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史纲》,刘亚丁著,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苏联文学沉思录》,刘亚丁著,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顿河激流——解读肖洛霍夫》,刘亚丁著,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本书被尤·德沃利亚申主编的《肖洛霍夫百科全书》(2012,Шолоховскаяэнциклопедия)引用。获得四川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4.《佛教灵验记研究——以晋唐为中心》,刘亚丁著,巴蜀书社2006年版。
5.《肖洛霍夫学术史研究》("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系列),刘亚丁、荣洁、李志强、罗悌伦、邱晓林、宁虹等著,译林出版社,2014年版。获得四川省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6.《俄罗斯文学(1760—2010)感悟录》,刘亚丁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7.《龙影朦胧——中国文化在俄罗斯》,刘亚丁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获得四川省第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二、主编及参编著述
1.《欧洲小说史》,龚翰熊主编,伍厚恺、杨思聪、刘亚丁副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获得四川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外国文学》,刘亚丁、邱晓林主编,邱永旭、薛玉楠副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外国戏剧鉴赏辞典(近代卷)》,刘亚丁主编,李兵、苏玲副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
3.《外国文学:领悟与阐释》,刘亚丁主编,徐振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4.《外国文学与国家认同——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刘亚丁、李志强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5.《中俄文化互鉴:<中国精神文化大典>翻译论集》,刘亚丁主编,东方出版社,2021年。
三、翻译著作
1.《肖洛霍夫的秘密生平》,(俄)瓦·奥西波夫著,刘亚丁、涂尚银、李志强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2.《肖洛霍夫的秘密生平》(增订版),(俄)瓦·奥西波夫著,刘亚丁、涂尚银、李志强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3.《肖洛霍夫研究文集》("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系列),刘亚丁选编,刘亚丁、荣洁、李志强、罗悌伦、池济敏、宁虹等译,译林出版社,2014年版。
四、随笔集
《风雨俄罗斯》,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五、论文(除署名外,均为独著)
2024年
2023年
刘亚丁《俄罗斯人的民族认同——以俄罗斯文学的呈现及俄罗斯学者的阐释为检视点》,《四川大学学报》2023年3期
2022年
1.刘亚丁、汪义军《十字路口的列夫·托尔斯泰与他的人物:道德反思的收获》,《文学跨学科研究》(InterdisciplinaryStudiesofLiterature),2022年3期
2.刘亚丁、王亚楠《放大镜下观蝴蝶——纳博科夫<叶甫盖尼·奥涅金>过眼录》,《符号与传媒》2022年第25辑
2021年
1.ЯдинЛю.ОпротиворечивоститрактовокобразаГригорияМелеховавсоветскойлитературнойкритике//ИзвестияроссийкойАкадемии.Сериялитературыиязыка,№6,2021.(《苏联文学界对葛利高里形象的歧见》,载《俄罗斯科学院学报·文学语言分册》2021年6期)
2.ЛюЯдин.ДорогакДону//МирШолохова,№2,2021.(《顿河之路》,载《肖洛霍夫世界》,2021年2期)
3.《中国国学在俄罗斯的传播和影响》,载《四川日报》2021年2月22日
4.《<青年近卫军>是怎样炼成的?》,载《人民日报》2021年11月21日(《文摘报》2021年11月30日摘录)
6.《静静的顿河静静地流——肖洛霍夫素描》,《中华读书报》2021年2月13日
2020年
1.《疫情中的普希金与波尔金诺之秋》,《光明日报》2020年2月27日
2.《类型学的文学移植:袁枚与杰尔查文自然诗比较》,《四川大学学报》2020年4期
《<一个人的遭遇>序》,载《一个人的遭遇》,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版,本文也以俄文版的形式发表:Судьбачеловека--предисловиекрассказуМ.А.Шолохова//ЧеловекикультураВостока,т.2020.
