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FT金融霸权,点燃一场中俄欧罕见抱团的“支付战争”国际论衡

导读:国内外观察家曾多次指出,“新冷战就是‘金融冷战’”,根源在于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结算和货币储备体系为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美国通过两个组成部分以持续其全球霸权:美元在全球货币和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以及美国在全球支付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正是这两个因素使美国能够通过金融基础设施来利用其安全制裁政策,并迫使世界各地的银行和企业遵守,即使在贸易和交易并未触及美国领土的情况下也是如此。虽然政治联盟和霸权可能会瓦解,但美国的经济主导地位却根植于金融基础设施而得以延续。

因此,随着大国博弈加剧,以SWIFT为代表的金融支付基础设施已成为争夺主导权和控制权的战场,其重要性不容小觑。本文认为,金融基础设施不仅是一个被利用的工具,其本身也具有政治能动性。本文将以欧洲新开发的贸易机制INSTEX为线索来分析全球金融的“支付战争”,并回答:霸权争夺是如何塑造了现代支付基础设施?INSTEX是如何运作的,它又是如何挑战当前金融基础设施中的霸权秩序的?

本文指出,INSTEX的重要性与其地缘政治抱负有关,即建立不受美国制裁影响的新支付基础设施,因为它们寻求避免使用美元和美国的其他接触点。此外,INSTEX也标志着,欧洲计划朝着“战略自主”的定位进行转型和奋斗,这或将塑造出新的政治联盟。作者认为,随着欧洲、俄罗斯和中国轮番对SWIFT霸权进行挑战,以及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兴起,美国主导的传统全球基础设施体系将在未来变得越来越支离破碎。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框架,以捕捉基础设施塑造地缘政治斗争的方式。作者指出,基础设施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具有代理能力的中枢。基础设施不仅是霸权争夺与地缘分裂的场所,还能阻挡、挑战或重塑当前的霸权秩序。此后,与其追溯一些明牌的“反霸权”项目,不如考虑在替代性基础设施中能形成的新途径和政治选择;虽然这些项目不一定会明言其“颠覆”意图,但其背后的政治抱负和野心却不容小视。本文为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关键基础设施的权力与地缘关系”系列编译成果,原刊于InternationalStudiesQuarterly,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图源:reuters

▲德国外交部于2020年3月31日就第一笔INSTEX交易发布的推特。

每天都有数以百万计的金融交易,为什么这笔交易会成为新闻呢?

由于美国的制裁,国际金融交易无法再通过既定路线进行。INSTEX试图挑战现有的金融霸权(Hegemony),这种霸权一种重要体现形式就是“广泛共享的常识”。现有的学术文献越来越认识到基础设施在霸权政治中的重要性,但过去的研究通常侧重于“通过基础设施建立和争夺霸权”,而技术系统(如SWIFT)被认为是地缘政治权力的被动渠道。

就“美元霸权”的概念出发,很多研究认为美国通过两个组成部分以持续其全球霸权:美元在全球货币和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以及美国在全球支付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正是这两个因素使美国能够通过金融基础设施来利用其安全制裁政策,并迫使世界各地的银行和企业遵守,即使在贸易和交易并未触及美国领土的情况下也是如此。虽然政治联盟和霸权可能会瓦解,但美国的经济主导地位却根植于金融基础设施而得以延续。

然而,还有一种“作为基础设施的霸权”,强调的是基础设施的技术规格、商业激励和物质路线本身如何产生政治关系。基础设施不仅仅是霸权的工具,也可以是绊脚石,是霸权以特定方式被塑造、阻挡和引导的场所。例如,物质基础设施,包括道路和水管、电线和港口、输油管道和污水处理系统,是密集的社会、物质、美学和政治形态,对于日常生活的不同体验和对未来的预期都至关重要。

从两个角度来看,基础设施凸显了物质联系的政治特性,以及其发展成为霸权的潜力属性。

首先,基础设施嵌入了特定的历史权力关系。过去的政治选择往往导致了基础设施的规格和建设路线,并且促成和限制当前(政治)的可能性。例如,苏联社会主义顽固的物质结构和空间形式限制了新(自由主义)原则的引入。基础设施的耐久性是建立在物质和物理特性基础之上的,这使得它们难以改变。

