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是陈雨露和他的学生杨忠恕。陈雨露是资深金融专家,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现在是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所以,这本书的质量和真实程度绝对是有保障的。
这本书的书名有点误导性,让人以为好像是写中国金融史的。其实,本书是从经济金融角度来写中国古代王朝,从周朝写到明朝灭亡,差一点就是通史了。
人在看待历史时总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国家和民族感情,传统文化道德,阶级等,这导致我们看到的历史与真实历史有所偏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若剥离这些因素,单单从经济金融的角度来看历史,反而能让人眼前一亮,有更大的发现。
下面介绍《中国是部金融史》到底写了什么。
本书第一章一二节,写的是周朝的建立和衰落,主要是从经济金融角度来看周朝为什么衰落。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两年就死了,根本来不及建立统治秩序。年幼的成王继位后,周公旦摄政,分封71国,以封建制统治天下。周公、成王、康王的时代,周朝很强大,史称“成康之治”。
周的第四代君主昭王率六师伐楚时,全军覆没,昭王战死沙场。之后周天子军事实力就不行了,周朝就开始走向衰落。
当然,周朝的衰落绝不是仅仅因为军事实力下降。六师没了可以重建,但军事失利却引起周天子“王德”(权威、面子)受到质疑。
为了挽回“王德”,后面的周天子只好对诸侯和大臣增加赏赐。于是,周天子手中的土地和金银财宝就大幅度减少。手头紧了,没法赏赐了,就提高诸侯和大臣的礼仪规格。这引起了天下诸侯的不满,王室更加衰落。
就这样经穆、共、懿、孝、夷、厉六代周王,周朝难止颓势。
然后就讲到周厉王。历史上周厉王的形象不好,横征暴敛,“专山林川泽之利”,把山川收归国有,收税来增加财政收入,还不让国民议论朝政,最后爆发了“国人暴动”,周厉王被赶走。
作者就说,周厉王其实是一个有抱负的君主,山林本来就是公有的,却被诸侯非法占领,周厉王想收点税,结果被赶走。假如周厉王能成功,收到很多税,那周朝也许还能抢救一下,如果那样的话被赶走的就不是周厉王了,而是不听话的大臣和诸侯。
然后,就到了西周最后一位君主周幽王,说“烽火戏诸侯”是假的。现在,“烽火戏诸侯”是假的基本已经是共识了,几年前我第一次知道此事就是通过此书。因为西周根本没有烽火台,《史记》之前的史书也没有记载点燃烽火的事。
既然没有“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什么会死呢?
周幽王的王后申后是一个强大诸侯申侯的女儿,太子宜臼是申后的儿子,他如果顺利当了周王,那申侯的势力会更强大,势必会侵占朝廷更多的利益。所以,周幽王想换太子,把平民出身的褒姒的儿子立为太子。但申侯确实不好惹,竟然联合犬戎攻破都城,杀死了周幽王,强行扶持太子宜臼(周平王)继位。可见,周幽王时期的周朝确实太衰弱了,跟纸糊的一样,灭亡是早晚的事。
本书接下来又写了管仲治理齐国,勾践灭吴,以及秦国从商鞅变法到统一六国。当然都是从经济金融的角度来说的。
商鞅的变法过于简单粗暴,无视市场规律,结果秦国经济危机不断,粮价飞涨,到秦始皇继位时,国家已经难以为继。于是,大商人兼丞相吕不韦出手,恢复商品经济,让秦国满血复活。
吕不韦的办法能让秦国变富裕,但不能让秦国统一天下。于是,秦始皇再次恢复商鞅变法的措施,吞并了六国。
也就是说,秦国能够统一天下,不只是商鞅、李斯等法家人物的功劳,也有吕不韦的功劳,吕不韦属于道家、杂家。
到了汉朝,吕后之所以能当政这么久,跟她采取的土地政策有很大的关系,吕后让天下人耕者有其田。汉武帝打败了匈奴,也透支了国民经济,汉朝户口减半,无数商人破产,流民遍布全国,功过参半。
其他的就不一一细说了,有剧透之嫌。建议大家一定要读一读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
《中国是部金融史》分上下两本,还有一部《世界是部金融史》也是陈雨露的作品,有兴趣的也可以读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