2019年
1.《对话性:研究俄罗斯文学的一种有效的角度》,《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2期
2.《关怀人类由微至巨——读艾特玛托夫》,《人民日报》2019年7月21日
3.《俄罗斯古典歌剧的民族化探索》,《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8月15日
4.ПутьккитайскойфилософиивСССРиРоссии(с50-хгг.XXв.поначалоXXIв.)//Филосовскиенауки.№12,2019.(《苏联和俄罗斯的中国哲学之路(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哲学科学》2019年12期)
2018年
1.《巡回展览画派与19世纪的俄罗斯》,《光明日报》2018年1月3日
2.LiuYading.TheTwoPhasesandConstructedObjectivesofPublicDiplomacyin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AHistoricalReview,in“InternationalRelations”,2018(2),54
3.Научноеиздание"ТихогоДона"открываетсекретвеликогоромана//МирШолохова,№1(9),2018(《静静的顿河》的学术版揭开了伟大小说的秘密》,《肖洛霍夫世界》2018年9卷1期(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所官网摘录此文)。
2017年
2016年
1.《郭沫若的两篇俄文轶文——兼述郭沫若在20世纪50年代中苏文化交往中的作用》,《郭沫若学科》2016年2期
2.《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俄罗斯<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价值平议》,《四川大学学报》2016年2期,本文又以俄文的形式发表:Творческаятрансформациякитайскаякультура:обусуждениезначенияроссийскойэнциклопедии"ДуховнаякультураКитая”//ЧеловекикультураВостока,т.2017.
2015年
1.ОвосприятииличностиитворчестваМ.А.ШолоховавСССР/РФвконце1980-х–начале1990-хгодов//МирШолохова.2015.№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肖洛霍夫的个性和创作在苏联/俄罗斯的接受》,《肖洛霍夫的世界》,2015年1期)
2.Русскаялитературасквозьпризмукитайскойкультуры//Русскаялитература:типы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огосознанияидиалогкультурно-национальныхтрадиций:материалыXIВсероссийскойнаучнойконференциис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мучастием,Екатеринбург:Изд-воУрал.ун-та.2015.(《透过中国文化观照俄罗斯文学》,《俄罗斯文学:艺术意识类型与民族文化传统对话:第11届有外国学者参加的全俄学术会议论文集》,乌拉尔大学出版社,2015年)
3.《近十年俄罗斯肖洛霍夫学回顾》,《俄罗斯文艺》,2015年3期。
2014年
1.《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与敦煌写卷》,《国际汉学》2014年第25辑
2.Пониманиеидиалогичность:значениеэнциклопедииДуховнаякультураКитая//ПроблемыДальнегоВостока.2014.№4.(《理解与对话:百科全书<中国精神文化大典>的意义》,《远东问题》,2014年3期)
3.《理解与误读:禅宗文献在俄罗斯》,《中国俗文化研究》第九辑,2014年
2013年
1.《孔子形象在俄罗斯文化中的流变》,《东北亚外语研究》2013年2期,本文又以俄文的形式发表:ТрасмормацияобразКонфуциявРоссии//ЧеловекикультураВостока,т.2019.
