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线又称蜡烛线、阴阳线、日本线、酒田线等,这些图形是17世纪日本大阪米市商人为记录一天、一周、一月中米市价格涨跌行情所使用的图形,后因其表示价格趋势的方法直观、详实,逐渐成为使用最广泛的技术图形。
一根K线的构成,包括四大要素: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
光头光脚小阳线
此形态表示最低价就是开盘价,最高价与收盘价相同,没有上下影线,上下价位窄幅波动。
表示自开盘以来多方力量逐步增加,多方力量暂时略占优势。
此形态常在上涨初期、回调结束或盘整的时候出现。
光头光脚小阴线
此形态表示开盘价就是最高价,收盘价就是最低价,没有上下影线,价格波动幅度有限。
表示空方力量有所增加,空方力量暂时略占优势。
此形态常在下跌初期、横盘整理或反弹结束时出现。
光头光脚长阳线
此形态表示最低价就是开盘价,开盘后多方力量不断扩大,一直延续到收盘,使得收盘价就是最高价,没有上下影线,而实体部分非常长。
表示多方力量占绝对优势,空方毫无抵抗。
此形态经常出在脱离底部的初期,回调结束后的再次上涨,高位的拉升阶段,有时也在严重超跌后的大力度反弹中出现。
光头光脚长阴线
此形态表示最高价就是开盘价,开盘后空方力量不断扩大,一直延续到收盘,使得收盘价就是最低价,没有上下影线,而实体部分非常长。
没有上下影线,表示空方力量强劲,占绝对优势,多方毫无抵抗能力。
这种K线经常出现在市场头部,价格由上涨转为下跌的初期,反弹结束后或最后的打压过程中。
带上影线的阳线
这是先涨后跌型,表示开盘后,汇价先是大幅上涨,后因空盘出现使得汇价有所回落,最终收盘价收在开盘价上方。
此形态常出现在上涨途中、上涨末期或股价从底部启动遇到密集成交区,上影线和实体的比例可以反映多方遇阻的程度。
上影线越长,表示空方压力越大,实体的长度越长,表示多方的力量越强。
带上影线的阴线
这是上升抵抗型,表示开盘后,汇价先是上涨,后遭空盘打压使得汇价不断下跌,最终收盘价竟然收在开盘价下方,并与最低价齐平。
此形态常出现在下跌途中、上涨末期或股价遇到密集成交区,上影线和实体的比例可以反映多方遇阻的程度。
上影线越长,表示压力越大。
带下影线的阴线
这也是下跌抵抗型或先跌后涨形,表示开盘后,汇价大幅下跌,后因多盘出现使得汇价有所反弹,最终收盘价收在开盘价下方。
表示空方力量强大,但在下跌途中一定程度上受到多方的抵抗,常出现在下跌途中。
下影线越长,多方力量越大。
带下影线的阳线
这是先跌后涨型(也称下跌抵抗型),表示开盘后,汇价先是下跌,后因多盘强劲使得汇价大幅上涨,最终收盘价收在开盘价上方,并与最高价齐平。
此形态反映出汇价在低位获得多方支撑,空方受挫。预示后市有上涨的可能。
过度自信
我认为,行为及心理误区,也是绝大部分投资股票的人赚不到钱的重要原因。
有哪些行为及心理误区呢
比如过度自信。学者Svenson教授1981年在瑞士做的调查表明,90%的出租车司机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高于平均水平。
咱们平时生活中也能知道,不少炒股的散户对自己的股票投资水平比较自信。
我有个炒股屡屡亏钱的亲戚,在跟我交流时,给我说,他认为自己的炒股水平还可以,还不错,只不过是运气不太好。
我认为股市投资者过度自信的原因主要有这些:
他们将此前良好的投资收益归功于自己的投资能力强。在网上可以接触到大量资料和数据,这些信息会让他们产生知识幻觉。通常自己掌握股票账户,可以利用互联网点点鼠标或手机按键轻松下单,产生控制幻觉。
锚固偏见
还有锚固偏见这种行为心理误区。
很多人在买入股票后,就把自己的买入价作为“锚点”。或者看之前这股票股价的最高点,比如以前最高点是60元,现在是6元,所以认为现在这股票价格低了,划算,以后肯定会涨。
但一只股票便宜与否,其实要看估值,而不是你的买入价,或者之前的价格。举个栗子,四川长虹的股价,在1998年,复权后的价格曾经达到过300多元。
后来跌到了三四十元,是不是就便宜了呢(有不少散户这时去抄底的)不是的。并不便宜。2018年5月30日,四川长虹的股价是3.1元。你的“锚点”可能从一开始就是错的,只不过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你的偏见。
买股票时经常看下它以前的最高点。现在价格比以前最高点低很多,就认为风险小。这种认识是误区。还有不少人以高估很多的价格买入股票后,股价跌了些,他以自己的买入价作为“锚点”会觉得太便宜了,于是继续加仓“抄底”,结果后来亏损惨重。
心理账户意识
还有心理账户意识这种行为心理误区。
但如果你捡到500元呢可能就会了。这两笔钱,虽然金额相同,但你记在不同的心理账户里了。
如果今天晚上你打算去听一场音乐会,票价是200元,在你马上要出发的时候,你发现你把最近充值的价值200元的公交卡弄丢了。你是否还会去听这场音乐会实验表明,大部分的回答者仍旧去听。
可是如果情况变一下,假设你昨天花了200元钱买了一张今天晚上音乐会门票。在你马上要出发的时候,突然发现你把门票弄丢了。如果你想要听音乐会,就必须再花200元钱买张门票,你是否还会去听结果却是,大部分人回答说不去了。
可仔细想一想,上面这两个回答其实是自相矛盾的。不管丢的是公交卡还是音乐会门票,总之是丢失了价值200元的东西,从损失的金钱上看,并没有区别。之所以出现上面两种不同的结果,其原因就是大多数人的心理账户的问题。
人们在脑海中,把公交卡和音乐会门票归到了不同的账户中,所以丢失了公交卡不会影响音乐会所在的账户的预算和支出,大部分人仍旧选择去听音乐会。但是丢了的音乐会门票和后来需要再买的门票都被归入了同一个账户,所以看上去就好像要花400元听一场音乐会了。人们当然觉得这样不划算了。
上述这个例子就是投资人分别为股票A和股票B建立了不同的心理账户,因为A账户有收益,卖掉A有成就感,B账户亏损,卖掉股票B就会从账面亏损转变为实际亏损,产生失败感,保留股票B也许还有机会由亏转赢。
在股票投资中,散户往往倾向于赚了10%、15%就会卖出股票,因为卖出赚钱的股票是一种令他们愉悦的事,但是如果亏了钱,散户亏10%、亏15%是不肯卖出的。因为卖出亏损的股票对他们来说,是很痛苦的事。但最后,直到亏损百分之三四十以上,才肯割肉。这种小赚大亏的操作模式,很大程度上就是他们的心理账户对股票投资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