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氪金”成为未成年人用户网络生活中的“顽疾”,也是令家长头疼的难题。“氪金”是游戏玩家的语言,意思是在网络游戏中的充值行为。专家提醒遭遇游戏“氪金”的家长需保留好证据,以此向商家申请退款。若存在诱导未成年人充值的情况,可向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部门举报,或到法院起诉。
未成年人游戏“氪金”时有发生
来自江苏省徐州市的米先生也遇到相同的情况,发现8岁的女儿私自充值至233乐园平台。米先生表示,孩子默默记住奶奶的支付密码,私下进行了游戏充值。
据米先生提供的家中监控录像,充值时孩子独自在房间里玩游戏,她还用游戏里的语音功能和朋友对话,讲到过充值的问题。
消费者质疑233乐园“实名认证”形同虚设
而米先生的女儿则是私下拿了父亲的身份证,拍摄正反面完成了认证。米先生认为,233乐园游戏平台的规则是“实名”而非“实人”认证,存在身份认证漏洞,“该平台仅需上传身份证照片即可,不需要人脸识别”。
另外,米先生向未来网记者透漏,他在浏览233乐园时发现,“该游戏在充值前没有任何绑定要求,直到充值完成后才提示账号需绑定手机号等来完善信息。令他吃惊的是,233乐园的游戏账号无需设置密码就可以充值。”米先生认为,“233乐园”平台违反国家对于游戏平台提供服务时需要进行实名认证的规定。
举步维艰的维权之路
3月23日,郑先生向北京市海淀区法院提起网络诉讼,等待法院的通知。
过去的一个多月里,米先生同样面临着艰难的维权之路。米先生表示,233乐园游戏平台以他孩子玩的账号是实名认证为由,同意退他还一半费用。
233乐园:家长存在失职公司流程合规
公开资料显示,233乐园是北京龙威互动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龙威互动”)研发的一款游戏聚合类APP,为满足不同年龄和不同群体的游戏需求,提供多种类型的游戏。
针对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退费难的问题,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新宇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若未成年人发生利用家长信息进行游戏充值情况,消费者可向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由消协进行调解。但若存在诱导未成年人充值的情况,可以向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部门进行投诉,由执法部门对平台进行行政处罚。
张新宇表示,依据《民法典》第19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另外,针对米先生提供了孩子私自充值的监控录像,却仍不被平台接受的情况,张新宇表示“如果监控视频完整、清晰地体现是孩子进行的充值,家长事前没有同意,事后也没有追认,那可以作为申请退款的有效证明。如果平台不接受,家长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平台进行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