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广东省辖地级市,特大城市,东莞地处中国华南地区、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西北接广州市,南接深圳市,东北接惠州市,全市陆地面积2460.1平方千米,海域面积82.57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末,东莞市常住人口为1046.6625万人。截至2020年6月,东莞市下辖4个街道、28个镇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并岭南,东莞隶属广州府番禺县。1988年1月,东莞市升格为地级市,直属广东省管辖。东莞是推进与广州的港口以及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是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一,深圳都市圈城市之一、为“广东四小虎”之首,号称“世界工厂”,是广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珠江三角洲东岸中心城市。是中国4个不设区的地级市之一。
东莞是广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粤曲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的粤剧之乡。东莞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和广东历史文化名城。东莞有港澳同胞约120万人,海外华侨约30万人,是著名的华侨之乡,曾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篮球城市等称号。2019年8月,中国海关总署主办的《中国海关》杂志公布了2018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排名,东莞排名第3。2020年6月,经中央依法治国委入选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
2020年,东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50.19亿元,年平均增速超过6.5%。
历史沿革
东莞的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先秦时期,东莞属南越。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并岭南,东莞隶属南海郡广州府番禺县。
东汉时,东莞属交州(南交)。顺帝分番禺设立增城县,东莞于当时增城治下。
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东莞立县,初名宝安,隶属东官郡(深圳南头)。
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更名东莞,县治置于涌(今莞城街道)。
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分东莞香山镇立广州府香山县(今中山市、珠海市和澳门)。
明万历元年(1573年),将东莞守御千户所、编户五十六里立广州府新安县(今深圳市和香港),东莞地域随之缩小。
清沿明制。清朝后期,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销烟。
民国,先后隶广东省粤海道、粤中行政区、第一行政区和第四行政区。
抗日战争时期,东莞是东江纵队的抗日根据地之一。
1949年10月17日,东莞县全境解放。初期隶属东江行政区管辖。
1950年3月,东莞县隶属珠江专区。
1952年,撤销珠江专区,东莞县隶属粤中行政区。
1956年,属惠阳专区。
1958年11月,东莞县曾短期隶属广州市。
1959年01月,撤销惠阳专区,东莞县划归佛山专区。
1963年06月,复置惠阳专区,东莞县又隶惠阳专区。
1985年06月,东莞县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
1985年09月,国务院批准撤销东莞县,设立东莞市(县级),仍属惠阳地区管辖。
1988年01月,国务院批复将东莞市升格为地级市,直属广东省管辖。
区划沿革
1985年1月,东莞县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同年9月撤消东莞县,建立(县级)东莞市。
1986年,东莞市开始撤区公所建镇,实行镇辖村体制。
1986年2月24日,经广东省政府批准撤销东莞市莞城镇和篁村区、万江区、附城区等3个区公所,设立东莞市城内区街道办事处、城外街道办事处、万江区街道办事处、附城区街道办事处、篁村区街道办事处5个街道办事处。
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东莞市是当时全国4个不设区的地级市之一,直属广东省。7月东莞市莞城区人民政府筹备组成立,作为正县级单位(东莞成立地级市之后计划成立的第一个区,后被有关部门反对,设区计划夭折),管辖城内区街道办事处、城外区街道办事处、附城区街道办事处、篁村区街道办事处和万江区街道办事处5个科级街道办事处。
2000年3月,撤销附城区街道办事处,设立东城街道办事处。
2001年10月,撤销篁村区街道办事处,设立南城街道办事处。
2002年1月,撤销1988年1月分设的城内街道办事处、城外街道办事处,合并重新设立莞城街道办事处。
2002年11月,撤销万江区街道办事处,设立万江街道办事处。
至2011年9月东莞市下辖28个镇和4个街道;各镇(街道)共下辖383个村和214个社区。村下辖若干村民小组,社区下辖若干居民小组。东莞实行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行政区管理;镇行政管理机构为镇人民政府,街道行政管理机构为街道办事处;村行政管理机构为村民委员会,社区行政管理机构为社区居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东莞市下辖4个街道、28个镇:东城街道、南城街道、万江街道、莞城街道、石碣镇、石龙镇、茶山镇、石排镇、企石镇、横沥镇、桥头镇、谢岗镇、东坑镇、常平镇,寮步镇、樟木头镇、大朗镇、黄江镇、清溪镇、塘厦镇、凤岗镇,大岭山镇、长安镇、虎门镇、厚街镇、沙田镇、道滘镇、洪梅镇、麻涌镇、望牛墩镇、中堂镇、高埗镇,[1]中共东莞市委员会、东莞市人民政府驻东莞市南城街道胜和社区鸿福路99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东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东莞,其名源于“江畔莞草”,[27]因地处广州之东,境内盛产莞草而得名。介于东经113°31′—114°15′,北纬22°39′—23°09′之间。最东是清溪镇的银瓶嘴山,与惠州市惠阳区接壤;最西是沙田镇西大坦西北的狮子洋中心航线,与广州市番禺区、南沙区隔海交界;南北最大纵距46.8千米,最北是中堂镇大坦村,与广州市黄埔区和增城区、惠州市博罗县隔江为邻;最南是凤岗镇雁田水库,与深圳市宝安区相连。毗邻港澳,处于广州市至深圳市经济走廊中间。西北距广州市中心区59千米,东南距深圳市中心区99千米,距香港中心区140千米。东西长70.45千米,南北宽46.8千米,全市陆地面积2460.1平方千米,海域面积82.57平方千米。
地质地貌
