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金属加工》杂志将迎来创刊70周年。70载岁月如歌,70载筚路蓝缕,70载追逐梦想,70载荣耀辉煌。70年来,《金属加工》伴随着一代又一代机械人的成长,见证了祖国制造业的发展。
首席专家姚春臣
2020年10月1日是《金属加工》(原名《机械工人》)创刊70周年的日子。作为《金属加工》的一名老读者,我非常高兴地迎接这个喜庆日子的到来。
从此,我就非常爱看《机械工人》和后来改名的《金属加工》(见图1)。即使是后来大学本科毕业分配到湖南从事技术工作,以及后来取得国防科技大学硕士学位、成为一家大型国有企业(见图2)的首席专家之后,仍然爱看《金属加工》。
图1笔者阅读《金属加工》
图2企业车间内景
1989年,我家搬新房后的一个星期天,我从厂里加班回来,看见书柜里少了一些书和杂志,其中一些为1988年以前的《机械工人》过刊。在得知是我爱人整理房间卖了一些旧书和杂志后,我立即赶到几家废品收购站寻找,在其中一家找到了被我爱人卖掉的书和杂志,并将其中的《机械工人》花高价全部买了回来。回家后,我告诉了爱人,《机械工人》即使是以前的过刊也是很有用的。他见我连午饭都没吃就急急忙忙去收购站找《机械工人》,并出高价将其全部重新买回,很受感动。此后,她再也不卖我的旧杂志了。
1984年,我成为该杂志的一名通讯员,并开始投稿。退休以后,也继续投稿。去年的“使30CrMnSi钢达到超高强度钢性能的工艺研究及应用”一文在“山特维克可乐满杯”2019年金属加工工艺师征文大赛中获得了三等奖。获奖现场如图3所示。
图3笔者及其爱人在获奖现场留念
在厂里,我也积极向工友们介绍《金属加工》。1990年11月,在厂工会举办的书评征文演讲比赛中,我写的书评发言稿“介绍一位良师益友——《机械工人》”获得了创作一等奖。该文后来被刊登在《机械工人(冷加工)》1992年第4期上。
70年来,《金属加工》由小本本变成现在的大开本,刊名也由《机械工人》改为《金属加工》,无论是在杂志的出版形式上,还是文稿的内容及技术水平方面都在与时俱进,不断地提高。70年来,她汇集了我国机械制造和金属加工工人及科技人员的工作经验、技术诀窍和绝招,是“一部机械制造技术的长卷”,为促进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衷心祝愿《金属加工》再接再厉,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发表于《金属加工(冷加工)》2020年第11期1-2页,作者:江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姚春臣,原标题:《我爱〈金属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