和“威胁”。对方先是同意退款,并暗示她要提供有关维权者资料,被拒后,又称她犯了“挑唆罪”。
范颖雨向“李米老师”说法律里没有“挑唆罪”,对方哑口无言。
“按话术念下去,3人里至少1人会付费”
“对想挽回的失恋者来说,对方能帮你挽回,谁不会报名?”如今,范颖雨虽然识破了对方话术,但她坚信失恋初期很难不动心。
阿禾发现,按话术念下去,3人里至少1人会升级付费。剩下人也不是不愿意交,他们只是希望看到一点效果。
“升级课程,是让他们交更多的钱。”在阿禾看来,群名也只是从“基础群”变成“高级群”,并无区别。
阿禾曾看过公司总部后端情感咨询师的月度业绩表,平均复购率高达200%。也就是说,客户在前端支付费用后,在后端会再付两倍以上的费用。当时,阿禾所在分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后端部门仅有几人,复购率已达到50%。
“在他们的工作流程里,升级完课程,工作任务已经基本结束了。”阿禾说。
在公司一个月的短暂经历中,阿禾发现,工作越久的同事要钱越“狠”,也越对自己提供的服务坚信不疑。
她记得,有个男同事,面对客户时已经麻木了,仅仅为了要钱。如果要到钱,他会象征性地回复几句,但不会提供任何挽回的方法,更没有对客户的陪伴。反之,直接不回复消息。
正如范颖雨此后的发现一样,阿禾说,他们的报价也没有固定标准,而是根据客户的收入来定,让你觉得能交得起这笔钱,但又有一点费劲。实在没钱的,他们还会推荐网贷。
范颖雨所在的维权群里,有一名大二学生,因付不起3800元的咨询费,咨询师建议她从花呗借钱。在要求退款时,她被咨询师“规劝”:没有钱不要做情感咨询,毕竟感情是高级需求,先把低级需求满足了,再来谈恋爱。
今年6月,上海警方抓获69名“情感挽回大师”,初步查实涉及全国各地的案件500余起,涉案金额700余万元。
上海警方调查发现,该犯罪团伙会定期召开“培训会”,搜集总结全国各地公布的诈骗案件,手法是什么、有何特点、与其作案手法有何类似的地方,然后在话术、合同等方面不断改进,升级行骗手段。
“他们不承诺百分百(挽回成功),但是他反着说,我连这点都办不了,我还在不在公司待了。”上海市公安局金山分局刑侦支队反诈队民警何翠峰参与了该案件的侦破。
在何翠峰看来,破案的难点之一是能否找到受害人,不少受害人难以察觉到自己遭遇了诈骗,有些受害人想不到去报警。“给他们(受害人)回访时,有些人碍于情面不想说出来,有的人还否认,不承认付了钱。”
“丢人。”范颖雨垂下头,低声地说。她问过维权的朋友们,无人告诉家人和朋友,大家都觉得很丢面子。“对于失恋者来说,‘情感挽回机构’不光骗钱还骗感情。”
从输入问题那一刻,围猎行动就已启动
殊不知,范颖雨和李向南等人在网络上输入问题的那一刻开始,一场针对失恋者的围猎就已启动。
3年前,心理咨询师林夏开始在知乎上揭露情感挽回行业“骗局”。他曾遇到一位来访者,对方失恋后花了大笔钱寻求机构帮助,不仅没有挽回成功,反而背上贷款,一度陷入抑郁状态。
林夏说,单纯地曝光某些账号的营销本质已经不起作用,任何一个有关挽回的话题都充斥着各种营销信息,最为典型的套路是,挽回营销号冒充失恋者向失恋的人推广各种所谓情感导师。
“这群‘情感大师’寄附于平台,而平台也在其中扮演着助推者的角色。”林夏直言不讳。
对于“情感大师”宣称的高挽回率,阿禾嗤之以鼻。以她的了解,这些只是“信口承诺”。遇到客户询问挽回几率,阿禾说,她与同事们都会随意报一个数字,有时是80%,有时是90%。而实际概率不过10%,“属于什么都不做也会和好的。”
当地民警上门前,阿禾曾怀疑过这份工作的性质:“到底是一项心理咨询服务,还是诈骗?”
“认定为诈骗的关键依据是,这类挽回机构是否虚构了事实,以及虚构的事实与受害人支付资金是否有因果关系,比如要求受害者支付资金以提供某项服务,但实际并未提供。”对此,有律师这样表示。
在前述情感挽回诈骗案中,机构“专家”先后以“发现其前女友已有新男友,需要进一步工作引导”“其前女友已动摇,需联系现男友结束感情”等理由,要求某客户转账支付3万余元。上海警方调查发现,该机构从未与其前女友取得联系。
“公司被查后,我听说老板是‘三进宫’,之前就有诈骗前科。”阿禾说。
何翠峰说,在这批被抓的犯罪嫌疑人里,有人明明刚入职,却在售课时称已有8年从业经历,经手过千份挽回案例。“我问有什么经验,他们说什么经验都没有。”
他在审讯时发现,只要对销售感兴趣,都能被录进这家情感挽回公司,“什么专家,都是假的,有些员工还有犯罪前科,甚至有人自己都离婚了。”
(文中范颖雨、阿禾、李向南、林夏为化名)
原标题:《围猎失恋者,69名“情感挽回大师”被警方抓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