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新20230412.doc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启蒙性和基础性。三、设计思路《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如图1所示。

1.依据国内化学课程的现状、国际科学教育和化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提出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如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四、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

“标准”规定了学习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最基本的学习要求。

“活动与探究建议”中所列举的活动不要求全盘照搬,在教材编写或教学时可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也可以增补更适当的探究活动。其中的实验探究活动应尽可能鼓励学生主动去完成;综合性较强的探究活动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协作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同工作能力。

每个二级主题还提供了一些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为教学设计提供一定的线索。教材编写者和教师还可以选用其他的素材,创设更生动的教学情景。一、科学探究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目标和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标准》对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学习目标从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一)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2.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3.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4.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5.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要

素目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4.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5.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6.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7.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四)学生的实验活动

1.粗盐的提纯实验。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5.燃烧的条件。6.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水溶液的配制实验。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8.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科学探究既作为学习的方式,又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必须落实在其他各主题的学习中,不宜孤立地进行探究方法的训练。对科学探究学习的评价,应侧重考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实际表现。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标

准活动与探究建议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2.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3.初步学习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4.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①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②

实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③辩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吗?氧气会耗尽吗?④

小组协作设计并完成实验:人呼出的气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差异。

(二)水与常见的溶液标

准活动与探究建议1.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纯水与天然(自来水)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2.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3.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4.知道水溶液中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存在的。5.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6.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7.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8.知道结晶现象。9.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10.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①

根据实验现象推断水的组成。②

了解或实地调查饮用水源的质量和水净化处理的方法;试验活性炭和明矾等净水剂的净水作用。③

观察在水中加入少量盐后凝固点和沸点的变化。④

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⑤实验:比较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三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放热(或吸热)现象。⑥

观察生产、生活中的乳化现象。⑦

配制某种无土栽培所需的无机盐营养液。

(三)金属与金属矿物标

准活动与探究建议1.

知道金属的物理特征,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简单方法。2.

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了解用铁矿石炼铁的原理。3.

知道在金属中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性能,认识这种方法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4.

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知道回收金属的重要性。①

交流有关日常生活中使用金属材料的信息,或利用互联网或其他途径收集有关新型合金的成分、特性和用途的资料。②

实验:金属的某些物理性质。③

调查当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金属利用情况,提出有关的建议。④

参观炼铁厂或观看工业炼铁的录像。⑤

用实验方法将氧化铁中的铁置换出来。⑥

收集有关钢铁锈蚀造成经济损失的资料,设计实验探究锈蚀的条件,讨论防止锈蚀的方法。⑦

调查家庭金属垃圾的种类,分析回收的价值和可能性。(四)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标

准活动与探究建议1.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2.初步学会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3.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4.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5.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6.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7.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①

试验某些植物花朵汁液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②

使用pH试纸测定唾液、食醋、果汁、肥皂水、雨水和土壤溶液等的酸碱性。③

自制汽水。④

当地农村常用氮肥的鉴别。⑤

调查或收集有关酸雨对生态环境和建筑物危害的资料。⑥

实验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对物质组成的微观研究和定量研究使化学逐步成为能在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同时发展的一门自然科学。

(一)化学物质的多样性标

准活动与探究建议1.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2.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3.能从元素组成上认识氧化物。4.知道无机化合物可以分成氧化物、酸、碱、盐。5.认识物质的多样性。①

查找一些常见物质的熔、沸点,并说明它们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②

结合实例讨论:普通温度计内的液体应具有什么性质。③

加热碘固体,观察发生的现象。④

实验:粗盐提纯。

(二)微粒构成物质标

准活动与探究建议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4.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①

实验:比较空气和水在被压缩时的体积变化情况。②观察并解释浓氨水和浓盐酸相互接近时的“空中生烟”现象。③

写科普小品:“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

(三)认识化学元素标

准活动与探究建议1.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2.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4.能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5.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①

查找常见食品的元素组成,并列表说明。②查阅资料,了解地壳中含量高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③

