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两重天,风景这边独好,都不太能形容贵金属概念的火爆。
贵金属中,黄金无疑是带头大哥。
凡是涉及黄金概念的,不是大涨,就是前期已涨了一波。
该指数突破去年高位,但尚未超过2018年初的点位。
相比于黄金现货,2018年初是1300美元,今天是2350美元,已经快要翻倍。
从这个意义上讲,黄金概念股票的持续性并不好,容易大涨大跌。
当然,几个概念正宗一点的表现会好很多,从2018年至今分别表现如下。
西部黄金,跌15%。
总体来看,背后有矿的好过提炼、加工的。
跌停之后,其溢价率仍高达13.95%,可见前期炒作的疯狂。
那么,黄金股为什么能涨呢?
国内金价涨了,黄金股水涨船高是一个逻辑。
国内金价为什么涨了?国际金价大涨的回旋效应。
国际金价为什么涨了?
上涨归因的推导力量排名是美元走弱的预期(虽然不一定真的走弱,有预期就行)与地缘冲突排第一,其次是国际金价,然后是国内金价,最后才会舆论见诸于报端。
所以,先知者吃肉,后知者喝汤,无知者买单。
而对于提炼或加工类的上市公司来说,金价的上涨,并不能很好地传导至利润的增加。
对黄金提炼的公司来说,金价上涨,可能会有业务的增加,但挣的是苦力活。
对首饰加工的公司来说,金价上涨,意味着成本的上升,也意味着利润的下降。
售价需要涨多少才能匹配成本的上升,取决于其行业竞争力。
而舆论效应往往都是昙花一现,过后热度骤减,议价能力自然回落。
所以,从关联度来看,家中有矿排第一,其次是提炼,最后是加工。
俄罗斯与我们类似,2000年是422吨,2023年上升到2300吨。
美国与日本这20多年来基本没有变化,前者维持在8000多吨,后者维持在800吨附近。
有心人应该发现了一些端倪。
黄金是能在特殊时期充当货币的硬通货,增持黄金的含义是对当前世界主流货币的不信任,或“以防万一”。
只是几家官方储备的大幅增加,与黄金年供应量4800多吨相比,体量还是太少。
从大众对黄金的消费来看,中国大约占世界的1/3,印度占1/4,美国只占1/12。
可见亚洲文化是一脉相通的,对于黄金的热爱由内而生。
世界对黄金的总消费量呈下滑态势(中国亦如此),或至少没怎么涨。
量降(没涨)的原因或源于价增,有限的资金消费不了太贵的东西,只好少买一点。
那么,在需求量没有上来的情况下,价格大涨很难持续。
所以,从短期来看,大涨已经孕育了风险,冷静防控才是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