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三大交易所起草《指南》,为上市公司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提供参考
中国基金报记者李树超
继今年4月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后,针对该《指引》的“教科书”和典型实践推荐的《指南》也纷纷出炉,并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
本次先行设置《第一号总体要求与披露框架》和《第二号应对气候变化》两个具体指南,后续将在中国证监会统筹下,根据市场需要加快推进其他重要议题具体指南的制定,逐步实现对《指引》重点内容的全覆盖。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底,已有超220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3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家数再创新高,近三年披露家数年均增长约20%左右。
交易所指出,未来将形成以《指引》为强制性和底线要求,《指南》为参考性规范和典型实践推荐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制度体系。
三大交易所起草《指南》
并向全社会征求意见
总体坚持四大思路
在起草过程中,《指南》总体坚持以下思路:
一是推动实践先行,增强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是辅助参考为主,不设置额外的强制披露要求。
本次起草的《指南》以《指引》为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示工作流程及报告披露要点,为上市公司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提供参考。不在《指引》之外新增额外强制性披露要求,不增加上市公司披露负担。
三是突出重点难点,为上市公司提供必要指导。
四是坚持系统思维,稳步推进健全制度体系。
本次先行设置《第一号总体要求与披露框架》和《第二号应对气候变化》两个具体指南,后续将在中国证监会统筹下,根据市场需要加快推进其他重要议题具体指南的制定,逐步实现对《指引》重点内容的全覆盖。未来将形成以《指引》为强制性和底线要求,《指南》为参考性规范和典型实践推荐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制度体系。本所还将结合上市公司实践情况,持续总结上市公司最佳实践,加强对《指引》和《指南》的政策评估,不断增强制度的适应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针对双重重要性分析、四要素披露框架等
给予细化指导
《指南》的主要内容,一是《第一号总体要求与披露框架》,二是《第二号应对气候变化》。
一是提示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一般要求。
二是阐释识别和分析重要性议题的方法。
第二章明确重要性议题的定义及披露要求,提出重要性议题识别和分析的通用框架,并重点就影响重要性、财务重要性议题的识别和分析提供可参考的分析方法以及示例。
三是明确“四要素”披露要求及示例。
第三章“治理”列举公司可持续发展治理架构和工作机制的披露要求、常见的架构设置、人员构成与职权范围、工作任务及目标设定等,提供信息报告机制、监督与考核机制的示例。
第五章“影响、风险和机遇管理”提供了影响、风险和机遇管理的识别、优先序、监测和管理的流程方法,说明如何通过制定管理制度、明确监测流程以及管理措施的步骤开展影响、风险与机遇的监测与管理。
第六章“指标与目标”解释设定、管理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指标的具体可参考做法与示例。
四是说明报告框架、披露项归类、披露项说明的方法。
第七章为可持续发展报告框架的搭建提供参考,明确报告框架下的披露应当对重要性议题进行逐一拆解,并提供议题定量披露项的说明及附注、议题定性披露项的说明示例。
提供应对气候变化议题的分析参考、披露要点等
一是提供评估“应对气候变化”议题重要性的主要方法。
二是为应对气候变化议题特有的评估分析方法和流程提供参考。
三是为应对气候变化议题披露进一步厘清披露要点。
后续,三大交易所将结合本次征求意见过程中各方反馈的意见建议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指南》并正式发布。
上交所制定《行动方案》
为持续优化ESG信息披露制度体系,上交所还同步起草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南第4号——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征求意见稿)》《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南第13号——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征求意见稿)》(以下统称《指南》),并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
上交所表示,下一步,上交所将与市场各方积极参与到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程之中,通过优化制度、加强引导、提升服务,推动上市公司成为ESG理念的践行者、引领者,在全球趋势与中国实践的互动中,继续开拓中国式ESG发展之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