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照回忆说,这个自称券商内部员工让他下载该机构的APP炒股,称可以带着他打新股包赚多少倍,机构则从中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为了进入群里高级别梯队,他从投资1万元开始,逐渐加到60万元,直到发现账户没有办法提现,才惊醒自己进入了“杀猪盘”骗局,钱已经被快速转到境外账户。
记者采访了解到,近期随着A股行情变好,投资者情绪逐渐高涨,一些不法分子也开始趁机出动。其假冒券商、分析师、学者等身份进行非法证券活动,可谓“李鬼”乱舞,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9月下旬以来,多家券商和学者发布公告集体打假,记者梳理发现,假冒的身份主要为三类:一是假冒经济学家、首席(经济学家、分析师)或工作人员进行投资咨询与荐股;二是假冒公司名义诱导下载假冒交易软件;三是假冒学者开设所谓学堂进行非法活动。
记者梳理骗局套路发现,不法分子以“开通机构快速交易通道账户”“开户即可参与打新”“新股中签”等为噱头,诱导投资者开通机构账户、下载假冒交易软件、缴费入金、参与非法证券活动。
不法分子甚至冒用券商之名举办“财富大会”,宣称证监会前主席、著名经济学家、明星公募基金经理、私募游资代表、知名股评人等经济界“半壁江山”都将出席,参会条件需要成为机构梯队成员。而要成为机构梯队成员,则须通过大额转账交易才可实现。
更有甚者,在投资者进入骗局无法提现时,不法分子编造证监会、上交所文件企图蒙混过关。比如,有不法分子冒充川财证券员工,通过社交APP联系投资者,用利益诱导投资者下载仿冒川财证券交易软件的“不明”APP并转入资金。在客户转入资金后,编造川财证券因被监管处罚导致出入金受限,客户须限期缴纳罚款并参与私募投资方可解除限制。为了取信投资者,不法分子甚至伪造了一份中国基金业协会的处罚公告。
此外,技术手段也被应用在骗局中。有不法分子利用“AI换脸”“AI换声”等技术假冒证券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分析师等,获取投资者信任,诱导其下载非法APP,骗取投资者钱财。
“每次都直接公开辟谣警示并报警,投资者一定要仔细甄别,包括是不是正规的证券公司、交易软件、专家本人。”陈雳向记者表示。
记者采访了解到,名为“某某某内部指导拉升群”“乘风破浪群”“日进斗金”“某某某学堂”的聊天群组,群友们每天会在群里打卡,交流“躺赚”心得。
严打灰色地带
不久前有报道称,抖音万人直播间能撬动的资金体量超过普通游资,甚至有直接荐股引发个股涨停的情况存在。对此,抖音方面回应称,平台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证券活动,对发现的违规内容和账号,平台将采取包含封禁直播权限、内容下架、资料重置、账号禁言在内的手段进行处置。如用户在平台发现违规内容,可通过“举报”功能向平台反馈,平台将及时处置。
为何非法证券活动层出不穷?受访人士表示,违法成本较低、责任认定困难、涉及地域广、投资者防范意识薄弱等原因,成为打击这类非法证券活动的难点。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荐股等活动获取巨额利益,但现行法律法规对其处罚力度相对有限,导致一些不法分子以身试法。”受访业内人士表示。
田轩指出,一方面,非法证券活动呈现网络化、远程化、虚拟化特点,其服务器多在境外,域名多变,违法营销模式多样且隐蔽,整治手段有限,投资者法治和风险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存在跨平台引流逃避监管、调查取证难度大、与其他犯罪交织、法律规定有待完善、损失计算复杂、专业知识要求高以及违法成本相对较低等问题。这些都导致非法证券活动难以有效遏制,责任难以准确认定,对金融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造成严重威胁。
同时,不法分子可能分布在不同地区,甚至跨境作案,这给监管部门的协同执法带来很大挑战。
投资者受骗该如何追回损失?康德智库专家、上海市光明律师事务所律师陈铁娇告诉记者,投资者如果误信了“李鬼”的欺诈,向对方支付“信息费”(例如下载特定软件向荐股人员支付服务费),可以通过支付时掌握的信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如果“李鬼”以某证券公司名义获取了投资者的信任,投资者可以先与证券公司取得联系,协同向证券监管机构及公安机关报案。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投资者是将大额投资款直接转入对方的账户,那么‘李鬼’的行为可能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诈骗罪。尚不构成犯罪的,可能认定为民间委托理财行为,可以通过发起民事诉讼的方式维权。在实务中,对于不具备金融资质的投资机构或个人,委托理财合同无效,但并不影响投资者对于投资款的追索。”陈铁娇提示。
投教工作任重道远
谈及当前金融投资诈骗特点,田轩总结道,整体呈现出形式普遍性和后果严重性的双重态势。从普遍性来看,主要呈现出诈骗手段多样化、借助网络特别是社交平台广泛撒网、犯罪手法不断翻新的特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不法分子利用信息传播的便利性,触及众多投资者群体,特别是诈骗者利用陌生人交友、二手交易、直播等各类社交平台与受害人接触,令人防不胜防。严重性主要表现为受骗报案量高、受骗金额高、危害金融市场秩序。当前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新型诈骗,涉及人数众多,一旦被骗,往往损失较大,部分受害人单笔被骗金额高达数十万元。
受访人士分析称,“李鬼”的本质在于“假”和“骗”,不法分子利用投资者渴望发财暴富的投机心理,编造虚假身份和信息,以“高额回报”“黑马股票”“涨停板股”“内幕消息”等为诱饵,诱导投资者参与虚假交易并进行转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