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记者谭雅文】2020年初,在疫情和国际金价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下,黄金消费受到冲击,却触发了强劲的黄金投资需求。
“2020年黄金ETF总流入达877吨,比2009年的创纪录的646吨增加了近231吨。”世界黄金协会在报告中指出,2020年全球黄金ETF总持仓量创历史新高。这一趋势,在中国市场更为凸显。
“截止2020年末,上金所11只黄金ETF基金在二级市场成交2214.88吨,同比增长56.52%;成交金额8479.13亿元,同比增长95.07%。基金规模达到60.43吨,同比增长35.17%。”上海黄金交易所副总经理顾文硕接受环球网记者专访时指出,去年,黄金ETF份额与净值双双走高,成交量与规模再创新高,对黄金需求的增长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上海金ETF首批四只产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进一步扩大了上海金基准价的应用范围。”顾文硕表示,“上海金”逐步扭转了“消费在东方,定价在西方”的不合理局面。相较于国际上许多市场由金融机构定价的模式,“上海金”立足于实体现货基础,引入了产业链实体企业参与。
前不久,上金所推出的“上海金”标准(《金锭》)入选首批“上海标准”,为提升“上海金”在国际市场的定价权进一步提供支撑。
“目前,国际上影响力最大的黄金标准是伦敦金银市场协会也就是LBMA的标准。LBMA标准偏重黄金的金融属性,我们的上海金锭标准不止兼顾了黄金的金融属性,还体现了中国市场的黄金实物偏好和企业生产实际及用金要求等商品属性。”顾文硕进一步解释称,在含金量上LBMA只有99.5%一个品级,而且没有杂质要求。“金锭标准”结合下游首饰足金和一般工业用金需求,设置了99.95%和99.99%品级,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三九五和四个九,下游用金企业从场内买了金锭,不需要再精炼提纯就能直接使用。
标准越权威越公正,越具代表性,“上海金”的适用范围就越广,影响力越大。
今年,是“上海金”推出的第五年。在接受环球网的专访时,顾文硕告诉记者,“上海金”上线的五年以来,参与机构范围稳步扩大,定价功能逐步受到市场认可。2020年,“上海金”成交量超过986吨,成交金额超过3850亿。
马上,上金所将乔迁新址,在顾文硕看来,这似乎又是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他表示上金所将积极推动国内市场在黄金进出口、黄金原料采购、贸易往来、衍生产品定价与结算等方面,广泛使用“上海金”基准价,树立我国黄金市场的价格基准。
以下为专访实录:
环球网: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您如何看待中国黄金市场的发展前景?
顾文硕:黄金市场的快速发展是我国对黄金流通体制进行市场化改革的结果。为了更好地理解我国黄金市场的发展进程,我将简单地回顾历史,阐述下其从无到有的变革过程。
于是,2002年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开始运行,建立了以会员为渠道、买卖双方在上金所平台直接公开自由交易的市场架构,标志着我国黄金市场化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
上金所成立以来,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持续完善产品序列和业务体系,陆续推出了竞价、询价、定价等交易方式,上市了现货、延期、上海金、即期、远期、掉期、现货期权以及租借产品等,使上金所场内交易平台成为国内黄金实物供需的中枢,会员单位年产用金量占全国的90%、冶炼能力占全国的95%以上。
在上金所场内市场推动下,我国黄金市场形成了上金所场内现货市场与商业银行场外市场以及黄金期货市场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发展格局,较好的满足了黄金产业的需求,促进黄金产业与黄金市场融合发展,市场整体交易规模持续增长,我国黄金市场的国际影响力日渐增大。
今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中国经济依旧展现了其强大的韧性,前几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我国2020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关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经济稳定恢复,就业民生保障有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好于预期。2020年在全球疫情冲击的巨大影响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这充分说明我国经济的韧性强、成色足,潜力大。
展望未来,我认为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我国宏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大背景下,改革的红利和市场发展的惯性仍然持续存在,这将促使黄金市场持续保持活力,我对我国黄金市场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环球网:2015、2016年左右开始,中国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在黄金需求增长的背后有哪些因素推动?
顾文硕:从现在来看,过去推动黄金市场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他们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消费类需求、投资类需求以及全球央行的黄金储备。
虽然去年受到疫情的影响,黄金销售的走水没有明显的增长,但是从我们交易市场上来看,它的投资类消费的表现抢眼。2020年末,上金所11只黄金ETF基金在二级市场成交2214.88吨,同比增长56.52%;成交金额8479.13亿元,同比增长95.07%。基金规模达到60.43吨,同比增长35.17%。今年来,黄金ETF份额与净值双双走高,成交量与规模再创新高,对黄金需求的增长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此外,市场中仍旧有大量的个人投资者会购买实物黄金。不仅如此,机构类投资者也积极参与到黄金市场中。上金所一直致力于引入如券商、保险资金等不同的机构类投资者,希望黄金市场的发展能够更上一个台阶。
当然黄金实物交易不一定是通过交易所进行的,它也可以通过一些首饰企业、黄金零售门市进行的。在疫情过去以后,老百姓在实物金消费回升,提升了整个交易量。
环球网:2016年,上金所发布全球首个以人民币计价的黄金基准价格“上海金”,能否跟我们讲讲推出“上海金”背后的故事?