收集有关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的资料。

(四)物质组成的表示标

准活动与探究建议1.能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2.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3.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4.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①

根据化合价写出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②根据某种氮肥包装袋或产品说明书标示的含氮量推算它的纯度。

四、物质的化学变化(一)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标

准活动与探究建议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3.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4.初步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①

交流平时观察到的各种化学变化现象(或观察一组化学变化),讨论并归纳出化学变化的一些特征。②

设计实验证实孔雀石(或碱式碳酸铜)分解的产物。③

观察硫酸铜溶液(或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影响。④

观察铜锌原电池实验。

(二)认识几种化学反应标

准活动与探究建议1.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3.了解利用化学变化可以制取新物质,改善物质的性能,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①

用实验证明:镁带燃烧、水的电解生成了新的物质。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③

实验:探究酸溶液、盐溶液与金属的发生置换反应及其规律。④

小组协作完成当地土壤酸碱性测定的实验,提出土壤改良的建议或适宜的种植方案。

(三)质量守恒定律标

准活动与探究建议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3.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4.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①

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②

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五、化学与社会发展

(一)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标

准活动与探究建议1.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煤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2.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3.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4.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5.知道石油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液化气、汽油、煤油等都是石油加工的产品。6.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①

观察某些燃料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现象。②

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③

实验:氢气的燃烧。④

讨论:在氢气、甲烷(天然气、沼气)、煤气、酒精、汽油和柴油中,你认为哪一种燃料最理想?⑤

交流并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等现象。⑥

观察汽油、柴油、润滑油样品的燃烧情况,调查其用途。⑦

讨论用“蒸馏法”淡化海水以供应工业用水的可行性。

(二)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标

准活动与探究建议1.知道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3.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①

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如腈纶)。②

写调查报告:“我家里的合成材料制品”。③

查阅并交流有关复合材料和合成材料应用的资料。④调查“白色污染”形成的原因,提出消除这类污染的建议。

(三)化学物质与健康标

准活动与探究建议1.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2.

知道一些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糖、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3.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4.初步认识化学科学发展在帮助人类营养保健与战胜疾病方面的重大贡献。①收集有关微量元素、维生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资料,并了解摄取这些物质的主要途径。②

收集化学物质引起毒害(如吸入有害气体、误食有毒物质、家居装修材料释放物的污染物等)的资料,提出防止这些危害的建议。③

观看录像,了解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物质的危害。④

观看禁毒展览或影像资料,了解毒品对个人及社会的危害。⑤

辩论:化学制品对人类的健康有益还是有害?

(四)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标

3.认识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4.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品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①

参观本地的三废处理设施(或观看有关的影像资料),组织讨论。②设计实验,探究农药、化肥对农作物或水生生物生长的影响。

从环保部门(或环保网站)了解当地环境污染情况,参与有关的环境监测活动,提出治理的初步建议。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全面发展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化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1.全面体现三维目标。

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指的是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全面发展观下的教学目标设计,要按照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来重新构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只是三维目标之一,应注意挖掘化学知识中所蕴涵的科学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素;三个维度目标之间应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例如,关于“空气”内容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就可设计为“学习从化学角度认识人与空气的关系,懂得空气是人类生存的宝贵资源”,这样的设计与“能例举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的知识目标相匹配。

2.整体规划教学目标。

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是一个持续进步的过程,因此,应结合《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以及学生的已有经验,对主题、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针对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不同阶段,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例如,“酸”的概念的学习,就可以整体设计为四个阶段:在“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习中,要求“知道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在“金属与酸的反应”学习中,要求“知道铁、铝能与稀硫酸反应”;在“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学习中,要求“定性认识酸的性质”;在“溶液酸碱度的表示”学习中,要求“了解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从而达到对酸的概念的初步认识。

3.科学设计课时教学目标。

案例4

“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2)通过实验比较铁、铝、铜等常见金属的导热性、延展性和导电性。

