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的中华茶文化,每天在这里娓娓道来......
版本推荐
茶叶战争之怡和集团与鸦片战争
2019年,鼎鼎大名的香港怡和集团再度跻身世界500强,年收入超过400亿美金。
作为跨国财团,怡和的业务遍布酒店、房地产、金融各大行业。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160多年前刚成立之初的怡和集团,其第一桶金,竟然是其创始人靠贩卖鸦片而来。而究其根源,则要从中国的茶叶说起。
从茶叶传入欧美开始
1662年,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嫁给英王查理二世,把中国的茶叶、茶具乃至饮茶风俗传播到了英国,开启了英国社会由上到下的饮茶历史。
1784年2月22日,刚刚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一艘名为中国皇后号的远洋帆船,满载着40多吨花旗参从纽约港出发,第一次驶向大洋彼岸的那个古老、神秘的国度——中国,去换取美国人所需的茶叶。
独立后的美国,再也不用受到宗主国英国的限制和盘剥,可以直接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这让英国人感到无比发愁:因为英国的商品在自给自足的中国卖不出去,为了换取中国的茶叶,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白银源源不断的流出。
不久之后,南亚殖民地的种植园内,来自东印度公司的华生上校望着漫山遍野盛开的绚丽植物——罂粟花,心中萌生了一个罪恶的想法,潘多拉的魔盒就此打开。
也是在这一年,苏格兰邓弗里斯郡的一个农庄,一位婴儿呱呱坠地.此时显然没有人会想到,50多年后,这位被取名为“威廉·渣甸”的男孩,会在半个地球之外,挑起一场改变世界历史的战争。
一个毒枭的诞生
不久之后,渣甸就成为了一名海上外科医生,跟随商船“布伦瑞克号”出海远洋。
在当时,为了刺激更多逐利者加入,东印度公司允许每个雇员“夹带私货”,可以利用货舱空间携带属于自己的2箱、大约一百英镑的货物。
至于这两箱“私货”到底是什么,则没有明确限制——那最暴利的货物:以罂粟花为原料制作,能使人成瘾的鸦片,自然就成了“抢手货”。
在当时,走私一箱鸦片就能获利200多两白银,几乎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很快,渣甸的“主业”就从救死扶伤的医生成为了鸦片走私贩子。
1817年,随着东印度公司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尝到甜头的渣甸正式离开公司,自己经营起了走私鸦片的行当。
1832年7月1日,一家叫做怡和洋行的普通合股公司在中国广州成立。来自英国的两位商人成为了主要合伙人:威廉·渣甸及友人马地臣。
此时对于清王朝来说,日子则不太好过:长期靠茶叶贸易形成的贸易顺差,随着鸦片输入的逐年增加已经消失殆尽,反过来让大量白银流失海外。
朝廷虽然颁布了《禁烟法令》,公开禁止外商输入鸦片,但鸦片走私贸易依旧屡禁不绝。怡和洋行正是靠贩卖鸦片的利润将中国的茶叶等物品运回英国高价售出,再将利润投入到鸦片贸易之中,实现利滚利。
到1838至1839年,每年输入中国的鸦片已经激增到3万5千箱。战争的阴霾已经在广州港上空升起。
“闭关锁国”的另一面
1839年5月,钦差大臣林则徐来到广州,派兵包围了广州十三行,收缴了一万九千余箱的鸦片,并准备将英国鸦片商人驱逐出境……
6月3日清晨,虎门销烟运动爆发……
而这时作为最大鸦片贩子的渣甸,早已经望风而逃,返回了英国。
关于鸦片战争的前因后果,相信大多数朋友应该都很熟悉了。而近年来,有一种偏向于"受害者有罪论”的观点认为:鸦片战争本质上是英国为了争取通商自由和外交平等的手段——尽管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但清王朝闭关锁国的政策、傲慢自大的态度以及过激的禁烟政策显然也助推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但是这种说法显然忽视了真正的重点:那就是鸦片战争实则是英国殖民者蓄谋已久的行动。
早在1832年,东印度公司已经派遣职员胡夏米率领间谍船“阿美士德”号在中国沿海港口搜集情报,同时,威廉·渣甸等鸦片贩子鼓动对华战争,试图从中牟利的意图就一直没有停歇过。
还在中国时的渣甸就致信给英国驻印海军,请求他们派遣军舰前往中国沿海,准备发动战争。
而在渣甸逃回国后,更是鼓动工商界人士联合签名请愿书,说服国会对中国发动战争,并且为作战计划献计献策,所以这个计划也被称为“渣甸计划”。1841年,渣甸众望所归,当选为英国国会议员,用鼓吹对华战争换取了政治资本。
茶叶战争的连锁反应
而对于清王朝来说,所谓一味限制对外贸易的说法也有失偏驳。事实上在行动前的《封港告示》中林则徐就指出:“各国夷船遵式具结者仍准通商,以示劝惩而分良歹。”显然,对于遵守中国法律,而非作奸犯科的合法外商并不多加限制。
当然,关于林则徐晚年曾经提倡“中国本土来种植鸦片取代进口鸦片”似乎成了一大争议点。但要考虑到的是,人都会有历史局限性,林则徐自然也知道鸦片对国人的危害,但在当时,鸦片既然无法禁绝,那还不如自己来种,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白银外流,另一方面还能给帝国增加创收。
而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为了进一步摆脱对中国茶的依赖,开始在印度的阿萨姆等地种植茶叶,采用机械化、现代科技种植方法扩大生产,更为物美价廉的印度茶的出口量逐渐超过中国茶,占据了英国市场大头。
自此,英国也无需再通过疯狂倾销鸦片,来扭转因为购买中国茶而流失的白银。
另一方面,1858年,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愈演愈烈,陷入严重财政危机的清王朝,为筹集军饷,开始对进口鸦片征税,等于默认了进口鸦片的合法性。随后,针对本土鸦片的种植禁令也名存实亡,很快,本土鸦片产量大增,逼走了进口鸦片,形成了晚清时代特殊的“鸦片财政”。
写在最后
而中国茶也在经历了近代以来的衰落之后重新得以发展、振兴。
参考资料:
林则徐与鸦片战争研究再议——兼评赵健伟《谎言下的鸦片战争》
论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驳斥西方资产阶级反动学者的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