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动车型不断提价,但用车成本依旧低于燃油车,故市场需求仍能支撑今年的销量增长。
文|郭怀毅
编辑|施智梁
“今年新能源汽车500万辆的销量目标,我认为还是能够达成。”3月29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在《财经》杂志和《汽车纵横》杂志跨界打造的直播节目“纵横一客”中表示,但是以锂为代表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依然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造成很大冲击。
安泰科首席专家徐爱东则表示,中国企业从2021年开始已经在大规模投资海外锂矿,但是从投资到投产再到供应,企业也需要一定建设周期,所以供需恢复平衡尚需时日。
40个品牌出现涨价,幅度在3000元到30000元不等
“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大概有20家企业的40个品牌出现了涨价,幅度在3000元至30000元不等。”陈士华认为涨价潮不一定会让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望而却步,因为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还是相对比较低的,哪怕车主使用的是公共充电桩,充电成本就是在1.5元至1.7元/度的范围里。这个区间比此前低油价时的价格还要低,何况目前油价高企。所以,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可能不会受到影响。
中汽协的数据显示,2022年前两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82万辆和76.5万辆,同比增长1.6倍和1.5倍,延续了2021年以来的高速增长势头。
产销的走高并不意味着行业就能够实现良性发展,陈士华指出,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50万辆,但很多车企的盈利情况未好转。
3月29日,比亚迪公布的财报就显示公司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2021年,比亚迪实现营收2161亿元,同比增长38%,但净利润却下滑了28%为30亿元。
比亚迪将原因归结于三点,首先,2021年同期口罩业务所带来的利润优势褪去;其次,原材料涨价,致旗下产品毛利率走低;最后,新项目研发投入的大幅增加。
和比亚迪类似,造车新势力中的“蔚小理”三兄弟集体出现了增收但亏损的情况。
供需紧张之下,资本趁机炒作
“预计锂资源供需平衡2年至3年后有可能恢复正常。”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锂价格快速上涨有以下四个主要原因:一是新能源汽车需求的增长;二是需求预期的放大效应;三是锂供给延迟影响;四是疫情冲击供给。
“下游需求的快速增长和上游产能不匹配,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陈士华对财经汽车表示,如果价格低,上游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会比较低,但现在碳酸锂已经50万元/吨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会提高,供应量应该也会上来。
锂的供应平衡尚需时日。
“锂的供应目前无法放量,如果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按500万辆,磷酸铁锂和高镍三元锂电池的占有率按55%和45%计算,材料端统计的镍钴锂消费量是装机端口径的3倍至4倍,这是在汽车消费端看不到的。”徐爱东对财经汽车表示,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和氢氧化锂还要出口,企业还需要留有一定库存,所以锂的价格可能会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
据徐爱东介绍,目前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大力布局锂矿资源,“2021年开始,中国企业开始大规模在国内外投资锂矿,但是从投资到投产再到供应,企业也需要一定建设周期。”
作为动力电池的另一种重要原材料镍,徐爱东认为镍价格的走高只是短期因素。“虽然中国90%的镍要靠进口,但是中国企业对海外镍资源的投资是非常成功的。”徐爱东对财经汽车表示:“在印尼等地,中国企业都有镍矿的投资,产出大多会运回国内,不仅满足了中国,也满足了全球的需要。镍的对外依存度虽然很高,但不能就说是卡脖子问题。”
应该指出的是,在锂矿供需紧张的情况下,一些资本开始伺机而动炒作锂,这也加剧了锂价格的剧烈上涨。陈士华对财经汽车表示:“在供需紧张的情况下,我们发现在一些贸易商有囤货的现象。此外,锂的交易量相对小,不是很规范,像无锡盘就能干扰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