(二)精心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加强实验教学

1.精心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

2.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三)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1.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2.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

(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努力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

2.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3.有效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4.不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二、评价建议

课程实施评价的重点是学业评价,其功能主要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改善教师的教学,进一步完善课程实施方案。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学业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应严格根据课程标准来确定评价的目标,测评的范围和方式,以确保学习目标、教学要求和学业评价之间的一致性。

(一)评价目标的确定

量。案例7

“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评价目标

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学习目标涵盖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包括(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2)通过实验比较铁、铝、铜等常见金属的导热性、延展性和导电性。(3)通过实验探究常见金属与氧气、稀酸、其他金属的盐溶液的化学反应,认识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经历比较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体会小组合作的意义和快乐。

与之相应,评价目标可采用细目表或描述性语言呈现。

(1)“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评价目标细目表维度评价目标知识与技能说出金属的物理特征,区分金属与非金属指出铁、铝、铜在导热性、延展性和导电性上的差异设计实验步骤并组合实验装置、进行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总结出金属的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了解并经历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实验搜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具有小组合作意识。

(2)“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评价的描述性目标

目标1:给出几种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指出哪些是金属,哪些是非金属,并阐明区分的依据。

目标2:给出几种常见的金属如铁、铜、铝等,设计或观察实验比较它们的导热性、延展性和导电性。

目标3:通过实验探究常见金属与氧气、稀酸、其他金属的盐溶液的化学反应,能够总结出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

目标4:了解实验探究的主要步骤,学会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3)“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评价方式

对于知识目标——金属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可采用试题测试学生掌握的水平,而有关实验技能的评价目标以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则适宜采用活动表现评价。

(二)评价方式的选择实施学业评价所涉及的学习任务不同,评价的方式也有差异,常见的有纸笔测验、学习活动表现、建立学习档案三类。教师可以依据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水平,选择、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和相应的评价方式,以确保评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案例8

通过演示实验评价学生的分析能力

——有关“酸的性质”的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在两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20%稀硫酸各20mL。取两块条形铜片,把其中一片插入稀硫酸中。把另一铜片的一端置于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到表面明显变黑,再冷却到室温。把变黑铜片的一端插入另一只小烧杯的稀硫酸中。请学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分析比较实验现象,并解释原因。

从学生的调查研究活动中,教师可以多方面地了解、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获取信息、加工和表达信息的能力,考察学生能否全面、深刻地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案例9

在调查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金属材料的利与弊”的调查

学生在进行“金属材料的利与弊”的调查研究活动时,可以从各种媒体(包括网络资源)收集有关金属材料的使用信息,了解金属材料利用对社会发展、人类生活质量提高的巨大贡献;了解金属材料制造、加工、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调查之后,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分析,编写调查报告,并通过小组讨论或编写小报,交流、发表收集的资料和调查研究的结论。教师可从学生的活动中了解他们能否应用金属的有关知识分析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了解他们处理调查数据、分析问题、做出结论并进行表述的能力,由此进行综合评价。

在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中,要侧重了解和评价学生探究活动的主动性、探究活动中所表现的多种能力。

案例10

对学生探究过程和探究能力的评价

——“测定、分析学校所在地雨水的pH”

“测定、分析学校所在地雨水的pH”的活动,学生要做雨水取样和pH测定的实验,要记录并处理数据,还要通过分析、比较,做出是否出现酸雨的结论。如果有酸雨出现,还要综合考虑当地社会发展和自然条件的实际,分析酸雨出现的可能原因。评价学生在上述活动中的表现,可以了解学生参与探究活动、进行交流讨论的积极性、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考查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记录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依据实验数据写出实验报告的能力。

总之,活动表现评价可以考查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分析问题的思路、实验操作的技能、口头或文字表达力;了解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进步。活动表现评价还能考察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思维的积极性、情感态度的变化、合作交流的能力等。

