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躺着赚钱”的交易所,股东大多是突击成立、突击入股的。
巧合得令人称奇的民营股东
两个发起人股东中的一个,成立只比天交所早40天。在随后的增资扩股中,新增加的两家股东也同样都成立不到30天,而且两个新股东的地址在同一栋楼的同一个楼层。
其大股东天津产权交易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我们有两块业务赚钱,一是产权交易所,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另外一块就是天津贵金属交易所,这很少有人清楚。”
但令人疑惑的是,除了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天交所的其他几位股东身份都有些离奇巧合。
天津的工商材料显示,天津贵金属交易所注册于2008年12月30日,成立之初,注册资本1000万,其中,天津市产权交易中心出资510万,占股51%,天津奥力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出资490万,占股49%。
巧合的是,这样的事情很快又发生了一次。
2010年初,天交所增资扩股,增资后公司股权结构发生调整,天津产权交易中心以520万的出资额,占股26%;奥力孚以480万出资额,占股24%;新增的股东为北京融创金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国储汇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出资额均为500万,各占25%。
而这两家新股东,均为民营公司,也均是在增资扩股前1个月内突击成立的,甚至连地址都巧合得令人称奇——北京国储汇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09年12月2日成立,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14区(华表时装公司)1号楼C36室。另一家公司则是12月3日成立,地址在同一栋楼同一楼层的C33室。
身份之谜
“当然是国务院审批的,”综合会员金顶集团渠道部经理张维磊神秘地说,“我瞄过一眼国务院给天津贵金属交易所的批文,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目前国内的两家黄金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都是经国务院审批的。
但是天交所的审批情况,却像一个谜。据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天津在两年前向央行提出过申请,但是央行明文表示不同意天津方面设立交易所。
天交所拒绝了本报的采访。而当记者向多家综合会员探寻时,得到的回答大同小异。
不过,这些信息是否属实,尚无从得知。因为天交所从不公布任何交易信息,连其他交易所都会公布的日交易量、客户量等信息,在天交所也迄今都是秘密。
在天交所的主页上,对身份的合法性是这样介绍的:天津贵金属交易所是经天津市政府批准,由天津产权交易中心为主发起的。
至于天津市是否对黄金交易所有审批权,也是一个悬疑。但天交所的主页给出了另一个维度的理由:“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的《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金融创新专项方案》中明确提出支持天津产权交易中增加交易品种”。
在一些正统的黄金从业人士看来,天交所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
世界黄金协会的中国区总经理王立新则向投资者建议道:“一定要去找正规的金融机构——各大商业银行还有上海黄金交易所批准的会员单位。”
隐忧
交易所卷走客户资金的事情,早已在大宗商品市场上发生过。
在会员单位的各种宣传中,天交所一再宣称自己是由银行作为第三方托管机构,客户和会员的交易资金是能够保证100%安全的。
但实际上,作为托管银行,银行仅仅是这个体系的服务机构,仅提供存款/划款服务。天交所在银行开户,会员和客户必须把交易资金统一存到天交所的银行账户里。银行不参与交易和结算,仅根据天交所的指令划转资金。
以最糟糕的情况假设,交易所卷走客户资金,并不是不可能。
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已在大宗商品市场上屡次发生:
但天交所的监管如何呢?
记者致电天津央行货币金银处,其负责人明确表示,天交所不归他们管辖。
汇率仅和股市中的部分投资标的有时会有一定联系。比如人民币升值……
同样的病,患者不同,治疗费用千差万别!就拿最普通的感冒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