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对《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2021年版][征求意见稿]》和《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2021年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对《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2021年版][征求意见稿]》和《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2021年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税屋附件:

1.《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2021年版)(征求意见稿)》

2.《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2021年版)(征求意见稿)》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1年7月13日

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2021年版)(征求意见稿)说明

三、本目录旨在规范界定公共信用信息纳入范围。除法律、法规或者党中央、国务院政策文件另有规定外,国家机关不得超出本目录所列范围采集公共信用信息。国家机关根据履行职责需要在本目录所列范围之外采集的信息,不得作为公共信用信息使用。国家机关以外的组织依法采集信用信息的范围,不受本目录限制。

九、本目录原则上按年度更新。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党中央、国务院政策文件对公共信用信息纳入范围作出新的规定的,从其规定。中央有关部门(单位)公共信用信息具体条目和地方公共信用信息补充目录的更新参照上述要求执行。

十、本目录自2021年月日起实施。

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2021年版)

一、公共信用信息纳入范围

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政策文件,下列信息应当纳入公共信用信息范围。

(一)注册登记信息;

(二)司法裁判仲裁执行信息;

(三)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行政补偿、行政奖励和行政监督检查信息;

(四)职称和职业资格信息;

(五)经营(活动)异常名录(状态)信息;

(六)严重失信主体名单信息;

(七)政策性合同履行信息;

(八)信用承诺及其履行情况信息;

(九)信用评价结果信息;

(十一)市场主体自主提供的信用信息。

二、应当依法审慎纳入的信息

(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以及涉及未成年人、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其他自然人的信息,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不得纳入公共信用信息范围。

(二)涉及信访、垃圾分类、不文明养犬、无偿献血、退役军人管理、宗教信仰等的个人信息,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不得纳入公共信用信息范围。

(三)涉及拖欠物业服务费、公共交通逃票、闯红灯、违章建筑等个人信息的纳入,应当有法律、法规依据,符合情节严重或存在主观恶意等标准,且经有关部门依法依规认定。

(四)有关机关根据纪检监察机关通报的情况,对行贿人作出行政处罚和资格资质限制等处理,拟纳入信用信息归集范围的,应当征求有关纪检监察机关的意见。

三、公共信用信息归集的重点领域

政务、税收、投资、招标投标和公共资源交易;

价格、统计、质量管理、款项支付、劳动用工、社会保障、公平竞争、知识产权、消费者权益保护、社会组织管理。

公共信用信息纳入范围的法规政策依据

公共信用信息归集重点领域的法规政策依据

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2021年版)(征求意见稿)

说明

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国家机关”)以及其他组织依法依规运用司法、行政、市场等手段对失信行为责任主体进行惩戒的活动。

三、本清单旨在规范界定失信惩戒措施的种类及其适用对象。

五、除本清单所列失信惩戒措施外,地方性法规对失信惩戒措施有特殊规定的,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单位可会同有关部门

(单位),依据地方性法规编制仅适用于本地区的失信惩戒措施补充清单。

八、本清单原则上按年度更新。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党中央、国务院政策文件对失信惩戒措施作出新的规定的,从其规定。地方失信惩戒措施补充清单的更新参照上述要求执行。

九、本清单自2021年月日起实施。

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2021年版)

