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黄金的中长期投资者来说,美元指数基本无意义。
当经济增速高、纸币的实际投资收益高的时候,纸币的价值就高,金价低迷,反之亦然。
黄金是秤砣,金价只取决于美元的实际投资收益和稀缺性所决定的内在信用水平。
投资者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那就是认为美元指数下跌的时候,黄金价格就上涨,美元指数上涨的时候,黄金价格就下跌。即便有很多朋友知道这其中是有差异的,但也难免在思考问题时受此思维定势的影响。
01
金价跟美元有关吗
本人并不知道这种说法从何而来,也会有人说这是专家传授的,其实对于交易者来说,真正的专家只有唯一的一个人,那就是自己,自己独立的判断是支持自己投资的唯一基石。
所以,对黄金的中长期投资者来说,美元指数基本无意义。对这个说法,您可能很惊讶,这与以往被灌输的概念不符啊,但事实就是如此。每一个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严格地遵从客观事实是最基本的、最严苛的要求,至于我们主观感觉上是否可以接受这些事实,是否惊讶,根本就无关紧要!与此相对应,对于美元指数的中长期投资者来说(无论做空还是做多),金价的走势也没有多少参考价值!
02
造成市场错觉的根源在何处?
第一,概念错误。
美元指数是个相对的概念,其主要的对手盘是欧元,缘于欧元在美元指数中占有一半以上的权重。中长期来说,无论美元指数是涨还是跌,都不能代表美元在美国的经济生活中是升值还是贬值。但黄金的含义与美元指数不同,它是一个绝对的概念。我们知道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这是一个恒定的概念(代表信用),而黄金最能体现这一内涵。用美元指数这个相对的指标去衡量黄金这个绝对的概念,本身的逻辑就是错误的。
所以,不能钻研理论的人,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投资者。投资者进行交易只是外在的现象,取得的结果也是外在的现象,而是否可以取得成功却取决于内在因素——自身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最典型的是索罗斯和巴菲特,它们都拥有一套自己独到的投资理论,在此基础上指导自己的投资行为。
第二,金价是“秤砣”。
既然黄金代表的是恒定,也就是信用,那么,金价的波动就只取决于美元或纸币的价值波动。也就是说,黄金是秤砣,秤盘中是纸币。
我们知道,货币要有稀缺性,稀缺性越高的货币,内在的信用就越有保证,金价就低,最典型的是元朝纸币刚刚兴起的十年间(中统钞),形成币贵金贱的现象,人们不愿意持有贵金属。货币越泛滥,内在的信用就越低,金价就越高,典型的是元朝末年的至正交钞。由于至正交钞形成恶性通胀(货币的内在信用急剧下降),被持有者抛弃,纷纷自制货币或重新使用金银作为交易媒介。在整个元朝的历史中,黄金都是恒定的,变化的只是元朝纸币的内在信用。
当代社会使用信用货币(都是纸币),由于有很多的投资渠道,纸币的价值不仅仅取决于稀缺性,还取决于纸币的实际投资收益(指的是扣除通胀之后的投资收益)。当经济增速高、纸币的实际投资收益高的时候,纸币的价值就高,金价低迷,反之亦然。从内在的含义来说,这种纸币更适合逐利社会,也自然就形成了今天世界的现状:科技很发达,投资也很发达,但社会治理水平、道德水平跟不上科技的发展。
03
美元的价值由什么决定?
美元的价值取决于自己的稀缺性、美国生产力发展所推动的自身经济增长,等等,这些数据都是中长期的,它们决定金价的中长期趋势。美元指数的分时波动往往是因为各种事件所导致,它们对美元价值的中长期影响在交易的瞬间难以确切估量(少数事件除外),所以,短期美元指数上升,人们往往就只能认为是美元的价值上升,金价下跌。
经济危机(比如次贷危机)的引发阶段,由于美元无法在经济生活和资产价格两方面取得比较好的投资收益导致价值下跌,所以,金价上升;但是,当雷曼倒闭的时候,市场的流动性骤然紧张,美元十分稀缺,又导致金价的下挫。
所以,黄金是秤砣,金价只取决于美元的实际投资收益和稀缺性所决定的内在信用水平。
黄金最简单,它就是一种恒定,千百年来都是如此,作为一种文化已经深入世界所有人民的心灵。但金价又是最复杂的,连伯南克都认为是个难题,根源在于金价的一边是纸币的价值,它千变万化,而另一边是黄金“秤砣”,它是一种文化,是无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