教师要注意从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中对学生的表现做多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通过面谈与学生直接沟通、交流做综合评价,以提高评价的客观性。还可以在学习活动后组织学生对自己和同伴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评和互评,提高总结、反思能力。

3.建立学习档案

建立学习档案是要求学生本人把参与学习活动的各种资料收集起来,反映自己学习和发展历程。建立学习档案可以促进学生对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了解,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加强学生与教师、同学、家长间的沟通和交流;利用学习档案,教师可以更全面了解、评价每个学生,反思自己的教学,研究怎样改进教学。建立学习档案是学生自我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注意鼓励并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

案例11

学习档案收集的资料实例

——对“身边的化学物质”的认识

一些学生在学习“身边的化学物质”的有关内容时,在学习档案中收录了以下资料:

(2)记录自己在学习空气、金属、水与溶液、生活中的化合物等项内容后对这些物质的性质及其与社会生活关系认识的小结、小论文和疑难问题。有些教师结合“燃烧与灭火”的学习,要求学生实地了解校园或社区里灭火器材的配备情况,作出记录和统计,发现存在的问题。学生把调查得到的有关灭火机的配备的数量、类型、使用期限和更新、维护的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数量不够、超出使用期限、放置地点不当等),都做了详尽记录,放入学习档案。

(3)自己设计的有关氧气、二氧化碳气体性质变化的探究活动设计方案,活动过程与结果的记录。

(4)对学校所在地区大气污染状况的调查和防治污染的建议。

(5)对自己学习状况、学习方法与策略的分析、评价资料和提高学习成绩的设想。学校在期中试卷分析中让学生检查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做统计分析。部分学生发现自己试卷中出现化学用语书写、使用错误的问题非常严重,他们翔实地记录、分析了差错的实例与原因,并一一订正,还提出了补救的方法与计划。他们把这份资料放入学习档案中,督促自己改进,在期末考试获得了显著进步。

(三)评价标准的制定

学业评价标准必须具体、清晰,有非常强的针对性,以此确保评价的效度和信度。纸笔测验的评分标准一般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内容:评分的参考答案;评分办法和具体规定;必要的说明。标准答案和评分规则要事先编写,不能在测验后制定。

活动表现评价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复杂,容易受活动观察者的主观影响而降低评价的效度和信度,因此活动表现评价的标准应该做到:评价内容维度全面、界定清楚;表现水平的规定客观、具体,每一条应附有适宜的评定等级或具体说明,提供不同表现水平的实际样例,为评价者提供参照,具有可操作性。活动表现评价标准一般以核查表或等级量表形式呈现。如案例12和案例13。

案例12“测定、分析学校所在地雨水的pH”的活动表现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权重每项10分)

评分1.能否根据给出的问题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2.能否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初步的论证3.是否积极参与实验操作活动,并善于与他人合作4.是否规范地称取药品,是否保持实验台的整洁5.是否注意节约化学药品6.是否客观、准确地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7.对所获得的数据能否运用表格、线图等形式进行处理8.能否规范地书写化学实验报告9.能否主动、流畅地交流自己的实验成果10.是否体验到实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五)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反馈

教师对评价的结果要做出解释,并用恰当的方式反馈给学生。

教师在解释评价结果时应根据评价目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点。对日常教学而言,测验不是为了确定每个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而是为了诊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