此外,基础设施不仅是过去权力的沉淀物,也是塑造当下权力关系的积极中枢——换言之,基础设施本身具有代理能力。例如,耶路撒冷有争议的列车路线体现了以色列政府的领土主张,而一些巴勒斯坦居民区则被排除在列车服务之外,这导致了针对列车的抗议和袭击。基础设施项目“象征着一种政治统治形式,并进一步具体化了民族国家的霸权愿景”。

3分析框架:沉淀、重现、分裂

本文通过“沉淀”(sediment)、“重现”(resurface)和“分裂”(fracture)三个术语,分析金融基础设施的霸权政治,并将其应用于新支付基础设施INSTEX的发展历程。一般认为,“一个成功的霸权标志着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和一个广泛共享的‘常识’的产生”。霸权秩序需要缓慢的沉淀和稳定过程,但也可能变得再政治化和支离破碎。

首先,“沉淀”意味着特定政治选择的缓慢分层,例如关于铁路技术规格和路线的政治选择。在基础设施中,过去的政治选择变得越来越“坚硬”,曾经发生过的政治争论在基建固定下来之后就被遗忘了。在很大程度上,过去的权力关系是基础设施日常使用的背景,也是基础设施的核心。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新的连接、技术和选择可能会在原有基础上层层叠加。

其次,基于“重现”指关于基础设施的处置方式再次浮出水面,并加入当前的政治讨论。在对伊制裁和伊核协议破裂中,金融基础设施的政治性再次显现;支撑既有金融支付体系的政治权力关系在特定的时局中凸显出来。例如,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及其特定的权力关系已深深植入SWIFT系统,并在权力配置发生变化或受到挑战时再次成为障碍。

最后,“分裂”这一概念旨在捕捉新的、对立的“共识”如何得到建立并扎根。例如,欧洲发起的INSTEX作为一种新生的经济交换体系,在这一分裂的空间中出现,其预示着激进变革的可能性,但并没有建立起一个连贯的新霸权。“断裂”描述的是霸权在基础设施方面受到挑战的阶段。必须指出的是,对于国际支付中的非西方参与者而言,金融基础设施一直都是“分裂的”,其含义是“不均衡”,并由一系列紧张关系构成。

4沉淀: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与战后金融秩序

我们要问:通常看不见、技术性很强的支付基础设施是如何受到质疑?其如何发展成为高级地缘政治的核心?INSTEX的出现对当代霸权变革和竞争有何启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从历史上权力关系如何“沉淀”到全球技术支付基础设施中这一问题入手:现有支付基础设施的处置方式是什么?分析支付技术内部分层的权力关系有助于摆脱“中立技术被政治‘滥用’于安全制裁”的说法,进而说明支付技术是如何始终与特定的权力中枢联系在一起的。

在二战后的全球秩序中,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国际支付网络。SWIFT成立于1973年,旨在支持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背景下的国际商业和商务运作。SWIFT不发送或管理实际资金流,但提供国际资金转账所需的银行间安全报文传送。SWIFT处理全球约80%的金融报文传送,这意味着它是全球金融电汇的“必经之地”。SWIFT是一家私营机构,但自称是一家合作机构,其使命主要是提供公共产品和确保无摩擦的全球金融交易。

由SWIFT建立和维护的全球金融支付基础设施,非但没有发挥中立调解人的作用,反而沉淀了布雷顿森林时代的权力关系。SWIFT运行的一个关键方面是制定标准:它创建了安全基础设施和标准化报文格式,如今每年可传输50多亿条银行间报文。为了满足布雷顿森林会议后对“节约成本、增加数量和降低风险”的要求,SWIFT的标准化在布雷顿森林会议后金融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SWIFT报文传送的总图显示,这种支付基础设施还编码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前的殖民路线和枢纽,具有明显的“中心-外围模式”。从非西方视角审视SWIFT线路和功能可以发现,世界上有些地区总是相对脱节,依赖于前殖民地首都的金融交易线路,而这些首都则发挥着金融中心的作用。