顾文硕:自2002年开始黄金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已迅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但长期以来,全球黄金市场的定价权却牢牢掌握在以伦敦和纽约为代表的西方成熟市场手中,我国黄金市场价格被视为国际市场的影子价格。
这种实际需求在我国,而价格由欧美市场却以美元计价主导的格局,不能充分反映我国黄金市场的真实供需关系,使我国实体企业和投资者面临着价格风险,也不利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黄金的配置和估值。
近年来,随着中国黄金市场和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发展,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黄金基准价格的时机已经成熟。在这种背景下,为提高我国黄金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上金所于2016年推出上海金人民币集中定价业务,为贵金属现货和衍生品市场交易提供人民币基准价,积极打造了以“上海价格”为标杆的贵金属定价体系。
具体来说,“上海金”定价业务,是指在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平台上,以1公斤、成色不低于99.99%的标准金锭为交易对象,以人民币/克为交易单位,通过多轮次“以价询量”集中交易的方式,在达到市场量价相对平衡后,最终形成上海金人民币基准价格。“上海金”定价业务推出后,国际黄金市场上将会形成以人民币标价的“上海金”基准价格,并与当前国际投资者普遍采用的以美元标价的LBMA黄金基准价格互为补充,互相促进。
环球网:您怎么看“上海金”这五年的发展?未来,“上海金”在国际市场的推广有哪些计划?
顾文硕:自“上海金”上线的五年以来,运行情况稳健,交易、交割和清算安全顺畅,参与机构范围稳步扩大,定价功能逐步受到市场认可。2020年,“上海金”成交量超过986吨,成交金额超过3850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上海金”的推出,拥有以下几大重要意义。一是切实服务了黄金产业链企业。相较于伦敦市场完全由金融机构定价的模式,“上海金”立足于实体现货基础,引入了产业链实体企业参与,有效解决了黄金实物流动性分散、交易成本较高等问题,满足产业企业现货流通、套期保值的需求,切实服务了实体经济。
二是助力我国贵金属市场体系持续发展。“上海金”定价为市场提供了一个公允、可成交的人民币基准价格,影响力日益被市场认可和接受。此外,“上海金”价格作为租赁质押计价依据、理财产品锚定价、衍生品结算价等应用也不断涌现。2020年三季度上海金ETF正式推出,首批四只产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进一步扩大了“上海金”基准价的应用范围。
下一步,上金所将继续努力做好市场培育和推广工作,以审慎原则积极扩大定价业务参与者范围,不断优化定价交易系统运行效率,提高“上海金”定盘价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同时,积极推动国内市场在黄金进出口、黄金原料采购、贸易往来、衍生产品定价与结算等方面,广泛使用“上海金”基准价,树立我国黄金市场的价格基准。
环球网:去年底,金锭标准入选“上海标准”,对“上海金”的推广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对投资者、消费者是否带来影响?
顾文硕:是的,我很高兴金锭标准作为唯一金融领域企业标准成功入选上海市首批“上海标准”。
上海金标准其实就是一个规范化产品的表现。首先任何的交易要有一个基石,交易的标准其实是一个国际通行的标的物,有一个标的物才能进行交易。
金锭标准是“上海金”集中定价交易机制的实物基础,也是“上海金”国际黄金市场定价权的实物支撑。投资者参与“上海金”交易,不仅能够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形成具有影响力的黄金价格作为黄金的估值基础,而且投资者可以清晰明确的知道其所持有的黄金资产对应什么纯度、大小、杂质含量等的黄金实物,并且这个标准是具有较高权威的,这就极大地提升了投资者的信心。标准越权威越公正,越具代表性,“上海金”的适用范围就越广,影响力越大。
生产黄金的企业,要按照我们指定标准,出来的黄金标准必须达到我们的要求。企业要对产品有一个终身担保的承诺,在每次认定一个企业达到标准的时候,我们会让他进行郑重承诺的。
就是说,企业要保证对你生产的黄金终身负责,一旦发生有当中的成色含量不足的话,或者是造假的话,我们一定采取严厉的法律手段。
金锭标准打上“上海标准”标识,能进一步提升投资者和消费者的认可。金锭标准为投资者和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选择和质量保障。各种含金量的品级能满足黄金实物偏好,多样化的实物牌号标准方便消费者参与和实物提取,公开透明和可追溯的质量信息可以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信用保证,也是消费者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的公正、公平、公开的参考标准。
环球网:上海金锭标准是企业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有哪些独创之处,为何这样设计?
顾文硕:目前,国际上影响力最大的黄金标准是伦敦金银市场协会也就是LBMA的标准。LBMA标准偏重黄金的金融属性,我们的上海金锭标准不止兼顾了黄金的金融属性,还体现了中国市场的黄金实物偏好和企业生产实际及用金要求等商品属性。
另外在物理规格上,国际上一块金锭是400盎司(12.5千克)的梯形金锭,虽然方便储备,但是厚重,交易交割起步量高不说,下游拿着还得再重新裁剪才能使用。而我们除了有12.5千克金锭规格外,首创了扁平的长方形3Kg金锭,易于金饰的开坯、轧制、熔化拉线等前端制作,很好地满足满足我国的饰品生产需要。
而在黄金的金融属性上,上海金锭标准的交割起步量底,降低了黄金市场的参与门槛,更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对于产金企业,执行上海金锭标准不会增加生产成本,生产的金锭能满足国际标准的要求,更是进入中国市场,拓展市场份额的重要通行证。并且,执行上海金锭标准,能实现中国市场金锭的生产成品标准化、统一化,提高质量一致性、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产金企业的工艺转换、技术调整等产生的额外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品牌信誉,扩大市场知名度。
对于用金企业,采用上海金锭标准可以更好地衔接原料供应,可以根据标准进行设备采买、产品设计、工艺管理以及成本核算等,更好的为企业日常经营提供决策参考。
同时上海金锭标准充分考虑了用金企业的实际需求,使用金质量有保证,提取更方便,反馈、追溯和维权快捷,含金量及杂质含量符合产业链需要,外观规格易于后续加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