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婆婆”才能管住大宗商品交易平台
打着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的名号,从事非法期货交易,近年来,这类投资骗局屡有曝光,共同点是没有实物交割、客户资金没有第三方存管、后台设置模拟盘并操纵交易行情,实质上成为交易平台与投资者的赌博游戏。
2月17日,因涉嫌诈骗罪,深圳数家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遭当地警方突击调查,涉案公司多名员工被警方带走查问。这是自1月9日,由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牵头召开的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后,执法机构的第一次落地行动。
根据第三次部际联席会议后发布的公告信息,经摸底调查,全国共有三百多家涉嫌非法期货交易、“类证券”投机交易等违规交易场所,约占交易场所总数量的27%。
虚构交易数据使投资者损失惨重
据了解,此番由深圳市经侦局牵头指挥的调查行动中,被查公司至少有四家,分别为:广东国龙贵金属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龙贵金属”)、深圳国银稀贵金属有限公司、兰州富国通商品经营有限公司和浙江万心齐利商品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心齐力公司”)。
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发现,以上四家公司曾是或仍是地方交易所的会员单位。例如,国龙贵金属是广东省贵金属交易中心(以下简称“广贵交易中心”)的综合类会员、万心齐利公司是新华浙江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综合会员。
2月24日,法治周末记者联系到广贵交易中心和新华浙江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但广贵交易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不方便接受采访;新华浙江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也未回应采访。
“可是,操作几次就会发现有太多猫腻,这根本就是在从事非法期货交易。”孙莹说,“一手钱一手货才是现货交易,而我在交易软件里操作买卖的粤贵银,根本就没有真实的货物,没有仓储、物流,没有买卖交割单,完全就是虚拟交易,是一个没有交易对手的封闭市场。”
孙莹透露,在向广东省经信委咨询后,他们才得知广贵交易中心经营现货白银、原油的交易软件并未在广东省软件行业协会登记,该平台使用的电子软件都是自制盘,也没有列入公安监控体系。
“在该平台的电子盘里面操作,实际交易盘上的数据都是虚构的,只是模拟数字,无论买多卖空都不影响国际价格;价格成为一个用来确定内部胜负的指标,即会员单位与个人投资者,形成了对赌的交易模式,所以,会员单位里那些‘老师’,就频繁地诱导我们大量做单、做反向单,使我们遭受损失,他们盈利。”孙莹说。
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潘卫平表示,关于现货交易的合法合规性,重点要看平台的交易是不是以现货交割、服务实体经济为目的;若是打着现货的名义,以投机牟取差价、投机炒作为目的,显然违反现货交易“实物交付”的本质要求,不管是不是非法期货交易,这种方式都已经违规。
深圳证监局副处长杨梅介绍,目前来看,在深圳的炒原油、白银、贵金属以及大蒜等大宗商品的交易场所都是非法的;现货市场按规定是要有现货的,任何不以实物交割为目的的现货交易活动,都是违规的。
“四不管”地带监管缺位一直存在
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不只国龙贵金属,广贵交易中心旗下的诸多会员单位都遭到投资者大量投诉,包括广东金成路贵金属有限公司等会员单位,维权人数超过千人。
广贵交易中心维权群的一位投资者介绍,贵金属公司向广贵交易中心交一定的保证金就可以成为平台会员;2016年3月,有部分维权的投资者向广贵交易中心追讨自己亏损的资金,存在违规行为的会员单位进行了部分赔偿。
据了解,广贵交易中心2010年注册于广州,由广东省属国企广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旗下公司发起,经广东省政府同意,由广东省经信委批复成立,现由广东省商务厅监管。作为地方交易场所,广贵交易中心有政府部门做背书,博得投资者信任。然而,投资者在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后,投诉举报往往遇到多头监管者“互踢皮球”。
2017年1月,广东省经信委在官网回应投资者对其批准广贵交易中心的质疑。广东省经信委披露称,其仅是批复同意广东省贵金属中心“试运营”贵金属现货电子交易平台,该交易中心的正式设立及正式运营,仍需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向有关部门办理法定手续。
记者了解到,2014年起,广东省经信委的商贸流通管理职责划入广东省商务厅,相应监管职能亦转移至广东省商务厅。随后,广东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书面明确,目前大宗商品交易场所由广东省商务厅监管,因此,广东省经信委不再承担监管职能。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交易场所会员单位的监管,向来处于公安、工商、商务、证监“四不管”的空白地带,监管缺位问题一直存在。
搜索发现,对于贵金属交易所的投诉比比皆是,例如,承德大宗富汇燕兴贵金属交易所被疑诈骗、北京大宗商品交易所指导刷单、天津市矿产资源交易所疑骗上百亿等。
“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和监管主体缺位,是国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行业乱象丛生的根本原因,这也导致了政府的监管措施缺乏针对性,没有抓住重点。”中物联大宗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旭表示,一方面,应鼓励发展的创新被抑制了,如何运用电子商务转型升级(爱基,净值,资讯)?传统市场和商贸流通企业也迷失了方向;另一方面,应重点加强监管的违规交易场所却未得到应有的惩处,风险事件频发。
潘卫平认为,因为条块分割的割据局面,地方性金融平台往往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出现“谁生的孩子谁抱”“护犊子”等现象;另外,有些地方性交易所,表面看是省政府审批,甚至有国有企业参股,但其实是国企和民企,或者自然人合资,拿国企“拉大旗作虎皮”,实质上还是私人在经营;在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利益驱使、腐败问题都会导致乱象丛生。
法律缺失阻碍长效监管机制建立
今年年初,证监会等部委联席会议召开第三次会议,对下一阶段开展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回头看”活动作出动员和部署,将部分交易所业务直接表述为涉嫌非法期货、聚众赌博等,此次监管力度之大远超前两次部际联席会议牵头的清理整顿,因而被业内人士认为是监管层近年来的“最严整顿”。
2月10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曾表示,金融资产类交易场所是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对象之一,违法违规交易场所要限期整改,2017年6月30日未能整改规范将关闭。
“对各类交易场所,我提倡‘关停并转’。”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谈道,“关”就是关掉违法违规的交易场所,“停”是停掉邮币卡等交易模式不适合的品种,“并”是推动交易场所的股权融合,“转”是往服务现货市场转变,立足现货、提升现货、服务现货、回归现货。
“当前我国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行业的发展,亟待补齐为市场创新发展保驾护航的监管短板。”周旭表示,首先,应加强法制建设和司法协作,研究制定和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其次,应明确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监管主体,加快建立由政府、行业协会和商品交易市场所构成的多层次的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