2.《祖国保卫者形象塑造——2012年2月23日普京卢日尼基运动场演讲分析》,《俄罗斯研究》2013年3期
3.《历史形态学的启示——李福清院士的文学研究方法》,《国外社会科学》2013年3期
4.《俄罗斯<中国精神文化大典>:翻译与思考》,《俄罗斯文艺》2013年3期
2012年
1.《19世纪后半期俄罗斯文学-艺术本土化转向及其原因探寻》,《中国俄语教学》2012年3期
2.《作为佛教灵验现象的舍利崇拜》,《法门寺博物馆论丛》(总第四辑)2012年
2011年
1.ШелоховедениевКитае//Вёшенскийвестник.№10.Ростов-на-Дону:Ростиздат.2011.(《中国的肖洛霍夫学》,《维约申斯克学报》,第10辑,顿河畔罗斯托夫:罗斯季出版社,2011年),本文被俄罗斯杂志Relga全文转载。
2.《普京文学形象上的"中国"油彩》,《外国文学动态》,2011年3期
3.《19世纪高加索战争的文学再现——以莱蒙托夫和列托尔斯泰的行旅和创作为例》,《俄罗斯研究》,2011年2期
4."Судьбачеловека":реализмилисимволизм//Вёшенскийвестник.№11.Ростов-на-Дону:ЗАО"Книга".2011.(《<一个人的遭遇>:现实主义或象征主义》,《维约申斯克学报》,第11辑,顿河畔罗斯托夫:"书籍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本文被scicenter.online收录、Русскийлитературнцйязыквконтекстесовременности:МатериалыIIВсероссийскойнаучно-методическойконференциис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мучастием(2011)转载。
5.《在邪恶旁边还有良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残酷结构"》,《文艺报》2011年11月21日,本文被中国作家网、中国社会科学院网、中国文学网、光明网、求是理论网、华乡网等网站转载。
2010年
1.КНР:новоеизданиесименемШолохова.Онекоторыхаспектахтрудасанализомразвитияшолоховедия//Вёшенскийвестник.№9.Ростов-на-Дону:Ростиздат.2010.(《中国有关肖洛霍夫的新出版物:肖洛霍夫学史著作的若干观点》,《维约申斯克学报》,第9辑,顿河畔罗斯托夫:罗斯季出版社,2010年)
2.《机构与经典的博弈——肖洛霍夫中心化过程略考》,《俄罗斯文艺》2010年2期
2009年
1.《苏联文学研究中一块等待复垦的丢荒地——苏联文学异国书写辨析》,《俄罗斯文艺》2009年1期
2.《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对中国智者形象的建构》《俄罗斯研究》2009年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5期学术卡片拦摘录,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9年11期复印)
3.《<叶甫盖尼奥涅金>三种注释本解读》,载《纪念中国俄语年文集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与实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又载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编《外国文学研究60年》,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
4.《1988年以来苏联/俄罗斯文学界对肖洛霍夫的边缘化》,载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编《走近经典——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
4.《异域风雅颂新声苦甘辛——<诗经>俄文翻译初探》,《中国文化研究》2009年4期,又载冯骥才主编《心灵的桥梁——中俄文学交流计划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年,本文又以俄文的形式发表:Анализпереводов"Шицзина"нарусскийязык//ЧеловекикультураВостока,т.2017.
5.《<癌病房>: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名作赏析》,2009年5期
2008年
1.Образыкитайскойкультурыврусскойпрозе1980-2000-хгг//ПроблемыДальнегоВостока.2008г.№3.(《1980年代至2000年俄罗斯小说中的中国文化形象》,《远东问题》2008年3期)俄罗斯电子期刊promreview.net转载此文。
2.《灾难激发睿思——俄罗斯文学灾难书写一瞥》《文艺报》2008年6月21日
3.《<一个人的遭遇>:小说或默示录》,《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4期
4.《文化试错的民族寓言:<罪与罚>的一种解读》《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5期
5.《道术:佛教进入中土的法门》,《四川大学学报》2008年6期,(《高等学校文学学术文摘》2009年2期"学术卡片"栏摘录).
