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Ag,原子序数47,是一种过渡金属。
简介
元素英文名称:Silver
拉丁原名:Argentum
中文是将金属金字部首,加上艮字形声。
元素类型:金属元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Ⅰ类的副族元素
相对原子质量:107.868
原子体积:(立方厘米/摩尔)10.3
颜色和状态:银白色金属
摩氏硬度:2.5
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率:(m/S)2680
元素在太阳中的含量:(ppm)
0.001
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ppm)
太平洋表面0.0000001
密度:10.53克/立方厘米(20℃)
熔点:961.78℃
沸点:2213℃
熔解热:11.30千焦/摩尔
汽化热:250.580千焦/摩尔
反射率:91%
电阻率:1.586×10^-8Ω.m(20℃)
有很好的柔韧性和延展性,延展性仅次于金,能压成薄片,拉成细丝。1克银可以拉成1800米长的细丝,可轧成厚度为1/100000毫米的银箔,是导电性和导热性最好的金属。
晶胞参数:
a=408.53pm
b=408.53pm
c=408.53pm
α=90°
β=90°
γ=90°
电子层排布:2-8-18-18-1
常见化合价:+1
氧化态:
MainAg+1
OtherAg0,Ag+2,Ag+3
电离能(kJ/mol)
M-M+731
M+-M2+2073
M2+-M3+3361
M3+-M4+5000
M4+-M5+6700
M5+-M6+8600
M6+-M7+11200
M7+-M8+13400
M8+-M9+15600
M9+-M10+18000
全国已探明有储量的产地有569处,分布在27个省市自治区储量在万吨以上的省有江西云南广东;储量在10000~5000t的省(区)有内蒙古广西湖北甘肃这7个省(区)的储量占了全国总保有储量的60.7%其余20个省市自治区的储量只占全国总储量的39.3%
银的特征氧化数为+1,其化学性质比铜差,常温下,甚至加热时也不与水和空气中的氧作用。
4Ag+H2S+O2=2Ag2S+2H2O
加热
2Ag+2H2SO4(浓)====Ag2SO4+SO2↑+2H2O
473K
2Ag+F2=====2AgF暗棕色
2Ag+Cl2=====2AgCl白色
2Ag+Br2=====2AgBr淡黄色
2Ag+I2=====2AgI黄色
银对硫有很强的亲合势,加热时可以与硫直接化合成Ag2S:
2Ag+S====Ag2S
银易溶于硝酸和热的浓硫酸,微溶于热的稀硫酸而不溶于冷的稀硫酸。
银具有很好的耐碱性能,不与碱金属氢氧化物和碱金属碳酸盐发生作用。
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下,我国在共、伴生银矿的综合选矿回收方面得到了加强,许多矿山和炼厂重视了银的回收,但是总起来看,选矿技术设备没有重大发展,银的回收率不高,不同矿山尾矿中含银很高(10~30g/t),而未予回收。
纯银是一种美丽的银白色的金属,它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其导电性和传热性在所有的金属中都是最高的。
元素用途:
价格一般在4元左右/克,纯度为999。硝酸银见光或遇有机物就分解出银。银如果是极小颗粒就呈灰黑色。这种化合物用于镀银或制造其他银的化合物,化合物AgBr(溴化银)是相机底片的主要成分,化合物AgI(碘化银)成粉末状撒入云层,可以起到人工降雨的效果。
溴化银的感光作用,用来制造照相底片的感光层。
白银首饰和银器具有良好的反射率,磨光后可以达到很高的光亮度,在首饰和家庭装饰中用途很广泛。
银币曾经作为银本位制国家的法定货币,盛行一时。但随着货币制度改革、信用货币的产生,银币逐渐退出了流通领域。目前铸造的银币主要是投资银币和纪念银币。
