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耿倩胡金华上海报道
这年头,买基金既要精挑细选防止“背刺”,还要避免买到假基金。
其实,“李鬼”基金公司诈骗案例数不胜数,多家基金公司不得不紧急发布公告澄清。今年以来,已经有华泰柏瑞基金、中金基金、银华基金、富国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等公募,以及凯丰投资等私募纷纷发布诈骗风险提示公告警示投资者。
易米基金紧急公告警惕“李鬼”
事实上,易米基金不是唯一被盯上的公募基金。
另一边,私募基金的“李鬼”也不少。
投资者谨防上当受骗
一旦上当受骗,投资者往往承受极大利益损失。
但东吴基金表示王某购买的并不是东吴基金管理的产品。经查询客户系统,东吴基金找到28位与王某同名的投资者,但并没有与王某身份证号码相匹配的投资者。此外,王某提交的合同中的所谓公章也并不是东吴基金的公章。东吴基金表示,王某作为投资者可能遭受网络诈骗。经双方举证,法院依法驳回原告王某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由原告王某负担。
那么,作为普通投资者,究竟要如何来识别来避免层出不穷的诈骗方式呢?
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荣浩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公募私募,正规基金公司都是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且可以查询的,同时也可以在私募排排网等权威三方平台查询。而且基金管理人、基金产品均有唯一可识别的备案编号。因此,投资者可要求产品推荐人员出示基金从业资质证明,并查询推荐人员所在单位有无基金销售资质或者管理人资质。
“打款流程上,如果选择正规代销机构,则资金汇入监管的募集资金专用账户。如果选择管理人直销,则资金汇入管理人的基金募集账户。”荣浩表示,如果投资者觉得产品设计特别复杂,或者有层层嵌套包装的,则需要提高警惕,建议找信赖的专业人士或者律师多方问询。投资人应选择正规持牌机构的基金从业人员介绍的正规产品,切莫被夸大的说辞和不可溯源的高业绩干扰。