2007年
1.《观象之镜:俄罗斯建构中国形象的自我意识》,《跨文化对话》第20辑(2007年2月)
2.《<告别马焦拉>:文本内外的解读》,《俄国语言文学学报》第十期(2007年6月),台北中国文化大学主办
3.《儒学具有巨大的机遇》[俄]亚马尔蒂诺夫/刘亚丁,《跨文化对话》第22辑"海内外儒学专号"(2007年9月)
4.《苏联文学的断裂与延续》《俄罗斯文艺》2007年4期
2006年
1.《还一个真正的肖洛霍夫》,《文艺报》2006年1月10日,本文被《新华文摘》2006年9期全文转载
2.《俄罗斯的中国想象:深层结构与阶段转喻》,《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年1期全文转载
4.《彰显与遮蔽:文学的叙事与文学史的书写》,《俄罗斯文艺》2006年1期,刘亚丁、何云波
5.《对位:关照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另一个关键词》,《中华读书报》,2006年8月23日
2005年
2.《全身心倾听革命——苏联文学与革命》,载刘文飞编《苏联文学反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
2004年
1.《写学术笔记,治理不良学风》,《学术月刊》2004年1期,"中国公法网"全文转载
2.《价值多元与保尔的命运》,《俄罗斯文艺》2004年1期,何云波、刘亚丁
3.《"中国好奇"与"拾遗补阙"》,《俄罗斯文艺》2004年2期
4.《心里的琴弦是怎样拨响的》,《读书》2004年6期,"大公报网站"2004年7月4日全文转载
2003年
1.《佛像灵验记及其文化意蕴》,《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3期(夏之卷)
2.《"天花"源流考释》,《中国俗文化研究》第一辑,2003年5月
2002年
1.《旁观者的管见——浅议与俄罗斯文化交流战略》,《东北亚论坛》2002年3期
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2年11期复印本文
2.《姓苏未必就姓马——与张冠华先生商榷》,《文艺理论与批评》2002年3期,《俄罗斯文艺》2002年第3期摘录本文
3.《俄罗斯的文学史家成熟了?》,《文艺理论与批评》2002年3期(笔名文力)
5.ТрижизниМихаилаШолоховавКитае//Роман-журналXXIвек.2002г.№9.(《肖洛霍夫在中国的三种生命》,刘亚丁,《21世纪小说杂志》2002年9期,本文被国立肖洛霍夫故居保护区(ГМЗШ)网站摘录,被尤德沃利亚申主编的《肖洛霍夫百科全书》(2012,Шолоховскаяэнциклопедия)引用)
2001年
1.《解读肖洛霍夫》,载《回顾与前瞻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二十年(1979—1999)会议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2001年3月
2.《雷雨中的闲云野鹤——关于帕斯捷尔纳克的对话》,《俄罗斯研究》,2001年第3期,刘亚丁何云波
3.《精神的流浪者——关于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对话》,《俄罗斯文艺》,2001年第3期,何云波刘亚丁
2000年
2.《在中心与边缘之间:关于肖洛霍夫的对话》,《俄罗斯文艺》,2000年1期,何云波刘亚丁
3.《肖洛霍夫的两种声音——重读<静静的顿河>》,《环球时报》,2000年6月30日
该文载鄢晓霞编《解读大师教科文读本文学卷》,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载薛华栋主编《与诺贝尔奖较劲》,学林出版社,2002年;载《二十世纪文学回顾》论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该文被"人民网"、"新华网"、"k12教师频道"和"三福书屋"等网站登载
1999年
1.《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产生及其负面影响》,《中外文化与文论》第6辑(1999年)
1998年
《〈被开垦的处女地〉与冷战》,《俄罗斯文艺》,1998年第1期,《文艺报》转载此文。
1996年
2.《白银时代:挣脱古典诗歌》,《四川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1995年
1.《人与自然:前苏联文学的母题之一》,《四川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
2.《1985:警钟为何而鸣——对几部苏联作品的沉思》,《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1995年11期复印本文
3.《面与线:建构俄罗斯文学的框架》,《俄罗斯文艺》,1995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1995年9期复印本文
4.《前苏联文学中的弥塞亚意识》,《外语与翻译》,1995年第4期
1993年
《冷眼观人生妙手著华章——重读〈安娜卡列尼娜〉》,《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1993年7期复印本文。
1992年
1.《谈米布尔加科夫的〈大师和玛格丽特〉》,《四川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
2.《中俄民间故事比较二题》,《外国文学研究》,1992年第4期