▲SWIFT的“中心-外围”分布(截至2013年7月):蓝色为中心国家和地区,绿色为外围国家和地区。灰色是收发报文总量最小的国家。

因此,SWIFT的处置方式导致全球连通性的不对称,这意味着对于特定的非西方空间,主要是拉丁美洲、非洲和中东地区,金融交易基础设施的功能总是不稳定,容易受阻。与其假定全球功能顺畅,我们还不如分析和描绘基础设施如何“因其运作模式本身而造成功能失调和不安全”。因此,SWIFT的顺利运作始终将全球南方的特定国家和群体排除在外,因此这些基础设施的运作从来都不是理所当然的。

即使SWIFT并非起源于国家机器,但它的基础设施设置和路线始终带有特定的倾向性,这些倾向性来自于过去的政治选择。西方霸权政治以布雷顿森林协议为基础,也含有后殖民因素,而这些因素沉淀在SWIFT的基础设施中,使该公司成为一个强制性的通道。

因此,SWIFT是沉淀的权力关系的一部分(并从中获利),而这种权力关系是金融交易通信中看似技术性的操作所固有的。然而,沉淀总是基于隐藏在现状中的排斥。就战后SWIFT基础设施而言,这些政治选择一方面具备高效、风险控制等特殊的金融合理性,另一方面也与金融系统特殊的地理分裂和排斥有关。正是这些排斥的痕迹仍然存在于基础设施技术之中,为政治激活提供了基础。

5重现:从“反恐战争”到《全面和平协议》破裂

政治重现的缓慢过程始于9/11事件之后,当时中央情报局和美国财政部要求访问SWIFT的金融交易数据库,以用于绘制“恐怖主义”的网络地图。这启动了一个较长的跨大西洋政治争论过程,争论的焦点是中央情报局访问SWIFT数据库的法律依据、制度安排和隐私保障。

为了分析这一金融基础设施中沉淀的政治因素如何重新浮现,我们必须将分析的目光移到西方之外。俗称“伊核协议”的《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CPOA)的破裂已成为霸权争夺的关键焦点,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全球支付基础设施的第一道裂痕。

在2015年最终达成的伊核协议谈判中,正是“断开与国际支付基础设的连接”给伊朗造成了巨大压力。最终,伊核协议的达成,标志着伊朗的核野心和核生产被限制和监控,也承诺结束对伊朗的所有制裁,其中包括重新连接SWIFT。

从伊朗的角度来看,安全制裁严重影响了其经济,使伊朗里亚尔(Rial)贬值,并使与伊朗的贸易变得复杂、昂贵,甚至在许多情况下无法进行。伊朗人自己有时戏称:制裁的影响造成了里亚尔的“核化”(atomishodan),因为该货币在围绕美元建立的国际货币和金融市场中不断贬值,就像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一样。研究表明,制裁对伊朗的非正规经济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伊朗人采用创造性但成本高昂且繁琐的方式进行国际汇款(如跨境商品贸易)。在这种全球背景下,伊朗人和欧洲人始终以不同的方式相互关联,又彼此缺乏安全感。

伊核协议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承诺终止欧盟和美国对伊朗的所有制裁。为此,伊核协议明确规定,应通过SWIFT迅速恢复与伊朗中央银行和其他伊朗金融机构的“专门金融信息服务”。然而,与伊朗的金融交在2015年伊核协议达成后并未恢复。

事实证明,国际支付基础设施的技术配置以及制裁在其中的硬连接方式是恢复与伊朗交易的长期绊脚石。首先,伊朗重新接入了SWIFT网络,但却无法参与交易,“就像上了Facebook却没有网友一样”。由于担心美国金融犯罪执法网络可能开出罚单,各国银行对与伊朗进行交易仍极为犹豫。2018年,美国特朗普政府彻底退出了伊核协议,几个月后,SWIFT第二次断开了伊朗银行的连接。

