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线又叫日本线、阴阳线、蜡烛线、酒井线等,起源于一位叫本间宗久(1724——1803年)的日本米商。本间宗久全力研究稻米现货买卖及定期交易的价格信息和走势,并以K线的形式记录下来。
1990年,美国人史蒂夫尼森出版《阴线阳线》一书,向西方金融界介绍“日本K线图”,立即引起轰动。史蒂夫尼森也因此被西方金融界誉为“K线分析之父”。
2.K线与易经
“K”在日本文字中写作“罫”(日语中读kei),K线是“罫线”的读音。日本的“罫”字就是中文的“卦”字。中国传统文化中,卦象用阴爻阳爻揭示未来信息。“罫”字的“根”实际上是中国“易象”的一个分支。事实上,卦象是春秋战国时期传入日本的,当时传入日本的汉字读音多为“吴音”(吴国语音),春秋战国时期卦象的吴音读kei。
“罫”字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即是“周易”,“周”为周期性之义,全义即周期性变化的学问。
事实上,本间宗久是根据“爻象”原理发明了K线,把卦象的爻象转换成阴阳K线,即以阴爻、阳爻的属性揭示未来市场走势信息。K线组合有若干种,实际上多是三根K线组合——《周易》三爻组合成卦,用来“占卜”市场的未来走势。
3.K线分析的优点和缺点
K线分析主要是通过对K线形态、K线组合的研究分析,判断当下行情走势的多空强弱。可以分为单根K线、双K线组合、三K线组合。
K线分析反映的是原始的价格数据,主要优点在于其直接、直观、实用、有效;主要缺点在于其主要反映局部的多空强弱,对整个行情、趋势走向的判断分析意义不大。由于其分析的局部性,所以K线分析一定要和趋势、位置结合起来。
二、形态分析
形态理论是技术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市场横向运动时形成的各种价格形态(多根K线)进行分析,并且配合成交量的变化,推断出市场现存的趋势将会延续或反转。
价格形态可分为反转形态和持续形态,反转形态表示市场经过一段时期的酝酿后,决定改变原有趋势,而采取相反的发展方向,持续形态则表示市场将顺着原有趋势的方向发展。
形态理论是通过研究股价所走过的轨迹,分析和挖掘出曲线的一些多空双方力量的对比结果,进行行动。
三、切线分析
切线分析是按照一定的方法和原则,在股本价格K线图表上画直线,再根据K线的这些直线的位置关系来预测未来价格走势。
主要的切线类型有趋势线、通道线、水平线、黄金分割线、X线、角度线等。
四、指标分析
指标分析是指利用股价、成交量等常规交易数据,在考虑市场行为的基础上,建立数学处理公式,计算出股价在某个方面的指标值,并推测股价未来走势。
主要的技术指标有均线、布林线、MACD、KDJ、RSI、OBV、CR等。
注意事项:指标是通过对股价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后得来的,具有滞后性,可以做确认的判断依据,不适合作为主要的买卖依据。
五、道氏理论
道氏理论指股票会随市场的趋势同向变化以反映市场趋势和状况,由查尔斯·亨利·道提出。
技术道氏理论断言,股票会随市场的趋势同向变化以反映市场趋势和状况。
股票的变化表现为三种趋势:主要趋势、中期趋势及短期趋势。
六、波浪理论
波浪理论是美国证券分析家拉尔夫·纳尔逊·艾略特(R.N.Elliott)利用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owJonesIndustrialAverage,DJIA)作为研究工具而创建的一种理论。
波浪理论认为市场走势不断重复一种模式,每一周期由5个上升浪和3个下跌浪组成。将不同规模的趋势分成九大类,最长的超大循环波(grandsupercycle)是横跨200年的超大型周期,而次微波(subminuette)则只覆盖数小时之内的走势。但无论趋势的规模如何,每一周期由8个波浪构成这一点是不变的。
这个理论的前提是:股价随主趋势而行时,依五波的顺序波动,逆主趋势而行时,则依三波的顺序波动。长波可以持续100年以上,次波的期间相当短暂。
七、江恩理论
江恩理论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价格分析部分和操作策略部分。
江恩理论认为股票、期货市场里也存在着宇宙中的自然规则,市场的价格运行趋势不是杂乱的,而是可通过数学方法预测的。它的实质就是在看似无序的市场中建立了严格的交易秩序,可以用来发现何时价格会发生回调和将回调到什么价位。
八、缠论
缠论来自于缠中说禅的新浪博客教你炒股票108课,是国人对于技术分析理论的创新和贡献。
缠论不同于传统技术分析理论,它对于行情的分析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维度。缠论的基本分析单位不是K线,而是通过对K线处理而来的笔,由笔构成线段,进而构成中枢和走势。
缠论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形态学、动力学以及二者的结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