1991年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世界文学》,载曹顺庆主编《比较文学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
1988年
1.《体现与超越:文学与俄罗斯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外国文学研究》,1988年第1期
2.《俄罗斯文学的内涵初探》,《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三十辑(青年学术专辑),1988年3月
3.《列托尔斯泰自传性形象系列》,《社会科学战线》,1988年第2期
1987年
《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文化背景》,《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第2期
1986年
《〈两重人格〉浅探》,《外国文学研究》,1986年第2期
1983年
《安娜和列文并不都是悲剧人物》,吉林省外国文学学会1983年年刊
《夕阳与和风照拂的故乡港湾》,载《光明日报》2021年10月21日
《中国年画在俄罗斯》,《团结报》2019年1月17日
1.《德必有邻:儒学在俄罗斯的传播》,《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2月18日
2.《缅怀中华文化传播家季塔连科》,《光明日报》2016年3月19日,本文被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官网、中国社会科学网、搜狐网等转载。
3.《俄罗斯当代文学中的中国文化元素》,《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7月14日
1.ЛюЯдин.Интерескрусскойлитературенеувядает//Восточнаяколлекция,№1,2015.(《俄罗斯文学方兴未艾》,《东方收藏》2015年1期)
1.《"米沙同志"——访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所长季塔连科院士》,《人民日报》2014年3月23日
2.《咏中华经典探文化精髓——访俄罗斯汉学家、<中国精神文化大典>副主编卢基扬诺夫》,《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7日
3.《序》,载夏益群《十九世纪俄国古典小说儿童形象研究》,巴蜀书社,2013年版
1.《民俗观照与知识融通——<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俄罗斯卷>读后记》,《中国俗文化研究》第七辑。
2.《苏联时代中国形象研究的一项有益尝试》,载孔朝晖《"兄弟"的隐喻——从<真理报>的中国形象谈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3.《中国国进步和现代化的世纪之路》,《国外社会科学》,2012年3期
4.《在作家故里探索肖洛霍夫创作的奥秘》,《俄罗斯文艺》,2012年4期
5.《肖洛霍夫研究的新传统》,《外国文学动态》,2012年6期
6.《民俗观照与知识融通——<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俄罗斯卷>读后记》,《中国俗文化研究》第七辑
7.《新编<外国文学>的编写理念和编写体例浅谈》刘亚丁、邱晓林、薛玉楠,载《外国文学课程国际化研究论文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8.《覃思空谷足音闻——已故导师李树森先生侧记》,载《窗砚华年——北京师范大学苏联文学进修班、研究班纪念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1.《俄罗斯文学中的百变普京》,《世界新闻报》,2011年6月24日,本文被搜狐网、百度网、新浪网、凤凰网的新闻栏目,国际在线、东北网国际、新疆天山、中亚时评、手机凤凰网等网站转载。
2.《"永乐大典"在海外——俄罗斯科学院<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侧记》,《中外文化交流》,2011年4期
1.《鸿篇巨制传友谊》,《人民日报》2010年2月12日
2.《火与光的精灵——茨维塔耶娃读译札记》《中国诗歌》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
1.《俄罗斯人的精神源头》,《中国教育报》2009年7月15日
2.《俄罗斯学术的源头活水》,《中国教育报》2009年10月25日
1.《〈静静的顿河〉令人深思》,《文艺报》2007年1月6日
2.《俄罗斯的两次儒学译介》,《人民日报》,2007年3月28日
3.《归去来兮:苏联时代的红色经典》,《中国教育报》,2007年10月18日
1.《顿河,静静地书写历史》《人民日报》2006年3月21日
3.《俄罗斯文学研究者何为—课徒感染架桥》,《俄罗斯文艺》2006年3期
1.《战地恋歌》,《人民日报》,2004年5月14日,"新浪网"5月14日全文转载。
2.ФадееввКитае.ВсборникеТворчестваисудьбаАлександраФадеева.Москва,ИМЛИимА.М.ГорькогоРНН,2004.(《法捷耶夫在中国》,载《亚历山大法捷耶夫的创作与命运》,莫斯科: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2004年)
3.《远逝的记忆》,《书屋》2004年6期,何云波、刘亚丁