众所周知,如果SWIFT及其执行董事会继续与伊朗进行交易,美国政府曾探讨过制裁SWIFT及其执行董事会个人的可能性,例如通过逮捕SWIFT工作人员、扣押资产或指定等方式。与此同时,2015年的断网事件以及SWIFT在反恐战争中扮演的勉强角色,使其倾向于重新颁布与伊朗断网的规定:“安全政治”已慢慢成为SWIFT的处置方式之一。

对于欧洲伙伴来说,伊朗基础设施的断裂是他们的核心关切,也是他们履行伊核协议承诺(包括结束所有制裁的意图)的障碍。在2018年6月写给时任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和财政部部长姆努钦的一封信中,包括时任英国首相约翰逊、法国财政部部长勒梅尔、意大利外长莫盖里尼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内的欧洲领导人要求:豁免伊朗,以保持与伊朗的银行渠道和融资渠道。这主要包括与伊朗中央银行以及未受欧盟制裁的其他伊朗银行保持联系,并为这些银行提供金融信息服务(如SWIFT)。

然而,美国回绝了这一请求。基于美国在SWIFT基础设施中硬性规定的安全制裁,阻止了欧盟对其JCPOA义务的履行。“如果美国以某种方式反对,欧洲各国政府基本上无法与任何贸易伙伴国保持正常的贸易关系”。一位欧盟负责人在访谈中提到。

SWIFT断网使得与伊朗的贸易在基础设施上无法继续进行,即使是不触及美国管辖范围或不涉及美国公司的交易也是如此。美国的安全制裁已成为SWIFT全球支付基础设施的硬连接。欧盟无法恢复与伊朗的贸易,也无法制定独立的制裁政策。欧洲慢慢意识到需要替代渠道。

一位受访者指出:

正是伊朗在2015年和2018年与SWIFT的纠葛,让通常看不见的技术性支付基础设施推向公众视野,造成了政治的“重现”,并引发了各国议会对SWIFT的应用及其替代品的广泛讨论。事实上,在撰写本报告时,各国正在热烈讨论如何对俄进行SWIFT制裁。

6分裂:INSTEX诞生

INSTEX作为一个技术基础设施,其目的是通过避免跨境支付的复杂设置,使其不受美国安全制裁的影响。INSTEX作为一个结算中心,使欧洲和伊朗之间的经济交流无需使用SWIFT网络。在伊朗,与INSTEX类似的还有一个“特别贸易和金融机构”(STFI),通过在一个“闭环”金融系统内的清算债务(forfaiting)来解决相互的债权和债务,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欧洲和伊朗之间的跨境支付。

▲INSTEX(与STFI)的工作机制

因此,INSTEX和STFI之间的互动并不是为交易提供另一种支付渠道,而是两家公司协调经济交流。为此,两家机构密切联系,共同促进贸易机制,因为它们的“商业模式”依赖于合作。在此体系下,希望与欧洲开展贸易的伊朗公司与STFI联系,希望与伊朗开展贸易的欧洲公司与INSTEX联系,而STFI和INSTEX通过向公司提供如何操作合规规则和尽职调查的建议来促进贸易。

INSTEX并不完全是SWIFT网络的替代品,其运作方式与SWIFT根本不同。伊朗和欧洲之间没有无缝的金融“流动”,而INSTEX和STFI的作用是替代直接支付。其实,STFI和INSTEX的负责人都抱怨说,实现贸易的主要负担是为确保银行和公司的保密性而采取的多种措施。它们都有一笔预算,用于向出口货物的公司购买索赔。伊朗与欧洲之间的直接支付应保持在最低水平,但由于交换过程中的不平衡,依然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因此,INSTEX在其基础设施布局上实现了一系列非常特殊的经济交流。它并不是一个连接多方参与者的网络,而仅限于INSTEX及其对应的STFI,它们捆绑并促进(主要是)欧洲和伊朗参与者之间的金融互动。虽然它们最初的活动量非常有限,但其设置旨在扩大规模,处理更大的交易量,并有可能允许其他非欧洲国家的参与者也使用特殊目的载体来加入。