东莞市地质构造上,位于罗浮山断缘的北东向博罗大断裂南西部、东莞断凹盆地中。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貌以丘陵台地、冲积平原为主,丘陵台地占44.5%,冲积平原占43.3%,山地占6.2%。东南部多山,尤以东部为最,山体庞大,分割强烈,集中成片,起伏较大,海拔多在200—600米,坡度30度左右,银瓶嘴山主峰高898.2米,是东莞市最高山峰;中南部低山丘陵成片,为丘陵台地区;东北部接近东江河滨,陆地和河谷平原分布其中,海拔30—80米之间,坡度小,地势起伏和缓,为易于积水的埔田区;西北部是东江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平原,是地势低平、水网纵横的围田区;西南部是滨临珠江口的江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而低陷,是受潮汐影响较大的沙咸田地区。东莞控东江和广州水道出海之咽喉,有海岸线115.94千米(含内航道),海域面积15000公顷,浅海滩涂面积4500公顷,主航道岸线53千米,虎门港湾是建设深水港的良好地址。
气候
水文
东莞市主要河流有东江、石马河、寒溪水。市境96%属东江流域,东江干流自东北角惠州市惠城区、博罗县之间入境后,沿北部边境自东向西行至桥头镇新开河口。有发源于深圳市宝安区的石马河流入,至企石镇有企石河流入。至石龙镇分出东江南支流后,东江北干流续流至石滩,与来自增城市的支流汇流,经石碣镇、高埗镇、中堂镇、麻涌镇的大盛村注入狮子洋;东江南支流斜向西南,在峡口社区接纳来自市境中部的寒溪水,峡口以下有三支较小的支流牛山水、蛤地水和小沙河,自东向西汇,入流经石碣镇、莞城街道、道滘镇、厚街镇、沙田镇于泗盛注入狮子洋。东江北干流与南支流之间为东江三角洲的河网区。
植被
东莞地带性森林植被类型为南亚季风常绿阔叶林,组成种类多样而富于热带性,主要由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大戟科、桃金娘科、杜英科、山矾科、梧桐科等种类组成,其中大多数是热带亚热带分布种,较常见的有樟树、阴香、铁冬青、假柿树、鸭脚木、蒲桃等。东莞植被主要分为常绿针叶林,林下植被常见有桃金娘、椭圆叶豺皮樟、岗松、纤毛鸭嘴草、乌毛蕨、鹧鸪草、蜈蚣草等;针阔叶混交林,林下植被主要有野漆、椭圆叶豺皮樟、三桠苦、山乌桕、鬼灯笼和乌毛蕨、芒箕等;典型常绿阔叶林,常见种类有红花荷、蕈树、黄樟、黄杞、青冈栎、网脉山龙眼等;季风常绿阔叶林,常见种类有鸭脚木、乌榄、樟树等;常绿灌丛,常见种类有鸭脚木、银柴、鼠刺、桃金娘等。在全市山地、丘陵及未经开垦的岗地植被以人工林和次生林群落占优势,林下以灌木、蕨类植物或草本为主,沟谷等较为阴湿的山地多见攀缠植物。[28]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东莞市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主要分布于山区和丘陵地带,体型较大的野兽多栖息在东南山区,一般兽类出没于平川、丘陵。主要野生动物有:哺乳类、鸟类、鱼类(134种)、甲壳类和多种贝类、两栖、爬行类、昆虫类等。主要野生植物有:树类114种、竹类23种、内陆水域水生维管束植物48种,水果类40多种、野生中草药89种。内陆水域中常见的浮游生物共8门110属。
矿产资源
东莞市内已知矿产有Ⅶ类19种,矿床点66处。其中金属矿产Ⅲ类8种,矿床点34处:黑色金属矿产10处(铁矿点9处,钛铁矿1处),有色金属矿产23处(铜矿点4处、铅锌矿点4处、钨矿点10处、锡矿点4处、钛矿点1处),贵金属黄金矿化点1处。非金属矿产Ⅵ类11种32处:冶金辅助原料矿产9处(耐火粘土4处、泥炭土4处、石油1处),化工原料矿产14处(黄铁矿点6处、重晶石矿点3处、钾长石矿点4处、石盐矿点1处),建材非金属矿点3处(水泥灰岩2处、水泥粘土1处)。主要分布在东莞中部、南部和东部的山地,丘陵地带。矿产分布分散,无规律。
人口
截至2019年末,东莞户籍人口251.0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4.03万人,出生率为16.69‰;死亡人口1.06万人,死亡率为4.3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3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46.4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79.58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92.10%。
东莞常住少数民族总数约为40.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9000多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比例约2.3%,55个少数民族齐全。常住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是壮族,数量将近18万人;其次是苗族,人数6万多人;再次是土家族,人数约4万人;瑶族、侗族和布依族,人数均约2万人。东莞市回族、维吾尔族等10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人数将近9000人。其余少数民族的具体人数情况如下:彝族1万多人;白族、黎族、仡佬族、朝鲜族均为3000多人;仫佬族、满族均为2000多人;傣族、哈尼族、佤族、水族、蒙古族、土族、毛南族、畲族均1000多人;藏族、傈僳族、拉祜族、阿昌族、羌族、景颇族、布朗族均在1000人以下100人以上;纳西族、赫哲族、京族、普米族、怒族、高山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独龙族、锡伯族、德昂族均在100人以下;门巴族、俄罗斯族、裕固族、基诺族、珞巴族等少数民族人数最少,均在10人以下。
东莞市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塘厦、长安、凤岗、虎门、寮步、大岭山等镇。其中塘厦镇少数民族人数最多,有4万多人;其次是长安,有3万多人;而凤岗、虎门、寮步等镇人数均超2万人。其余镇(街)少数民族人数平均在1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东莞市少数民族人口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人口流动性大,分布广泛。东莞市外来少数民族人员来自全国各地,其中主要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占比45.3%;其次是贵州省,占比18.7%;再次是湖南省和云南省,占比分别为14%和8%;其余省市共占比约14%。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东莞市常住人口为10466625人。是我国14个特大城市之一。
经济
2018年,东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9.91亿元,增长9.8%。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65.41亿元,增长14.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3.63亿元,公共安全支出97.11亿元,教育支出155.43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8.21亿元。全年全市税收总额2263.69亿元,增长14.1%。
