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前几年是典型的打板选手,从2019年开始,逐步意识到游资时代开始没落,机构时代悄然拉开帷幕,因此,在延续短线炒情绪的同时,单独开了一个账户做波段,直到2020年创业板实行注册制时,就彻底放弃了炒情绪、炒妖股的模式,最后一次参与妖股是“天山生物、豫金刚石”那一波,后面的大妖股行情都不再参与了,像豫能控股、郑州煤电这些妖股,我都是站在一旁淡然地看着它们“起高楼、宴宾客、楼塌了”。
抱团行情目前不存在选股问题
???……你没有看错,目前阶段的抱团行情没有“选股”这个难题,且听我细细道来。在2017年,机构时代第一次崭露头角,深度参与市场的股民估计还记得当时的标志性个股---中国平安,在当时整体行情不好的时候,“买平安保平安”成为一个流行的口号;从2019年至今机构行情全面崛起,涌现了一大批耳熟能详的长线牛股,直到最近比亚迪、宁德时代这批股票将“抱团股”打出了一个小高潮。目前可谓是“无脑”买行业龙头,躺着赚钱的阶段,无论它们是否已经高估,越来越多的场内资金转型流向这些大市值个股,越来越多的居民储蓄和理财资金通过基金涌入这些抱团股。因此,各个行业公认的龙头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不要你认为,要大家认为”,像白酒的某台、某液、某窖,新能源汽车的某迪、家电行业的某美、某格……
有部分参与过行业龙头的股民这个时候可能会有疑问,说:我买的就是行业公认的龙头,比如地产的万科、券商的中信、机场的上海机场,但就是不涨啊,这是为什么?
答案很简单:赛道选错了,或者说这些行业目前不在风口上。
房地产受政策调控,行业内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像万科这样的行业龙头的业绩也很难超预期,券商由于各大基金配置的仓位比较低,短期难以形成合力,机场由于由于疫情影响,业绩大幅下滑是必然的,所以这些行业短期内无法让资金达成共识。如果将来某个时候地产股站在了风口,万科这样的公认行业龙头必然是最亮的那颗星。
聊到这里,直接亮出结论了:现阶段最紧要的是选赛道,然后买这个赛道上大家公认的龙头,不要自作聪明自己去选股,这就是我要表达的“抱团行情目前不存在选股问题”的准确之义,同时这些公认的行业龙头,不会像短线所谓的市场龙经常变换。
最后给不知道各行业龙头的股民提供三个简单的方法:
1.将行业内股票按总市值排序,排名前几的大概率就是;
2.多逛逛论坛,在行业主题贴下面,看看大家讨论最多的个股是哪几只;
3.找到对应的主题基金或者ETF,它们配置权重最高的那几只个股,就是你要找的。
买跌不买涨,尽量不做T
选好赛道确定个股后,这时“技术分析”将派上大用场,各个技术流派的方法都行,在你选用的技术方法视角,观察备选标的最近走势,找出其中的规律。比如:技术指标macd、kdj的金叉死叉,boll指标的上轨下轨,甚至最简单的均线系统5日、10日线,这些都可以,你擅长什么就用什么,实际上不管你用什么技术分析,99%都遵循了买跌不买涨这个原则。个股走势之所以规律,就是因为场内外大部分的资金都是这么做的,于是形成规律的上涨和下降,高手在一段上涨幅度50%的个股中,做出70%以上的利润就是这么做的,当然这么做也是有风险的,就是容易反T,甚至T出局,卖飞。所以最适合大众的思路就是如果没有出现见顶信号,波段持有,不做T才是最好的策略。
错过最佳买点,尾盘闭眼硬上
做其他模式的股民,看到某个赛道不断大涨,也想参与进来短炒一把,却不知如何下手,有没有什么简单的方法?
这两类情况实际上是殊途同归的,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
对于择时技术较好的投资者,降低K线级别(比如30分钟K线、5分钟K线)或者在分时图上,找到符合你的技术买点,分几次买(K线级别越低,符合你技术买点的不确定性越高,所以最好是分几次上车)。
对于买卖点把握不好的投资者,尾盘一分钟或者尾盘集合竞价,闭眼硬上。这个时候,最最倒霉的情况就是第二天整个赛道见顶崩盘,但咱们也有先手优势,可以随时卖出,但最大概率的情况是行情继续并且你在车上。对比炒短线题材,如果这个题材继续炒作,尾盘的时候龙头基本上早就封死涨停了,我们想上车根本就上不去,而现在抱团股的龙头,尾盘只要你想上车,不存在想买而买不到的情况,这是我参与抱团股以来感受最深之处。
抱团核心资产是近几年的市场主流,是时代的潮流,不会因为短期的下跌而瓦解,这些行业头部股票的短期下跌,反而提供新一轮的上车机会,投资者还是要摒弃炒情绪、炒小票的短炒模式,珍惜目前的调整期,积极寻找各行业龙头股、成长股的投资机会,不要等到新一轮行情起飞后又陷入“到处去问还能不能上车”的恶性循环中,卖点是在上涨中形成的,而买点总是在下跌后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