INSTEX并非作为取代SWIFT的霸权项目发展起来的,而是作为“不情愿的承诺”出现的,但这是政治操纵的必要条件。因此,它的安装和运行在技术和政治上都是一个艰难的平衡过程。INSTEX的支持者和INSTEX本身都急于强调,这不是一个有目的地规避美国制裁的工具。相反,INSTEX被定位为确保欧洲自治和独立制裁政策的工具。

INSTEX在其网站上写道:

虽然INSTEX强调它遵守欧洲和国际法规,但目前仅限于促进人道主义物品的贸易。然而,该机制有可能向任何类型的贸易开放,因为“人道主义”的范围定义宽泛。该框架允许纳入运送人道主义物品所需的辅助服务,如运输、会计服务或包装。

在分裂全球金融格局中,INSTEX的出现显示,当前的SWIFT霸权其实可以被视为“可竞争的”。基础设施的分裂,正是既有基础设施核心重新政治化的时刻,而沉淀已久的核心重新浮出水面的过程,更是暴露各方的政治倾向。

虽然INSTEX的意义通常被描述为规避美国对伊朗制裁的一种方式,但其地缘政治意义却超越了JCPOA。一位受访者将INSTEX称为“最终可能成为某种平行金融架构的试点阶段,这将是一个长达十年的过程”。

7金融基础设施支离破碎?

INSTEX的创建意味着SWIFT现有霸权秩序的分裂。它重新提出了有关SWIFT基础设施内部沉淀的政治以及现有金融路线和脱节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INSTEX是“外交问题的金融解决方案”。不过,INSTEX刚刚起步,它对基础设施地缘政治究竟有何意义?

尽管通过INSTEX实现的交易数量有限,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对伊朗的制裁压力,但其实施可能会产生重大的政治影响。具体而言,INSTEX提供了继续与伊朗开展业务的能力,但它也是地缘政治野心的媒介。INSTEX的一位代表表示:

INSTEX标志着一个更加支离破碎的金融体系的到来,多种替代性基础设施有可能发展起来。INSTEX对当代霸权金融基础设施提出了质疑,因为以前支持既定秩序并从中获利的参与者(欧盟)都开始质疑现行秩序。新的金融基础设施的出现为新的联盟开辟了空间。例如,俄罗斯曾表示愿意加入INSTEX机制,欧盟起初对此表示欢迎,但后来拒绝了。虽然这一合作并未实现,但它曾被短暂考虑过这一事实表明,基础设施的分裂是如何为新的政治形式让路的。

此外,还有其他技术性金融基础设施致力于规避和挑战以美元计价的金融霸权,包括使用加密货币等新技术。由中国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控制的一家名为“昆仑”的小型银行,是维持中国和伊朗之间支付的重要渠道,即使在美国实施强力制裁期间也是如此。

作为伊朗石油的最大买家,中国向伊朗支付的大部分款项都是以人民币和欧元结算的。从2010年起,昆仑银行受到美国制裁的影响,因此越来越无法通过设在美国的分支机构或美国代理银行账户开展业务。与闷声挨罚(通常也是因为与伊朗进行贸易)受影响的欧洲银行不同,中国外交部和昆仑银行对实施这些制裁提出了质疑:

然而,由于美国压力增大,2018年昆仑万维还是停止处理来自伊朗的付款。霸权处置和分裂再次通过金融基础设施上演。

中国也提出了SWIFT的替代方案“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和数字人民币,这些也被视为潜在的金融基础设施。在未来几年中,尤其是在欧亚大陆,中国方案的力量和重要性可能会不断增强。到2019年,96个国家的约980家金融机构使用了CIPS系统,其中包括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下接收人民币资金的31家非洲国家银行。

世界许多地方的基础设施一直存在分裂。对一些国家而言,既有金融体系的处置方式对其政治野心构成了阻碍和威胁。从欧洲的角度来看,INSTEX对于促进不受美国批准影响的贸易至关重要,它是欧洲国家意识重新出现的结果。