依据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制度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东莞市统计局对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进行了修订。主要结果为:2018年东莞地区生产总值为8818.11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539.51亿元,增幅为6.5%。修订后的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5.83亿元,比重为0.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960.40亿元,比重为56.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831.87亿元,比重为43.5%。
2019年,东莞市地区生产总值9482.5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4%,增速高于同期全国(6.1%)、全省(6.2%)平均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48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5361.50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4092.52亿元,增长7.2%。
2019年,东莞市地区生产总值9482.50亿元,比2018年增长7.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48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5361.50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4092.52亿元,增长7.2%。三次产业比例为0.3:56.5:43.2。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5.3%,批发和零售业增长4.9%,住宿和餐饮业增长5.1%,金融业增长12.7%,房地产业增长6.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2507元,增长6.6%,按平均汇率(6.8985)折算为16309美元。[5]
2020年,广东省人大代表、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在参加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十三五”期间,东莞GDP从6000多亿增至9650亿,年平均增速超过6.5%。
2020年东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50.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27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5193.09亿元,下降0.9%;第三产业增加值4426.83亿元,增长3.5%。三次产业比例为0.3:53.8:45.9。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7.9%,批发和零售业下降6.4%,住宿和餐饮业下降19.6%,金融业增长9.9%,房地产业增长8.8%。
2020年末,全市工商登记注册户数134.10万户,比上年末增长8.3%。其中,企业工商登记62.38万户,增长11.3%;个体户登记71.66万户,增长5.8%。私营企业登记户数增长较快,增长11.8%。
2020年,全年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4.68亿元,增长3.2%。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43.67亿元,下降2.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8.57亿元,公共安全支出119.30亿元,教育支出203.50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3.22亿元。全年全市税收总额2153.19亿元,下降0.6%。
桃城镇物业管理“三诺”让居民幸福“满格”
河北邢台:多部门联合组织开展午托班消防安全专项检查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成功晋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民营企业领跑湖南前10月对APEC经济体进出口总额突破2600亿
德国慕尼黑电子展嘉立创秀出硬核实力,IPO路上再添风采
2024WTT总决赛圆满收官,向运动员致敬!
河北省林学会第十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石家庄胜利召开
延寿县工商联、公安经侦合力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湘潭市文化产业协会:让“文化兴”与“产业旺”同频共振
碾子山区消防救援大队:为老人们筑牢消防安全防线
围绕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民革中央赴湘调研
2024上海建筑防水年会暨第十六届建筑防水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交流会召开
福建海洋经济执法竞赛落幕厦门支队夺冠展风采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教育局组织师生观看爱国主义题材电影《单声》
福建泉州市第2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开幕
晋江市推行“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政务服务新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绥芬河市场监管局荣获“推进食品安全社区共治”优秀案例奖
甘南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多措并举打造营商环境新气象
厦门应急:党建共建聚合力互学共促助发展
泉州司法强戒所与培元中学共筑无毒校园,携手揭牌禁毒教育基地
投资价值稳步提升,天然钻石成为理财新宠
永定土楼马拉松燃情启幕,退役军人风采闪耀赛场
温州学工作会议:为谱写温州新篇章提供思想文化支撑
哈尔滨新区:创新推出独具特色4个冰雪项目
福建永定:喜报传佳音荣耀到家门
闽宁协作一家亲千里情牵慈善路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京B2-20213959|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发行许可(京)字第20358号
网络出版许可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10310号|网络直播许可京网文(2021)3443-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