《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大有可为——以外国文学教学为个案》,《四川省情》,刘亚丁、杨黎兰,2003年11期
1.《再访俄罗斯》,《比较文学报》2002年4月15日
2.《双城记》,《城市改革与发展》,2002年4期
3.《静静的顿河静静地流》,《神州学人》2002年5期,"北方留学网"等网站转载此文。
4.《顿河边的朋友》,《四川日报》,2002年8月30日
5.《轰动性:俄罗斯文学的新标准——新潮文学蠡测》,《俄罗斯文艺》2002年3期
6.《关于一个伟大作家的对话》,《外国文学动态》2002年5期
7.《俄罗斯顶尖学府》,《21世纪》,2002年10期
8.《找寻"保尔科察金"》,《万象》,2002年9期,本文被陈建华主编《顿河晨曲:今日俄罗斯漫步》收录,重庆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肖洛霍夫的秘密生平〉译者序》,《文汇读书周报》,2001年3月3日(《博览群书》2001年第3期转载)
2.《果戈里和我们》,《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1年3月15日
3.《猜度斯大林》,《读书》,2001年第1期
《用鼻、用眼、用耳、用心去读——屠格涅夫〈树林与草原〉赏析》,《名作赏析》,2000年第5期
2.《普希金情缘》,载《普希金与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5月
3.《书的命运——近年来对〈被开垦的处女地〉论争的述评>>,《俄罗斯文艺》,1999年3期
4.《梁山好汉漂洋过海》,《四川文学》1999年5期,笔名文力
1.《边缘批评:跨世纪的理论策略》,《中外文化与文论》,1996年第1辑,曹顺庆、冯宪光、刘亚丁等
2.《调侃大师解构经典》,《读书》,1996年第12期
1.《跨越第三堵墙》,《中国比较文学》,1996年第3期,李杰、刘亚丁
《四川国际比较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外国文学研究》,1992年第1期
《苏联文学的非传统方法》,《语文导报》,1986年第1期
《一个同时代人论巴扎洛夫——学习皮萨烈夫论巴扎洛夫札记》,《文学论丛》第一辑,1983
七、国际学术会议或讲座
2019年10月2日在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参加由四川大学—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中俄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的第4届“中国与俄罗斯:中俄文化对话”РоссияиКитай:диалогкультур致开幕辞,并交流《袁枚与杰尔查文:18世纪的诗歌中的自然》(ЮаньМэйиГ.Р.Державин:природавпоэзииXVIIIвека)
2018年10月2日在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参加由四川大学—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中俄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与俄罗斯:中俄文化对话”РоссияиКитай:диалогкультур,作题为”俄罗斯对儒学的接受“(ЗнакомствоснаследиемконфуцианствавРоссии)的发言。
2015年6月2-3日在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召开了纪念肖洛霍夫诞辰110周年的"二十一世纪初肖洛霍夫创作遗产"(ТворческоенаследиеМ.А.ШолоховавначалеХХIвека)国际学术研讨会。高尔基世界文学所首席研究员、会议主席尤阿德沃利亚申宣读了刘亚丁为大会发去的贺信。刘亚丁向大会提交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俄罗斯对肖洛霍夫个性和创作的接受》(ОвосприятииличностиитворчестваМ.А.ШолоховавРоссиивконце1980-х–начале1990-хгодов.)的报告。
1.2014年3月12日,刘亚丁应邀在俄罗斯科学院院东方学所(ИнститутвостоковеденияРАН)中国研究部作семинар。中国研究部主任、《中国精神文化大典》副主编А.科布杰夫教授主持семинар。刘亚丁教授详细介绍了"俄罗斯《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中文翻译工程"项目。他同该部研究人员就有关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2.2014年3月24-26日,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所举办第44届"中国社会与国家"国际学术研讨会,24日刘亚丁作题为"李福清的文学研究方法"(МетодологиялитературоведаБ.Л.Рифтина)的发言。该发言稿已在《44-янаучнаяконференция.ОбществоигосударствовКитае.ТомXLIV.Часть1》发表。
