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顶,又称“双重顶”或“M”头,是K线图中较为常见的反转形态之一,由两个较为相近的高点构成,其形状类似于英文字母“M”,因而得名。在连续上升过程中,当股价上涨至某一价格水平,成交量显著放大,股价开始掉头回落;下跌至某一位置时,股价再度反弹上行,但成交量较第一高峰时略有收缩,反弹至前高附近之后在第二次下跌,并跌破第一次回落的低点,股价移动轨迹像M字,双重顶形成。
双重顶底形态图解
双重顶底演变及下单点位详情
1什么叫双重顶/底
顾名思义,双重顶/底重要的部分在于“双”,也就是由两个峰或谷构成的顶部形态。由于其明显的形态特征,双重顶通常被称为“M”顶,而双重底一般被称为“W”底。上图中给出了一般的双重顶和底的形态特征。这里以双重顶为例,在一波上涨趋势中出现了一个新的高点A,随后趋势线被突破,出现一个阶段性低点B,紧接着又出现了一个拉升,在A点附近被阻挡后创新低,突破颈线,形态确认。
2双重顶/底的特点
A双重顶有两个明显的峰,且价格水平相近,第一个峰的交易量趋向于更高,第二个要低一些。
B双重顶前端有一波明显的上涨趋势,双重底前端有一波明显的下跌趋势。
C双重底的颈线突破需要成交量确认,但双重顶则不一定,因为市场会因自重下跌。
D当两个峰或底并不完全相同的时候,也可以构成双重顶,只要第二个峰或底的成交量有所上升或下降。在后续介绍2B原则的时候也会强调这更是一种卖出信号。
E双重顶/底也可以用来预估未来的大致行情距离,与头肩形态相似,最低目标距离为顶部到颈线的距离。
3双重顶/底的机理
在描述任何一种形态的时候,技术分析系列都会谈到其机理,这里也不会例外。这里以双重顶为例来介绍其背后蕴含的意义:
在一波上趋势中,上升趋势已经进入末端,但是市场投机性很强(成交量大),大多数人都想在快速的涨跌中寻找快钱。价格已经远远超出了市场价值,这时候精明的投资者开始卖出,投机者不断买入卖出,所以市场情绪高昂,成交量大。
随着卖单的不断增多,上涨趋势被打断,且下跌幅度较大,这个阶段依然有人不断买入,因为前期市场行情非常好,但是交易量可能有所下跌,因为一来很多投资者看到下跌幅度大,不敢买入,开始观望;另一方面,持仓众多的机构不敢抛售的太厉害,因为买盘已经渐渐减少,他需要重新吸引别人买入,所以停止了卖出。
买盘和卖盘都减少,一旦出现大阳线,投资者纷纷入场,但是却发现价格虽然在上涨,可是买盘却大大减少,因为一部分人仍然处于观望状态,另外一部分人已经获利出场。
当价格触及前高,却未能突破,很多人转变了多头的观念开始卖出,随着卖盘的不断增多,价格下跌的越多,试图买入抄底的人反而也会增多,成交量不断放大,直到跌破前低,形态形成,投资者开始绝望抛出。
4过滤器
针对双重顶/底形态来说,过滤器非常重要。因为有时候很难分辨到底是矩形整理(持续形态中会介绍)还是双重顶底。经常会出现来回的假突破,投资者也会被来回打脸,如图所示。
A看收盘价是否穿过,而不是日内穿越,这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过滤方式;
B价格或者是百分比过滤器(如穿越1%或3%),这是一种典型的空间过滤器。
过滤器并不是绝对正确的,要知道:技术分析并不是100%正确的,要正确认识到技术分析可能犯错的事实,这也是市场的客观规律。
M头形态特征:
1.M头的两个最高点不一定在同一价格,一般来说两者相差少于3%。第二个点也可能高于第一个点的价格。2.成第一个头部时,股价回落。回落的幅度约是第一个高点的l0%~20%左右。3.在M头的两个高峰附近都有明显的高成交量,但第二个头部的成交量较第一个头部显著减少,反映出市场的购买力量已在转弱。4.第二个高点以后,股价会下落突破颈线支撑,一般突破超过3%为有效突破,M头形态确立。通常突破颈线后,会出现短暂的反方向移动,称之为反抽,只要反抽不高于颈线,则不能形成有效突破,M头形态依然有效。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如图所示为湘电股份的日K线图,构筑成双顶形态后,股价一路下跌。第二个高点略高于第一个高点,第二个头部的成交量较第一个头部明显减少,反映市场购买力量转弱。
双重底一般是出现在下跌行情的末期,股价迅速下跌到第一个低点建立了阶段性最低价位后,开始回升,受到下降压力线的阻碍,这次的下跌在前一个低价位的附近价位停止下跌,过后股价又继续上升,这样就形成了两个底的形状,形态状似W,因此又称为W形底。
如下图所示:
W底形态的特征:
(2)再次触底反弹后,股价在上涨过程中,成交量逐渐放大,当股价再次达到前期反弹高点位置时,直接突破走强。
(3)当股价突破颈线,如果有量能的持续,股价会一直拉升,走出一波不错的行情。但是,有时候突破后,股价短线会回调颈线后上扬。
如图所示为金地集团日K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当K线走出了W底形态之后,开启了一波不错的上涨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