在古代,人类就对银有了认识。银和黄金一样,是一种应用历史悠久的贵金属,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由于银独有的优良特性,人们曾赋予它货币和装饰双重价值,英镑和我国解放前用的银元,就是以银为主的银、铜合金。
纯银是一种美丽的白色金属,银的化学符号Ag,来自它的拉丁文名称Argentum,是“浅色、明亮”的意思。它的英文名称是Silver。
月亮般的金属——银
元素辅助资料:
银在自然界中很少以单质状态存在,大部分是化合物状态,因而它的发现要比金晚,一般认为在距今5500-6000年以前。涅克拉索夫的《普通化学教程》中也谈到自然银,曾经发现的最大银块重13.5吨。
天然银多半是和金、贡、锑、铜或铂成合金,天然金几乎总是与少量银成合金。我国古代已知的琥珀金,在英文中称为ELECTRUM,就是一种天然的金、银合金,含银约20%。最初由于人们取得银的量很小,使得它的价值比金还贵。在大约公元前1780-1580年间埃及王朝的法典中规定,银的价值是金的两倍。甚至到17世纪,在日本银和金的价值还是相等的。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讲到:“……而银的开采却以矿山劳动和一般比较高度的技术发展为前提。因此,虽然银不那么绝对稀少,但是它最初的价值却相对地大于金的价值。”
人类发现和使用银的历史至少已有两千年了。我国考古学者从近年出土的春秋时代的青铜器当中就发现镶嵌在器具表面的“金银错”(一种用金、银丝镶嵌的图案)。从汉代古墓中出土的银器已经十分精美。在古代,银的最大用处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
④银的这种特性如果加以利用,可以预防一些自然灾害。
银还是一种可为人类食用的金属,在我国和印度均有用银箔包裹食品和丸药服用的记载。同时银还是某些生物的食物。据我国古籍《天香楼外史》记载:古时候有一个妇人藏了150两私房银。有一天她开箱查看藏银,银竟不翼而飞。妇人大吃一惊,怀疑被人盗走,一时弄得全家人心惶惶。后来再开箱寻找,只见一大堆白蚁正团团集在一起,吃着残存的银粒。妇人一气之下,把白蚁投入炉中,以解心头之恨。“火烧蚁死,白银复出”,一称,恰好150两
银在我国古代称为白金。西方古代人们用月亮的符号来表示银,拉丁文中,“银”是argentum,来自希腊文argyros(明亮)。因此,银的化学元素符号是Ag。
银与金一样,也是金属中的“贵族”,被称为“贵金属”,过去只被用作货币与制作装饰品。现在,银在工业上有了三项重要的用途:电镀、制镜与摄影。
在一些容易锈蚀的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银,可以延长使用寿命,而且美观。镀银时,以银为正极,工件为负极,不过,不能直接用硝酸银溶液作为电解液,因为这样银离子的浓度太高,电镀速度快,银沉积快,镀上去的银很松,容易成片脱落。一般在电解液中加入氰化物,由于氰离子能与银离子形成络合物,降低了溶液中银离子的浓度,降低了负极银的沉积速度,提高了电镀质量。随着银的折出,电解液中银离子浓度下降,这时银氰络离子不断解离,源源不断地把银离子输送到溶液中,使溶液中的银离子始终保持一定的浓度。不过,氰化物剧毒,是个很大缺点。
925纯银其实是指含银量92.5%的银质品。925代表银的纯度。这是纯银最低标准。因为990足银999千足银过于柔软并且容易氧化,所以自从tiffany公司开创925银以来,925银就被国际公认为纯银。
原色的,抛光表面的,最简单。用擦银布擦拭就可以了。无抛光表面有缝隙的,用洗银水清洗就可以了。
【藏银】按照历史定义是含银大约30%以上的一种合金,但是现在市场上的藏银,几乎不含银。只是白铜合金的工艺品。
纯银又称纹银,目前现有的科学能够提炼的最高纯度为99.999%以上,纯银一般是作为国家金库的储备物,所以纯银的成色一般不应低于99.6%。而低于这个级别的,含量大于等于99%的白银,我们称作为足银。
现在我们来重点说一下色银。银又称普通首饰银或次银。在纯银或足银中加入少量的其他金属,一般是加入物理化学性质与银相近的铜元素,就可以形成质地比较坚硬的色银。色银富有韧性,并保持了纯银的延展性,同时可以减低空气对银的氧化作用,因此,色银首饰的表面色泽较之纯银与足银更不易改变。中国色银的成色规定以百分数表示,国外一般规定以千分数表示,如中国的“80银”与外国的“800S”(S为英文银Silver的缩写)都表示银的成色为80%。
