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知本咨询国企改革数据中心桑慧娟
01
上汽集团一“拆”抵万金
上汽集团搞分拆上市,目的是为加速创新转型。怎么转?
上汽集团把握住了汽车行业发展的流量密码。作为国内规模领先的汽车上市公司,上汽集团主要经营整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新能源汽车、互联网汽车的研发制造是发展趋势。
所以,上汽集团孵化敲定了一批“科创小巨人”,作为新能源汽车、互联网汽车的承接主体。捷氢科技、智己汽车、飞凡汽车、友道智途、零束软件、赛可智能等20家“科创小巨人”成为上汽集团发展的第一梯队、市场化改革的金字招牌。
当前,上汽集团“科创小巨人”的改革进度是不一样的。
零束软件由上汽集团的分公司改制为子公司,原先上汽乘用车旗下的飞凡汽车也实现独立运营,中海庭、联创电子已经完成分拆上市的准备,捷氢科技则是上汽集团首家启动分拆上市的“科创小巨人”。
由此来看,上汽集团之后可能出现一大批分拆上市子企业,在各自的领域中各自精彩。
比如,中海庭是主要从事高精度地图全产业链服务,联创电子主攻智能网联领域,捷氢科技主业是氢能源燃料电池,分拆上市后子企业均服务于上汽集团的发展战略,又不存在同业竞争,同时具备各领域发展的实力,有一种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感觉。
看到这里,上汽集团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这家汽车行业龙头运用资本市场来搞事情,借分拆上市撬动资本,增强新能源汽车、互联网汽车等主营业务优势,加速创新转型。分拆上市的作用用一“拆”抵万金来形容毫不夸张。
02
为什么选捷氢科技分拆?
毫无疑问,上汽集团看重捷氢科技的科技创新优势。
第一,捷氢科技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主业具备核心技术优势。
捷氢科技在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设计、控制、集成、工艺开发、生产制造、整车适配等环节拥有核心技术优势。与一般的氢能源电池制造企业相比,捷氢科技的竞争优势是燃料电池电堆,其研发技术已经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第二,捷氢科技研发投入持续增加,自主研发能力强。
技术和产品研发以“技术型谱与产品型谱规划”为引导,以“商乘并举”为目标,以“商业应用”和“产品技术”为驱动,进行技术研发。2019-2021年,捷氢科技研发费用分别为2938.95万元、9476.35万元和1.12亿元,2020年同比增长222.43%,2021年同比增长18.19%。
第三,捷氢科技不仅注重技术创新,更看重技术创新后的产业化。
捷氢科技的研发体系以技术量产应用为目标,在设计、工艺、质量、制造以及供应链等各环节重视技术量产。同时,与国内知名燃料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展开良好合作,为技术产业化奠定基础。
看到这里,有读者就会问了,上汽集团旗下又不是只有捷氢科技这一家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强,为什么捷氢科技那么荣幸成为首家被分拆的企业呢?
我想,这应该与捷氢科技所处的行业分不开。
汽车领域氢能赛道布局已经刻不容缓。
从政策端来看,国家和地方密集出台多项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支持性政策,明确了氢能产业的发展地位,尤其是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要“有序推进氢能在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拓展在储能、发电、工业等领域应用”。
从市场端来看,燃料电池汽车行业的市场参与者越来越多,竞争压力越来越强,不进则退,上汽集团必须主动作为。
03
捷氢科技分拆上市前的准备
捷氢科技分拆上市开始于2021年,2022年5月分拆上市方案经上汽集团股东大会审议通过,2022年6月上交所披露招股书,迈出登陆科创板的关键一步。
为了分拆上市,捷氢科技做了哪些准备呢?
图捷氢科技的发展历程
从发展历程上来看,捷氢科技的发展规划非常清晰。先是股份制改革和增资,再来上市。也可以说,上市是捷氢科技股份制改制的最终目的。
分拆上市之前,捷氢科技经历两次增资。
第一次增资是2019年9月,原始股东常州创发和上海捷嘉增资,公司注册资本增至5.8亿元。第二次增资发生在2021年9月,新增16名股东。
上汽集团将持有的捷氢有限(股改完成后,更名为捷氢科技)6.1268%股权作价19,900.00万元转让给动力新科,同时引入混改基金、嘉兴隽兆、海卓动力等15家机构为捷氢有限新股东。
图捷氢科技2021年9月增资完成后的股权结构
此次分拆上市,捷氢科技募集资金10.6亿元,主要投向燃料电池生产建设、燃料电池新产品产线建设、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等项目。上汽集团股权结构不会发生变化,仍然维持对捷氢科技的控制权。
04
分拆上市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想从上汽集团和捷氢科技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对于上汽集团而言,分拆上市意味着打造集团下属独立的氢能和氢燃料电池业务上市平台,做大做强氢能和氢燃料电池业务板块指日可待。
捷氢科技在上汽集团的领导下,以“氢能驱动世界,捷氢引领未来”为愿景,致力于发展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公司。
对于捷氢科技,分拆上市意味着“独立”。
一方面,体现在盈利模式。
2010-2021年,捷氢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2亿元、2.47亿元及5.8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亏损3487.81万元、9426.48万元、5875.03万元。营业收入体量小,净利润难以扭亏为盈。分拆上市之后,捷氢科技自负盈亏,需要探索一条稳定的盈利模式。
另一方面,体现在竞争模式。
捷氢科技分拆上市是国内首家国有汽车集团分拆上市的案例,既然是首家,肯定是有一定示范作用的。
我认为示范意义有两点,一是灵活运用资本市场,打造上市平台,拓宽融资渠道,提高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