几位受访者强调,INSTEX是作为“欧洲主权工具”而创建的,呈现出“某种欧洲经济主权结构的非常、非常、非常初级的阶段”。围绕“战略主权”的新讨论以及“欧盟需要学会像一个地缘政治大国那样思考”等主张,凸显了欧洲的雄心是如何改变的。在法国财政部长勒梅尔发起欧元改革后,欧盟委员会加强了加强欧元国际地位的努力。例如,时任德国外交部长海科·马斯(HeikoMaas)表达了欧洲“通过建立独立于美国的支付渠道和SWIFT系统以加强欧洲自治”的雄心。

8结论

通过新贸易机制INSTEX的视角,本文讨论了大国博弈及其在金融支付基础设施中的表现方式。随着当前对俄进行SWIFT制裁的争论,全球金融支付基础设施的政治性进一步重现。从技术本身的视角出发,我们能看到基础设施本身的能动性——技术规范和硬连接路线也能够创造出特定的政治倾向。

基于沉淀、重现和断裂的概念,本文分析了当代支付战争是如何展开的。战后,金融秩序在既有的金融基础设施中沉淀下来;在高度可见和高度政治化的“伊核协议”崩溃之前,这些政治问题基本上没有受到质疑。“伊核协议”的谈判和破裂进程中,SWIFT基础设施的政治起源再次浮出水面,并成为争议的对象。这种重新出现的结果是,霸权依赖“共识”被打破,支付基础设施架构越来越被视为是开放的、可以争论的。

SWIFT的政治核心(美国/美元霸权)终于被揭露出来,因为它阻碍了欧盟的政治野心。INSTEX的成立表明,以前支持既定秩序并从中获利的国家开始质疑这种秩序。正如围绕欧洲“战略主权”的讨论所显示的那样,再政治化为新的政治联盟提供了空间,并开辟了新的思维方式。

