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起“买股票”,大家会说:这还不简单吗?在交易软件上输入一串儿代码,设定委托价格,填上买入股数,提交报单,即可静待成交。
没错,到此即已完成了“买股票”,但是对于做价值投资的投资者而言,这已是“万里征途”的最后一步了,下单前所要做的“功课”才是更长、更具挑战性的旅程。
“买股票”当股东,可远不只是“敲敲代码”那么简单,研究选择公司并非易事。面对上市公司,可观察的角度很多,从宏观到中观微观,从商业模式到财务报表,从治理模式到管理层能力,从技术壁垒到产业链优势等等,不一而足。
对于有兴趣、有决心、有毅力的新老股民而言,面对少数几家上市公司,或许“尚可一战”,而当A股市场立于面前,数千家上市公司的资料摆在案头时,普通投资者难免力不从心。
在实践中,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基金来应对股票投资中的两个难题:一是研究选股;二是组合构建。
在组合构建方面,基金管理人一般会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投资决策机制流程,建立分散化、精细化的投资组合,严密跟踪监测风险收益,力争实现收益-风险最大化目标。
这项工作对于专业知识水平、投资经验都可能有限的普通个人投资者而言,同样也会面临巨大挑战。
我们简要回顾上一轮市场阶段(2020-2022完整三年)数据(见下表),也不难看出,虽然也有部分个股一飞冲天、涨幅惊人,但从整体看,主动股票型基金的回报还是明显好于A股股票整体表现。
从国内外经验来看,各国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差异较大,但机构化是一个大趋势。近年来,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正在发生积极的趋势性变化,机构投资者持股和交易占比上升。公募基金在“散户机构化”的进程中,以专业受托人的角色,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投资理财服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资料仅用于投资者教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我们力求本资料信息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及时性不作保证,亦不对因使用该等信息而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