THE END
1.八种常见金属材料表面处理工艺完全同意 同意 一般 不太同意 不同意 *12. 学习环境使人能专心参与培训 完全同意 同意 一般 不太同意 不同意 *13. 本次培训收获很大 完全同意 同意 一般 不太同意 不同意 *14. 接受培训后的知识水平有所提高 完全同意 同意 一般 不太同意 不同意 *15. 本次培训对工作有帮助、有启发 完全同意 同意https://www.wjx.cn/jq/99265710.aspx
2.几种常见的金属的教案设计(精选14篇)6、通过几种金属的介绍和实物展示,使学生认识到金属单质色彩丰富。由于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所以金属材料的造型众多,应用广泛,从而向学生渗透物质美,物质用途美。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生铁和钢的一些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但是它们的化学成分又极为相近,所以二者关系密切。本节教材指出,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因此教学https://www.360wenmi.com/f/file08q4ho06.html
3.装饰装修材料与构造(三)雕花玻璃的常见规格有:厚度 5 mm、6 mm、8 mm、l0 mm。 图4-2-3? 雕花玻璃的应用效果 3)印刷玻璃 印刷玻璃是利用印刷技术将特殊的材料印制在普通平板玻璃上的一种装饰玻璃(图 4-2-4),其特点是印刷处不透光,而露空处透光,有特殊的装饰效果。 http://jzys.cxxy.seu.edu.cn/2021/0430/c41a47696/page.htm
4.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同心县初中化学程社区水与常见的溶液 金属与金属矿物 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 物质构成的奥秘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微粒构成物质 认识化学元素 物质组成的表示 物质的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与社会发展 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 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化学物质与健康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每个二级主题从“标准”https://kcsq.nxeduyun.com/index.php?r=teach/topic/info&sid=810874&id=281453
5.2024大连大学考研352口腔综合考试大纲已发布!含参考书(八)牙体修复技术 1牙体修复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2牙体直接修复术的适应症 (九)牙体预备和银汞合金充填 1窝洞的分类与结构 2窝洞预备的基本原则 3窝洞预备的基本步骤 4各类窝洞预备要点 5银汞合金充填术 6并发症及处理 (十)牙体修复材料及粘结材料的应用基础 https://www.gaodun.com/kaoyan/1532929.html
6.2018级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主要面向义齿加工机构、口腔医疗机构、口腔医疗设备与材料的生产销售机构,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医学基本知识和口腔专业基本知识,具备口腔各类修复体制作、口腔矫治器制作、口腔辅助治疗技术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在口腔相关行业生产、服务第一线能从事修复体、矫治器制作、口腔辅助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72.htm
7.这些刀具材料,你都了解么?快来证明一下自己还是刀全世界钢材产量的15%~ 30%都要经过切削加工,因此金属切削加工过程的耗资巨大。刀-具在金属切削加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的工程材料不断出现,对刀-具材料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进行切削加工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合理的选择刀-具材料,既要充分发挥刀-具材料的特性,又要较经济地满足切削加工的要求。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21275969.html
8.环保清洗剂配方配方分析配方检测分析检测禾川化学05122)常见非金属材料 塑料,橡胶,涂料,木材,陶瓷、水泥、玻璃、搪瓷、铸石、混凝土、天然硅酸盐材料、 3.2 清洗剂常见组成 1)水和非水溶剂 i)水: 水是自然界存在的,也是最重要的溶剂。在工业清洗中,水既是多数化学清洗剂 的溶剂,又是许多污垢的溶剂。 http://www.hechuanchem.com/ProductView.asp?ID=38
9.关于表彰常州市第八次自然科学优秀科技论文的决定信息名称:关于表彰常州市第八次自然科学优秀科技论文的决定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 近年来,我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努力提高学术水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在推进全市科技创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了激励先进,经初评、复评,并经市自然科学优秀科技https://www.changzhou.gov.cn/gi_news/134260614932368
10.常用金属材料手册.pdf华阳恩赛有限公司 工程师 2004 年12 月31 日 常见金属材料基础知识 (简要读本――仅供内部使用)(2004 VER. ) - 4 - 常见金属材料基础知识 (简要读本) 第一章 概述 在机械、工程等工业领域中,采用的材料种类及品种繁多、涉及范围及其广泛。其分类如下: 铁 黑色金属 碳钢 合金钢 金属材料1 轻有色金属 有色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502/6024200145002025.shtm
11.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金属材料教案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教案 授课人 余健 学校 红谷滩新区实验学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⑵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⑶知道合金的定义,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⑷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过程与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jiaoan/20110304110251_585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