THE END
1.正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下载(v6.1.18)易欧收款地址在哪在数字货币的世界中,交易平台的选择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资产的安全,还直接影响到交易的便捷性和效率,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款备受信赖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易欧,以及如何找到它的收款地址。 易欧交易平台概览 易欧交易平台,以其先进的技术和用户友好的界面,在全球数字货币交易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它支持多种主https://b.7707.net/baike/202420271166362790358714245.html
2.裕信银行:欧洲信贷市场在未来几周可能面临更大的波动信贷市场格隆汇11月29日|裕信银行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在2024年剩下的几周内,欧元计价信贷市场的波动性可能会上升。他们表示:“我们预计,市场流动性下降、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即将上任的美国总统政府发表的不可预测的声明,将为潜在的更高波动性创造背景。”该行表示,2024年最后几周,欧元信贷供应可能会保持在低位。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bxjj/2024-11-29/doc-incxtqvp1892029.shtml
3.瑞士私人银行隆奥清仓中国内地资产转向美国市场主权债券观点网讯:9月30日,瑞士私人银行隆奥(Lombard Odier)投资总监Michael Strobaek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已经清仓中国内地资产,并将资金转向美国股市、美国国债及美元。 Strobaek透露,隆奥银行原本在中国内地资产的配置比例为6%,包括股票、债券及其他资产,目前这一比例已降至零。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DBLQM6A0519QIKK.html
4.Ιδι?τε?EurobankΓ?νετεπελ?τη? τη? Eurobank ε?κολααπ? τοκινητ? σα? 01/10-31/12 καικερδ?στε 25 ευρ? €πιστροφ? σεκ?ρτε? Eurobank πουσυμμετ?χουνστοπρ?γραμμαεπιβρhttps://www.eurobank.gr/el/retail
5.易欧银行:人民币结算专家OuiTrust是一家来自立瑞管理咨询易欧银行:人民币结算专家 OuiTrust是一家致力于为贸易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跨境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在巴黎、伦敦、香港以及深圳均设有办事处。主要给企业提供线上银行开户、发卡、换汇、跨境支付、收单 (微信https://weibo.com/2739269320/OzgggsrNx
6.负利率冲击波:欧日银行业裁员风暴不断蔓延【负利率冲击波:欧日银行业裁员风暴不断蔓延】欧洲日本等发达地区持续加码负利率政策,正对当地银行业构成越来越严峻的负面冲击。近日,欧洲最大银行集团之一——意大利裕信银行宣布将通过裁员8000人与关闭部分网点以节约10亿欧元,应对当地经济增长放缓和负利率环境。(21世纪经济报道)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1912121320795445.html
7.欧债危机加剧银行钱袋紧航企买飞机融资难据路透社报道,美国联合大陆控股公司(United Continental Holdings Inc.)高级副总裁兼财务官拉德曼(Gerry Laderman)20日表示,由于欧洲债务危机今年将加剧,依靠欧洲银行融资来购买飞机的航空公司将不得不寻找其它融资方案。 拉德曼是在国际运输机贸易协会(ISTAT)主办的一次座谈会上发表上述看法的。他对这么好的一个融资渠道https://i.carnoc.com/detail/217594
8.IIGF观点欧洲投资银行在绿色债券领域的实践分析数据来源:欧洲投资银行:CAB/SAB Newsletter 2019 综上,从发行规模和投资方向来看,欧洲投资银行对于全球绿色金融市场的引领性是显而易见的,欧投行对气候意识债券的设计是全球绿色金融领域的创举,推动了国际投资者对气候投资的关注,促进了目前千亿美元级绿色债券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https://iigf.cufe.edu.cn/info/1012/1236.htm
9.2023年从瑞信风波透视欧洲银行风险压力风险事件频发,内控缺失是瑞士信贷集团在 2021-2022 两年出现明显缩 表现象,累计缩表规模为-37.7%,在欧洲头部银行中,意大利裕信银行、德意志银行和法 国兴业银行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缩表,累计缩表规模分别为-19.3%、-11.6%和-10.9%。 扫描维度 2:关注资负结构,利率风险敞口大的银行易受冲击,此外活期存款稳定性相对 较差,筛选活期存款率较https://m.vzkoo.com/read/20230323ffa31d64e19cdb5bc2fb0ae2.html
10.欧美银行股暴跌不止!瑞士信贷一度跌超20%,瑞士央行紧急声明欧美银行股阴云不散,恐慌一波接一波。之前的导火索是美国的硅谷银行倒闭,今天的诱因则是欧洲百年银行瑞士信贷。 3月15日,同时在美股上市的欧洲大型银行延续欧股暴跌势头,其中瑞士信贷一度跌超20%,德意志银行一度跌约10%。此后,瑞士国家银行(瑞士央行)和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发表联合声明称,美国某些银行的问题不会对瑞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gj/202303/t20230316_14388703.htm
11.Eika选中欧贝特科技在挪威推出经BankAxept认证的首款双重支付卡欧贝特科技以高增长市场作为战略定位,并向庞大的国际客户组合提供适用于“终端”设备的嵌入式安全软件解决方案,以及相关的远程管理解决方案,包括银行和金融机构、移动运营商和政府,以及连接对象和设备制造商。 欧贝特科技在全球共有6,500多名员工,包括近700名研发人员。借助遍及全球的4个区域安全制造中心和39个安全服务https://www.businesswirechina.com/zh/news/33925.html
12.你好,我的交通银行卡显示,江苏欧飞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经常从我卡上你好,这个是需要有风险的。http://www.110.com/ask/question-14698601.html
13.瑞信引爆欧美大型银行股恐慌,纳指尾盘转涨,油价和国债收益率重挫瑞士信贷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称不会再投资,引爆欧美银行危机,市场重新下调加息预期,下周美联储能否加息25个基点成悬念。美股大幅低开后盘中齐跌约2%,道指最深跌超720点,瑞士央行称必要时向瑞信提供流动性后,美股尾盘跌幅砍半,标普500指数维持年内累涨。美股银行指数创逾两年新低,个别地区银行转涨,欧股银行指数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84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