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与美国康奈尔大学约翰逊管理学院联合培养的非全日制项目,同时也是常春藤联盟大学首次在中国授予其原版工商管理(MBA)学位。
项目依托清华大学和康奈尔大学两所世界名校一百多年来丰厚的教学资源,放眼国际金融市场,结合中国国情,倾力打造出一套融汇中外金融理论与最新实践的金融人才培育体系,致力于培养立足中国市场、兼具国际视野、精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金融领军人才。
近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主办、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承办的“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2024全球产业结构变革与经济展望”在京圆满举办。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席教授、绿色金融研究中心(CGFR)和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主任鞠建东在论坛期间接受中新经纬专访。他表示,期待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共同发力,形成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三马当先的局面。随着中央宏观政策三马当先,引领地方政府与市场万马奔腾。我们期待中国经济出现“三马当先,万马奔腾”的繁荣景象。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和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数据要素因其在价值创造、资源配置、创新驱动以及社会治理中的关键作用被提到了空前重要的高度,为金融强国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动力。在我国“数据要素×”行动规划公布后,金融业深入推进数字化建设,加快数字化转型,围绕“有数、治数、用数”的目标,积极拥抱大模型等前沿技术,探索其落地应用,以充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动金融服务乘“数”而上。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与依靠资源投入的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相比,高质量发展强调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引擎,实现经济发展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科技创新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支撑引领力量,需要制度、法治、文化、资本要素融合形成的多维创新生态作支撑。从要素端看,由于科技创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长周期的“三高一长”特征,相较于促进传统行业的绩效激励,以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作为科创资源配置的核心资本力量,匹配相应激励机制助力底层创新,将是现阶段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较为高效的手段。
2023年,中国外贸顶住压力,稳定基本盘。2024年,中国外贸是否会迎来回暖?
当前,外部需求仍然低迷,多个国际机构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整体上不如疫情前;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加剧,还有像最近的红海航运通道受阻等不确定、难预料因素,都会对贸易活动形成干扰。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席教授、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主任鞠建东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表示,未来世界市场的增长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中国进出口增长主要也是从这些市场里得到。中国最主要的机遇和挑战是能否形成一个以中国市场为核心的经贸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