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中信银行发布关于调整个人双向外汇交易业务公告称,自9月27日8:00起,该行各渠道将暂停个人双向外汇交易业务开仓功能(含开仓委托),原有持仓份额的平仓交易不受影响。
“近期外汇市场波动加剧,对于有持仓的客户,提示您注意防范风险,做好仓位管理,适时降低持仓余额。”中信银行提醒投资者。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这并非是中信银行首次调整外汇业务,8月9日,该行曾发布同样公告表示,自8月20日起将对部分未进行个人双向外汇开仓或平仓(含委托)交易且个人双向外汇保证金账户余额为0的账户进行解约销户,同时自8月21日起,不再提供各渠道个人双向外汇业务的新客户签约功能服务。
而在中信银行之前,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也先后发布公告,分别宣布上调外汇业务风险等级、暂停新开户、暂停办理外汇兑外汇个人外汇买卖业务。
从银行公告来看,暂停新开户、上调外汇业务风险等级成为银行持续收紧个人衍生品交易的常规操作。在外汇业务收紧的同时,各家银行也对贵金属业务作出了调整。例如,9月15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建设银行客服人员处获悉,为保护投资者权益,该行目前关闭了账户贵金属及双向交易业务部分无任何交易且无持仓份额客户的账户,并上调了客户风险承受能力。9月13日,建设银行曾发布公告称,将自10月18日起,对连续12个月无任何交易且无持仓份额的客户关闭账户贵金属及双向交易业务。同时账户贵金属及双向交易业务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要求由原“稳健型”(C3)调整为“激进型”(C5)。调整后,风险承受能力低于“激进型”的客户,将不能进行开仓交易,平仓交易不受影响。
除建设银行外,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已有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等多家银行限制贵金属业务,具体措施包括暂停新开仓、解除委托关系、上调风险等级等。
“预计在贵金属和大宗商品行情明朗前,短期金融机构对此类业务将保持谨慎。”周茂华建议,由于贵金属和大宗商品这类资产的特殊性,对于银行来说未来不仅要规范、重塑业务管理流程,建立市场“黑天鹅”事件处置预案,还需要增强投研能力,提升业务团队专业化水平,为投资者提供高效金融服务等。另外,部分银行暂时关闭线上适当性评估,能更好履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义务,避免潜在纠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