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工业品价格看需求,因为供给弹性大;这年头,因能耗双控、碳中和等政策原因,还有像产业联盟等行业原因,供给端被约束,工业品价格也转向看供给,产品出现价格刚性,即易涨难跌。这是有色行业的一些基础知识,先聊到这。
目录:
1、铜的供需状况如何?
2、铝的供需状况如何?
3、锂的供需状况如何?
4、稀土的供需状况如何?
5、资源股的投资逻辑
正文:
铜,在地壳中的储量,比较丰富,现在全球已探明的资源储量约为10亿吨,按目前开采能力算,可以开采45年,但分布不均衡,全球铜资源储量排名,top10国家的合计储量占到全球的八成。
但是,储量不等于供给,铜产业链,上游铜精矿,中游冶炼厂生产精炼铜,下游铜产品加工厂,从铜矿到作为生产资料铜,有两个卡点,采矿和冶炼,任何一个点卡住,都会影响到铜的供给。
先来看上游,铜精矿,智利、秘鲁、刚果金三国,是全球铜精矿的核心产区,合计占到全球铜精矿的供应量的45%左右,因此,这三个地方发生战争等问题,对铜的供给影响都比较大。
再来看中下游,精炼铜和铜消费,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冶炼国家,铜精矿主要靠进口,占到全球产能的40%以上,因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家,年消费量占到全球的一半。
这是铜目前的供给与需求情况,长期处于动态平衡,但这种情况当前在发生变化。
1)供给端:铜精矿供给在恶化,未来会面临铜精矿供给不足的局面。一是因为过去10年,铜矿勘探建设资本开支下滑,新增矿井少;二是因为现在的矿,经多年开采后,全球铜矿品位逐渐在下滑,开采难度大。去年,全球精铜产量2468万吨,同比下降3.8%,打破过去十余年来的正增长趋势。
三是俄乌冲突等军工需求的拉动,也是额外的增量,看下图,2022年2月后,中国对俄的铜出口量,按单月看,持续增长。
因此,往后看,从供需角度看,铜至少面临紧平衡状态,阶段性的可能要面临供给不足的问题,因此铜价,未来大概率会是,易涨难跌,价格中枢不断上移,记着这点就OK,其他细节知识不必掌握。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全球铝土矿探明储量为320亿吨,是铜的10倍,几内亚、越南、澳大利亚三地的合计储量,占到全球总储量的57%,这是铝土矿的分布,铝土矿的开采,核心是以澳大利亚、几内亚、中国三国为主,合计占到全球铝土矿的71.1%,其中,中国贡献了全球21.8%的产量。
所以,铝土矿的供应长期将处于过剩状态,供给大于需求,铝土矿的价格注定是被压制的。
因此,中国以绝对优势的电解铝供应和需求,掌握了全球铝价的走向。
根据最新统计,截止今年1月份,国内电解铝总产能4481万吨,电解铝产能利用率94.5%,已达历史顶峰。
有人可能会说,电解铝,是工业,建设周期比较短,可以把厂建到欠发达地区去,基本不可太能,生产电解铝需要耗费大量电能,目前来看,欠发达地区是无法解决电力供应问题的。
高盛预测,今年底,伦交所铝价有望达2600美元/吨,明年将达到2850美元/吨,目前是2300美元/吨左右。
碳酸锂,大家应该应该比较熟悉,过去三年,从5/吨涨到50万/吨,现在又跌回10万/吨,它的生产原料之一,就是锂,在自然界中,主要以锂辉石、锂云母及磷铝石矿的形式存在,储量还是比较丰富,全球已探明的锂资源储量约为1600万金属吨。
按照需求测算,2023年碳酸锂需求106万吨左右,对应2024年成本为7.2万元左右;2024年即使乐观估计,需求也不超过140万吨,对应的成本在8-10万元。尽管当前锂价下跌至10万元附近,已经对部分高成本产能有所调节,但对于成本在三四万的企业来讲,仍然是暴利,因此,短期需求一旦有起色,就能激活足够产量,产能过剩如泰山般长期压制锂价上行。
4、第四个问题,稀土的供需情况
全球稀土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国、越南、巴西、俄罗斯等国家,中国的稀土资源储量占全球的35.20%,但因为开采难度大,开采过程中伴生铀、钍等天然放射性元素,所以,具备开采能力的国家非常少,中国掌握了全球90%的稀土供应。
此前,国内的稀土开采环境整体上比较宽松,存在浪费资源的问题。从2021年开始,我国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投资项目实施核准制度,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总量指标管理制度,此后,稀土行业从市场经济变为计划经济。
由于我国垄断了全球的稀土供应,因此对稀土开采实施总量管理,锁死供给,稀土价格就变得刚性,价格易涨难跌。
5、第五个问题,聊下资源股的投资逻辑
在分析黄金、铜、铝、锂、稀土的时候,都会用到一个词,价格中枢,顾名思义,就是指金/铜/铝价格的主要集中区域。
对资源股而言,商品价格中枢,不仅影响到企业经营利润,还会带来公司矿业资产重估,在黄金的那篇中有详聊,逻辑就是矿山价值,随着商品价格波动而波动。
先说估值中枢上移。这个很好理解,首先,价格中枢上移会带来公司矿业资产重估,也即矿山增值公司估值下降;其次,商品价格中枢不断上移,公司的预期利润也会不断增长,赚钱能力提升。
因此,只要商品价格中枢,稳定在历史高位,或者不断创出新高,但公司估值(PB),还处在历史相对较低分位,就仍然被低估。
目前,跟踪A股有色板块的指数,共有4个,编制方式上都差不多,核心差异在成分股选取和比例分配上,具体如下:
最后,还要切题一下,讲讲更宏大框架下的有色逻辑。
但还有两个很重要的点,很少有人提到:
第一,俄乌冲突对铜需求的拉动。22年2月俄乌战争开启,铜价3月冲顶,随后在6月7月一路向下暴跌,但经过2年,国际铜指数已经回到了俄乌冲突前的水平。
就如同黄金,此前一直是紧平衡,但近两年,各国央行购金需求的小小变化(从每年购金400吨到1000吨出头),可能就造成了黄金价格中枢的上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