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国庆节前的9月24日,受政策利好消息刺激,A股连续出现大涨,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9月30日上证综指一举站上3300点之上,深证成指也突破了1万点大关。当时的舆论普遍认为,A股的牛市已经来临,未来将有一个遍地黄金的赚钱机遇期。然而,两个多月过去,上证综指、深证成指两大指数仍然徘徊不前,令广大股民大失所望,许多投资者感叹,现在要想在股市上赚钱太难了。那么,为什么过去普通散户投资者都能够在股市上有所斩获,但现在却变得如此艰难,甚至一进股市就被套牢呢?根本原因在于时过境迁,股市的变化太大。
A股市场今非昔比变化巨大
2、A股市场的投资者己不像十年前那样纯朴简单。如今A股市场的投资者主要还是被套牢的老股民,不顾一切奋不顾身冲入股市的新股民是有限的,那些被套牢的投资者已经苦等了近十年,面对股市出现的新一轮上涨行情,他们的主要目标就是尽快解套离场。在这种市场背景下,绝大多数投资者都是惊弓之鸟,一旦有机会就会出逃,因此,股市即便出现若干次暴涨,但终究缺乏投资者的信心支撑,所谓的A股大牛市或是空中楼阁难以企及。
3、入市新股民和新资金越来越少。中国股票市场创建之初的目的主要是为部分企业融资提供服务的,投资者的利益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从某种意义上看,A股市场是上市公司的天堂,企业只要能够上市不管业绩如何都能筹措到巨额资金,而买单的就是入市的投资者。A股的市场制度虽然经过了多次的调整,但制度性缺陷仍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在大部分上市企业业绩差强人意的背景下,股票市场既要为上市公司提供融资,又要为证券商提供中介交易服务费用,还要承受大股东们减持套现,特别是要喂饱那些财大气粗能够控制某些股票涨跌的金融大鳄。试想,这么多人要分食股市,钱从何而来?只能是新入市的新投资者所带来的资金,也可以说是新入市的韭菜等待被收割。为了规避股市收割的风险,真正进入股市的新股民也变得越来越少。
A股市场存在的三大认识误区
不得不承认,尽管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的忠告始终警钟长鸣,但面对国庆节前A股的暴涨及一些舆论的误导,仍然有一些投资者带着这样或那样的认识误区冲入股市,其结果难逃被收割和被套牢的命运。当前,误导投资者的认知误区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尽管A股市场创立运营已经34年,A股市场与中国经济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已经一目了然,但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投资者相信股市就是经济的晴雨表。眼下,中国经济增长虽然和十几年前相比速度有明显下降,但相较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国经济仍然是佼佼者,因此,有人断言,中国的股票市场成长潜力巨大,上涨空间不可限量。不少投资者认为,现在A股市场已经探底,此时不入市更待何时?然而,这些投资者忽略了影响中国股市的其他因素,比如,股市存在制度性缺陷,像一个赌场,又像一个屠宰场;股市中充斥着投机心理和非理性行为;市场情绪、国际形势等错综复杂的非经济因素影响越来越大;还有,股市不仅反映当前的经济运行状况,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主要受未来经济预期的牵引。总之,A股市场受到的制约因素实在太多,绝不可能是“经济尚好股市上涨”那么简单。
第三,政策利好国家救市。一直以来,A股市场都有这样的论调,即中国的股市就是政策市,每当股市进入长期低迷期,政府一定会及时出台利好政策刺激股市回升;还有分析指出,股市上存在一支国家背景的投资队伍,他们会按照政府的指令要求适时进入股市,以挽救面临崩盘的股市;甚至有人臆想,国家会想方设法通过拉升股市吸引老百姓上百万亿的存款进入股市,以营造一个良好的财富效应,从而达到提振内需刺激消费的目的。以上的论调虽然非常不靠谱,但也的确影响到了一部分毫无风险意识的投资者盲目跟风进入股市。事实上,国家一直希望股市能够平稳发展,为了确保股市能够健康成长,政府从来没有间断过对股票市场制度的调整与完善,正是在政府出台的一系列股市改革完善举措之下,中国的股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交易到综合市场,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5300多只股票总市值超过80万亿的庞大市场,成果可谓十分丰硕。但硬要将政府的改革完善举措生搬硬套定义为国家救市,那就太过牵强附会了。那些寄希望于国家会出面救市的投资者不仅会大失所望,而且还会错失投资机会。
A股市场的三大演变趋势
回过头看,A股市场经过34年的发展与演变,市场规模、市场结构、投资环境、投资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还带着以前的投资思维和观念进入A股市场,不仅难以有所收获,甚至会损手烂脚,血本无归。投资者必须看到,A股市场已经并且将继续经历以下三大转变,只有顺应这种演变趋势,投资者才能明辨投资方向,做出理性的投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