3.2014年10月5-6日第十一届全俄学术研讨会"俄罗斯文学:艺术意识类型与民族文化传统对话"(Русскаялитература:типы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огосознанияидиалогкультурно-национальныхтрадиций)在叶卡捷琳堡举行。刘亚丁教授作了题为"透过中国文化看俄罗斯文学"(Русскаялитературасквозьпризмукитайскойкультуры)的大会发言。
4.2014年10月8日乌拉尔联邦大学举行"人文艺术学院中国俄罗斯学家讲座"(ЛекциикитайскихрусистоввИГНИ),刘亚丁作题为"我为什么研究俄罗斯文学"(Почемуяизучаюрусскуюлитературу)的讲座。
5.2014年11月20日在莫斯科近郊举办的“第五届世界文化语境中的俄罗斯文学论坛”V(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йконгрессРусскаясловесностьвмировомкультурномконтексте)上作题为《跨越一百年的精神对话:列·托尔斯泰、索尔仁尼琴和田德利亚科夫》(Духовныйдиалогчерезстолетие:Л.Толстой,Солженицын,Тендряков)的发言,并主持“列·托尔斯泰、托斯妥耶夫斯基与俄罗斯和世界艺术意识”(Л.ТолстойиФ.Достоевскийврусскомимировом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омсознании)分论坛。论坛由陀思妥耶夫斯基基金会主办。
2013年11月28日在莫斯科大学孔子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共同举办的"儒学在俄罗斯"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刘亚丁作题为"《中国精神文化大典》对儒家精神的阐扬"的大会发言。
2011年9月12—13日俄罗斯国立肖洛霍夫博物馆-保护区(ГМЗШ)举办"现阶段的肖洛霍夫创作研究:问题、观念、方法"(ИзучениетворчестваМ.А.Шолохованасовременномэтапе:проблемы,концепции,подходы)国际学术研讨会,12日刘亚丁作题为"《一个人的遭遇》:现实主义或象征主义"(《Судьбачеловека》:реализмилисимволизм)的大会发言。
1.2010年9月21—23日俄罗斯国立肖洛霍夫博物馆-保护区(ГМЗШ)举办"肖洛霍夫讲座"学术研讨会,会上宣读了刘亚丁的贺信,刘亚丁提交了题为"中国研究肖洛霍夫的新著作"(КНР:новоеизданиесименемШолохова)的报告。
2.2010年11月27日刘亚丁在韩国祥明大学主办的"一体多元性中国文化再探索"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作题为"回归哲人之邦"套话——近30年俄罗斯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利用与想像"的大会发言
2007年4月27日刘亚丁在莫斯科肖洛霍夫人文大学(МГГУ)作了题为"肖洛霍夫在中国"的报告(М.А.ШолоховвКитае)。
2001年12月20日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ИМЛИРАН)举行的纪念法捷耶夫100周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刘亚丁在上做"法捷耶夫在中国传播的若干史实"(ОнекоторыхстраницахисториизнакомстваКитаястворчествомА.А.Фадеева)的大会发言。
八、研究报告
《俄罗斯对中国侨民的负面评价及对策建议》,《欧亚社会发展动态》2011年第6辑
九、访谈录
刘亚丁、安·卢基扬诺夫《中俄文化的相遇与互相理解》,《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月5日
《"我钟爱中国民间故事"——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通讯院士访谈录》(下),《文艺研究》2006年8期
《"我钟爱中国民间故事"——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通讯院士访谈录》(上),《文艺研究》2006年7期
1.《我们的空中城堡是最坚固的》,《外国文学》2004年2期
2.《寻找〈静静的2016顿河〉手稿的过程——访非库兹涅佐夫通讯院士》,《中华读书报》,2002年3月27日,"光明网"等网站转载此文
3.《俄罗斯作家走向联合:继承苏联文学的财富——访非库兹涅佐夫通讯院士》,《文艺报》,2002年3月19日,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5期复印此文。
3.《心灵召唤我写出肖洛霍夫的真相——俄罗斯作家瓦奥西波夫访谈录》,《文艺争鸣》2002年5期
十、译文
1.(俄)玛·克拉芙佐娃《中国新石器时期的信仰和崇拜》,刘亚丁译,《中国俗文化研究》第十五辑,2018年
2.H.玛玛耶娃、T.图尔恰克《1990—2000年代俄罗斯中国史研究的特征是文学丛书和大型文献集的出版》,刘亚丁译,载《俄罗斯汉学的基本方向及其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
1.李福清《中国神话总论》,刘亚丁译,载《神话与民间文学——李福清汉学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2.李福清《中国神话英雄及射日神话与变体》,刘亚丁译,《中国民俗文化研究》第十四辑(2017年)