一、依法依规实施市场或行业禁入

二、依法依规实施职业禁入或从业限制

三、依法依规限制任职

五、依法依规限制或阻止出境

六、依法依规限制升学

七、依法依规限制申请财政性资金项目

八、依法依规限制享受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

体,在一定期限内限制适用政府财政性优惠或支持措施,限制适用税收优惠,限制购买或租赁保障性住房,不适用告知承诺制。

THE END
1.遇到未成年人散布黄色谣言应如何处理?法律分析:收集证据,可去法院进行起诉未成年人造谣生事一般不会予以法律处罚,但是会给予批评教育,督促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762983.html
2.未成年人传播黄谣会面临什么责任?已帮助81913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https://www.lawtime.cn/wenda/q_48035781.html
3.普法宣传惩治网络谣言,保护青少年网络环境心理降例如,编造并传播虚假的青少年偶像吸毒等谣言,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严重误导,依据刑法相关条文,造谣者将被追究刑事责任。通过这些法律的实施,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真实的网络环境,避免他们受到网络谣言的不良影响,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D8KU130552KEQO.html
4.未成年人传谣的法律责任有哪些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 由此可见,网络发表言论虽自由,但网络并非法外之地,照样要受法律监管,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否则将为自己的不当言行付出应有的代价。 二、网络造谣传谣行为规定有哪些 对于网络上散布谣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分为三种责任。 https://www.64365.com/zs/1508980.aspx
5.造谣传谣判刑标准律师普法造谣传谣判刑标准,需要根据散步的谣言内容以及造成的具体危害结果来确定: 1、构成诽谤罪: 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需要注意的是,诽谤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另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https://www.110ask.com/tuwen/960438142230308784.html
6.依法治理范文12篇(全文)(1) 各级党委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 党领导立法不是说党大于法, 反而更加严格强调了党的领导必须严格遵守法宪法和法律, 从严治党的要求, 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到了法治轨道, 目的就是要逐步改变重权、重德的思想为重法治思维, 要依法依规科学决策, 不以主观意志为导向, 变行政手段为主为法律手段为主。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uiwy55qx.html
7.网络谣言的形成与应对专题监管部门:加强监督,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治理“网络谣言”要取得长效,还有赖于监督部门不断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完善法律法规,根据谣言不同危害和性质,对造谣者和传谣者采取不同的法律制裁,让他们意识到,藏匿在网络中肆意妄为是行不通的。 权威部门:信息公开,及时应对,增强社会透明度 政府部门应及时、迅速https://www.360wenmi.com/f/fileq452751o.html
8.2023年重大网络安全政策法规盘点近日,司法部、国家网信办专题研究审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草案)》,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将加快推动条例立法进程。草案对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促进、网络信息内容规范、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网络保护、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防治等方面作出规定,还对有关违法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https://www.eet-china.com/mp/a273064.html
9.互联网布局ESG有八大风险企业目标制定要与高管绩效挂钩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未成年人参与网络活动越来越频繁,这也给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一些挑战,互联网企业理应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确保他们在网络空间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互联网企业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具体措施包括:推出防沉迷机制、开发青少年模式、打击不良内容、开展青少年教育等,其中以游戏、https://wap.eastmoney.com/a/202312142933576556.html
10.乱造谣别人,破坏名声是怎么处理未成年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人们对于乱造谣别人,破坏名声是怎么处理未成年也是着重关注的,许多人可能只是对其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其具体是怎样的,可能还不太清楚,接下来就由法构网法律咨询在线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未成年造谣传谣怎么处罚 https://www.fljg.com/qfrs/693168.html
11.“两高一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就依法惩治网络暴力指导意见答记者问《意见》一方面要求落实协助侮辱、诽谤刑事案件自诉人取证的法律规定,另一方面又对相关案件的公诉标准作了进一步明确。网络暴力成因复杂,需要综合治理。《意见》强调,要依法能动履职,通过提出司法建议、检察建议、公安提示函等方式,做实诉源治理,促进多元共治,健全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遏制网络暴力、净化网络空间。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3/09/id/7551296.shtml
12.深化实施“七五”普法,肇庆市检察机关为未成年人降成长播洒法治为适应防疫期间教学新需求,全市检察机关多措并举覆盖全市宣传涉及未成年人相关法律知识,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渠道开展普法。针对疫情期间出现不配合防疫工作、网上造谣传谣、线上诈骗等扰乱疫情防控秩序违法犯罪,肇庆市检察院及时通过“正义肇庆”微信公众号“检察官说事”栏目推文,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正确面对疫情给学习生活带来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08/21/c3930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