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期货咨询服务部顾双飞Z0013611、李春阳F03086646
一焦化行业分析
焦化行业位于煤焦钢中游,属于传统的煤化工领域,本身投资门槛比较低。在2003年至2014年期间,随着钢铁产业的发展,大量资本涌入投入低、利润高的焦化行业,新增产能不断增加。这也导致行业产能较为分散,众多产能规模偏小的焦企处于完全竞争状态。
图1焦炭供需差和历年新增产能
整体来看,焦化行业作为中游行业,行业利润在产业链中相对偏低。焦炭的定价也往往需要经过焦化厂和钢厂的充分博弈才能落地,这些一次次的博弈正是一轮又一轮的提涨或提降。我们在本文将探讨这种机制的原理、影响因素,以及这种现货机制与盘面的联动情况。
二提涨和提降机制剖析
对比其他大宗商品的定价机制,焦炭现货的提降涨价机制比较特殊,是以“轮”的方式进行的,一般一轮的涨幅或者降幅为100元/吨、120元/吨以及200元/吨。例如,当上游焦化厂想要涨价时,少数焦化厂(独立焦企)或者贸易商首先提高焦炭的对外销售价格,后续其他焦企应声提涨,直到下游主流钢厂接受为止,本轮提涨就算落地。提降则刚好相反,钢厂主动降低采购价,上游焦企接受,则提降落地。
具体来讲,对于提涨,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龙头焦企率先提涨,其他焦企跟随;另一种是部分成本比较高、产能较小的焦企开启提涨,后续龙头以及其他焦企再提涨。这两种情况后者相对多一些。具体到地区,山西和内蒙作为焦炭主产地,通常率先发起提涨,之后山东以及河北等需求区的焦企跟涨,但是具体情况也需要具体讨论。
对于提降,刚好反过来。山东和河北的钢厂往往会先发起提降,一旦主流焦企接受提降,本轮提降即算落地。当然也存在焦企联合抵制钢厂的提降,彼时提降可能落空。
三、焦炭现货价格的影响因素
1钢厂利润&焦化利润
对于焦化厂或者钢厂来讲,利润是直接影响现货价格的因素。从18年以来的利润水平来看,焦化利润长期低于钢厂利润,直到2020年底,集中去4.3米焦炉产能,吨焦利润才突破千元大关。另外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当整体产业链利润高位或者低位时,焦炭也很容易走出相应的趋势。例如2021年二季度,黑色商品集体大牛,焦化利润和钢厂利润都相对比较可观,因此焦炭价格也攀升至高位;而到2021年四季度,黑色商品下行,行业利润被压缩,焦炭价格也应声下跌。
具体到焦化行业,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是,当焦化利润处于亏损状态时,焦炭现货很难再下跌,即使钢厂开启提降,焦化厂往往也拒绝回应,提降随之落空。比较典型的例子,例如最近焦炭第三轮提降落空——钢厂考虑到现实需求偏弱,加之钢厂焦炭库存可用天数高位,开启第三轮提降,但是对焦化厂来讲,焦化利润已经亏损,一旦第三轮提降落地,即使算上化产的利润,全行业也会陷入全面亏损的境地,因此没有回应钢厂的提降,第三轮提降落空,反而焦化厂随之提起第一轮提涨,现货见底下预期走强,对应的期货盘面也表现的十分强势。
而对钢厂来讲,情况会更复杂一些,因为钢厂利润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特别是铁矿的价格。一般当钢厂利润丰厚时,对原料的涨幅接受度要高一些,例如2021年5月左右,钢厂利润高达1200元/吨,焦炭也连续提涨12轮。
2焦炭库存——钢厂库存&焦企库存
库存水平是决定焦炭涨跌的重要因素。我们观察19年到现在的库存情况,可以发现焦炭库存的流通是比较明显的——上游去库,下游就会累库,反之亦然。对于库存,一是要观察库存的绝对水平,二是要观察库存的流通方向,除此以外也要结合库存周期来看。
如果焦企库存高位,有去库需求,焦炭价格易跌难涨,典型的如2021年初,焦炭去产能的大牛市结束,下游需求疲软,焦企库存高位急需去库,焦炭价格应声下跌。
钢厂也需要根据自身库存来判断对焦炭的需求。如果钢厂的焦炭库存低位,补库需求下,也会提振焦炭的价格。反过来,如果钢厂焦炭库存高位,需求又十分差劲,对焦炭价格压制就比较强。
例如今年1月份的行情,钢厂有复产预期,叠加钢厂库存低位,钢厂补库,焦企去库,焦炭提涨2轮。
3成本推动
四期现价格联动的探讨
期货作为金融市场的工具,通常反应出市场对未来的预期,因此期货盘面往往是领先现货的。盘面往往会提前反应出1~4轮的提涨或者提降,有时会成为现货市场的风向标。
从另一个角度看,期货代表预期,现货代表现实,资金经常会根据对未来的供需面的判断,把预期提前反应在盘面上,这就会导致现货和期货方向不一致。当预期和现实劈叉时,盘面和现货市场也会劈叉。因此我们经常看到,有时焦炭现货市场疲软,现货开启提降,但是期货却节节攀升,气势如虹;也有现货连续提涨,但是盘面却跌跌不休的情况。
我们还是以当下的行情为例。春节过后,焦炭的现货市场十分疲软,连续提降两轮,第三轮提降由于焦化利润亏损严重,没有落地;反观期货市场,焦炭期货主力合约从2月7日3000元/吨左右的价格一路上涨,截止2月25日,逼近3500元/吨大关,期间几乎没有回落。从未来供需来分析,以笔者的平衡表推测来看,如果铁水日产量恢复到240万吨以上,焦炭还是会相对偏紧一些。
对比2021年二季度行情,原料再次大涨并非不可能,因此资金将这个预期打在了盘面上。在复产预期被证伪前(例如铁水产量持续偏低,到二季度还在220万吨以下),焦炭的偏紧格局是可以看见的。当然成本的支撑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对比焦炭,焦煤的供给端依然有问题,中长期的基本面更加良好,焦煤的持续上涨也是推动焦炭价格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