3.李福清《中国神话传说的新采录》,刘亚丁译,《民间文化论坛》2017年4期,本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7年11期转载。
1.《俄文版<郭沫若自选集>自序》,刘亚丁译,《郭沫若研究》2016年2期
2.《郭沫若俄文版<中国诗歌选>序言》,刘亚丁译,《郭沫若研究》2016年2期
3.奥波克罗夫斯卡娅著《婚礼》,刘亚丁译,载《小说山庄》,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版
1.《关羽传说与年画》(俄)李福清原作,刘亚丁译,载《李福清中国年画论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12年版
2.《女孩》(译文),《小说山庄》,刘亚丁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
3.《钉是钉,卯是卯》(译文),刘亚丁译,《小说山庄》,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
《茨维塔耶娃诗选》,刘亚丁译,《中国诗歌》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
《奇幻苹果》(俄)谢舍列霍夫著刘亚丁译《小说山庄》(2007年外国最新短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3月。
《地震》(长诗),[亚美尼亚]诺巴格达萨良作刘亚丁译,《世界文学》2008年5期(并被《外国文学动态》2008年3期"先睹为快"栏目摘录)
1.《请别称呼我的姓》(译文),[俄]娜托尔斯塔娅作,刘亚丁译,《译林》2007年第1期
2.《"仁"的范畴》(译文)[俄]亚马尔蒂诺夫作,刘亚丁译,《跨文化对话》第22辑"海内外儒学专号"(2007年9月)
《切格姆的桑德罗》(俄罗斯作家法伊斯坎德尔长篇小说选译),《世界文学》2006年3期
《敦煌卷子的命运》,[苏]费德林原作,刘亚丁译,《中外文化与文论》第7辑(2000年),该文被《岁久弥光》论文集收录,巴蜀书社,2001年1月
《英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美学思想》[苏]Б.鲁克扬诺夫原著,刘亚丁译,《文艺理论与批评》,1988年第2期
科研项目
一、主持项目
1.“中俄传统文化关键词比较研究”(SC20ZDZW006),四川省哲学2020年度重大项目,2020—2022,在研。
2.“‘一带一路’沿线国际汉语学习现状及未来学习和服务需求研究”,教育部项目(外教司综(2019)2833),已结项。
3.“俄罗斯《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中文翻译工程”(12&ZD170),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012-2017,已结项,专家鉴定为“良好”。
4.“中国民俗文化在东北亚的研究”(10jjDZONGHE0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12—2016,已结项。
5.“肖洛霍夫研究史”,国家社科基金,2005—2008,已结题,被评为“优秀”。
6.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外国文学学术研究史”子项目“肖洛霍夫学术研究史”,2006-2009,已结题,被评为“优秀”。
7.“神话与现实:20世纪后半叶苏联/俄罗斯文学中的中国形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项目,2005—2007,已结题。
8.“灵验记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中国俗文化分体研究(二)”的子项目,2002—2004年,已结题。
9.“外国文学名著重读”,四川大学211工程项目,2002—2005年。
10.“中苏农村题材文学比较研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基金项目,2001—2003年,已结题。
11.“肖洛霍夫的创作与苏联文学的关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996—1998年,已结题。
12.“苏联文学再评价”,美国亚洲基督教高教联合董事会项目,1994—1996年,已结题。
二、参加项目
1.参研“苏联文学:历史的反思”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九五”重点项目,1996—1999年。
2.参研“欧洲小说史”项目,国家教委社科项目,1997—1999年,任副主编。
3.参研“文化原典阅读与中文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教育部新世纪教改项目,2001-2003,排名第三。
4.参研刘文飞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多卷本俄国文学史”(17ZDA283),为子项目第一卷负责人。
人才培养
讲授《外国文学》(本科)、《俄国文学》(硕士)、《俄罗斯文学》(博士)、《俄罗斯文化II》(博士)等课程。指导文学与新闻学院世界文学专业和士生和硕士生,指导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的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