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坐行业头把交椅巩固高镍三元发展优势
作为全球较早布局高镍和超高镍系列三元正极材料的企业,容百科技2016年时便率先突破并掌握高镍三元关键制备技术,此后又成为国内首家实现NCM811大规模量产的企业,其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市占率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2022年,容百科技高镍8系及以上三元正极产品合计销量近9万吨,同比增长70.13%,连续两年保持全球市占率第一。
过去几年中,国内三元正极材料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大型厂商之间的份额差距较小,但随着高镍化趋势的加快,未来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容百科技有望凭借在高镍领域积累的先发技术优势以及产业链一体化布局抢占更多市场份额,进一步巩固三元正极龙头地位。
容百科技此前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高镍及超高镍多产品序列研发技术行业领先,可应用于麒麟电池、4680大圆柱电池和固态电池等电池体系,性能指标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随着电动汽车智能化加快和高续航需求的提升,将会推动公司高镍及超高镍正极材料的需求空间进一步扩大。
另一方面,站在成本优势视角,容百科技等龙头企业的高镍技术优势带来的产品良率提升可进一步降本,随着印尼红土镍矿的不断开采投产,预计硫酸镍的价格会大幅下降,高镍产品比高电压6系产品成本更有优势。根据行业测算,在考虑回收情况下,高镍三元成本将进一步下降,2030年综合成本有望低于磷酸铁锂,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更利好龙头企业发展。
把握市场技术风向稳步推进多产品线布局
除三元正极材料高镍化趋势加快外,磷酸铁锂材料的发展前景也是左右正极材料竞争格局的关键因素。当前磷酸铁锂能量密度已接近理论极限,随着高镍三元成本进一步下降,磷酸铁锂的成本优势将被缩小,而磷酸锰铁锂和钠离子电池的崛起将给磷酸铁锂带来冲击。
目前,国内外主流电池厂商纷纷加码布局磷酸锰铁锂和钠离子电池两大潜力领域,容百科技布局同样走在前列,于去年宣布从高镍龙头转型成为平台化、集团化的正极材料综合供应商,产品布局涵盖高镍三元、磷酸锰铁锂和钠电正极材料。
在钠电正极材料领域,容百科技全面布局层状氧化物、普鲁士蓝/白及聚阴离子,综合开发能力与量产进度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截至22年底,容百科技拥有产能约1.5万吨,规划2023年底产能将达3.6万吨/年。容百科技近期透露,目前公司钠电正极材料开发进展顺利,多款主流产品工艺已完成定型并在终端进行示范应用,样品整体性能表现良好,已实现小规模的量产出货。
目前来看,正极材料在满足高安全性的前提下将向低成本和高能量密度两大方向发展,高镍三元电池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高端市场,而磷酸锰铁锂(LMFP)和钠电正极材料则将凭借较高的性价比优势在中低端动力电池及储能等市场得到广泛应用,容百科技已率先完成正极材料技术路线全覆盖,依托自身建立的产业链协同体系,容百科技有望进一步转型为全球正极材料龙头。
布局行业前沿技术加速海外市场开拓力度
容百科技在高镍三元领域不断积累发展优势,并在磷酸锰铁锂、钠电正极材料产品布局方面领先行业,依托于其多年来不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挖掘培育科研创新人才。
财报显示,容百科技2018-2022年研发费用复合增长率为41.93%,2022年研发费用达4.87亿元,同比增长35.3%;截至2022年末,容百科技研发人员数量达599人,同比增长20%,研发人员数量占比达12.9%。
研发技术优势也为容百科技开拓海外市场提供有力保障,作为国内率先出海并在韩国建成正极材料生产基地的正极材料企业,容百科技目前已在韩国完成正极材料、前驱体和循环回收等一体化布局,在韩国建成2万吨/年正极材料和0.6万吨/年前驱体产能。
今年一季度以来,容百科技韩国基地顺利实现投产,陆续完成海外客户认证,实现百吨级批量出货。容百科技表示,未来将以韩国基地为依托,持续加快对北美重点客户及日韩客户的开发进度,陆续增加发货规模,预计下半年将取得实质性进展。
7月23日,容百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韩国政府新万金开发厅签发的审核结果通知,同意公司在韩国投资建设年产8万吨三元前驱体及配套硫酸盐生产基地。该基地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容百科技在海外市场的综合竞争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于近日发布,该榜单同时包括全球范围内中国的上市和非上市企业,主要考量企业过去一年的业绩和成就,今年榜单中出现了大量新能源锂电企业,容百科技首次入选榜单位列第429位,彰显容百科技过去几年自身综合实力的显著提升的以及在新能源锂电领域中卓越的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