1、98银英文标识为980S,表示含银量98%、含紫铜2%的首饰银。这种色银较之纯银和足银质地稍硬,多用于于制作保值性首饰。
2、92.5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925银了)英文标识为925S,表示含银量92.5%、含紫铜7.5%的首饰银。这种色银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韧性,比较适宜制作戒指、别针、发夹、项链等首饰,而且便于镶嵌宝石。
3、80银80银又称为潮银,英文标识为800S,表示含银量80%、含紫铜20%的首饰银。这种色银硬度大,弹性好,适宜制作手铃、领夹、帽花、餐具、茶具、烟具或首饰上的扣、弹簧或针等类。
4、990银足银,999千足银英文标识为S990,s999,这类银饰是所有银饰中纯度最高的,因而也最为柔软,一般都做手镯较大的戒指等传统工艺的银饰。
色银根据使用和需要还包括70银、60银、50银等多个品种。
5、洗衣粉中含有漂白剂,漂白剂的主要成份是含氯,对白银有一定的腐蚀作用。
7、白银溶于盐酸、硝酸,如果从事这方工作时就要引起注意了。
3、采用隔了夜的茶浸泡。
4、采用擦银布擦拭。
6、采用涂改液涂在银饰品上,在涂改液没有干前用布擦银饰。
7、采用牙膏和牙刷来擦洗。
8、用打火机烧黑银饰品(注意:本方法只限于素银(包金和镶嵌的银饰品不能使用.温度不要太高,禁示采用火柴,因为火柴内含硫磺,会使银饰变为硫化银)然后再用擦银布把银饰擦亮.这个方法让素银饰品特别亮的。
10、在牛奶里浸泡一夜即可恢复明亮。
天然的银矿通常呈矿块和晶粒的块状,但也可能呈生硬的树枝状集合体。刚刚出土或者新近抛光的银特别明亮,闪耀着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但曝露在空气中,很快会产生一层黑色的氧化物,使其表面失去光泽.除此之外,本身硬度不高,无法以纯质形式制作珠宝,而常与其它金属合铸,或在表面覆以黄金。自古希腊时代起就一直被人们使用的洋银,即金与银的合金,只含20-25%的银。标准纯银含92.5%,或更高比例的纯银(通常有些铜)。这两种合金都被用作界定银含量的标准。
大部分银是开采铅矿的副产品,它还经常与铜伴生。世界上银的主要开采地在南美、美国、澳洲和前苏联。最大的单产银国家属墨西哥,大约自1500年起就一直开采至今。产状为缠绕金属丝状的上品天然银则产于挪威的康斯堡。
925银素银泰银藏银假银的区别
925银:是指含银92.5%的银,在国际标准上被公认为纯银标准。100%的银较软,制作时不能成型,不便做成银饰,而且比较容易“氧化”,俗称“变色”
素银:925银外镀外镀白铑(行业上称白金),能够最大可能的延缓银在氧化或硫化情况下变黄变黑的特性。行业上把没有外镀白金的925银称为“素银”,素银在空气中比较容易氧化。现在市面上出售的925银有很大比例的产品为了降底成本,都是素银。
泰银:泰国特产,标准也是925的银含量。外表缺乏光亮度,追求一种“古”“旧”的“古银”效果。比起925银外镀白金的银饰,它的价格会高一点,因为泰银的工费比较贵。
藏银:一般不含银的成分,是白铜(铜镍合金)的雅称,传统上的藏银为30%银加上70%的铜,但即便是这样传统工艺的“藏银”,现在市场上也已见不到了,大多以完全白铜替代。
各种以假乱真的假银:用其他金属制造只外镀一层银用以欺骗顾客的。而在珠宝部门鉴定时,因为检验的只是表层的一部分,反而因为外镀了一层薄薄的999银或925银而极容易被鉴定为999足银的或925银的银饰。建议检验银饰的时候,最合理的方法把银饰从中间切割一个断面,检测中间最里层的部分。
银饰品的保养
远离一些化学品,譬如酸性和碱性较强的物质或者香水。
如有轻微的变色情况,用软布沾牙膏轻轻擦拭即可光亮如新。
也可使用擦银布,一擦如新,随时随地,方便快捷,还有保护层,使银饰不用变黑变暗。不能沾水,可反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